原料:金橘20克,鮮山藥(淮山)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
做法:將金橘洗凈,切片備用。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干凈的小米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原料:紅、白蘿卜各250克,白糖100克,醬油、米醋、香油、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紅、白蘿卜去毛根,洗凈,再輕輕刮去皮,用刀切片,再切成絲,放入盤內(nèi),加調(diào)料拌勻,腌漬片刻即成。
功效:蘿卜性涼味辛、甘,有潤肺止咳,寬中下氣,消積化痰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肺結(jié)核咯血、咳嗽、食積嘔吐、消化不良諸癥?!疤前桦p色蘿卜絲”這道菜、紅白相間,清爽適口,可為家庭日常佐餐之用。
原料:白魚一尾約1000克,火腿25克,水發(fā)香菇50克,冬菇50克,豬油75克,雞湯150克,味精、精鹽、胡椒粉、蔥、姜塊少許。
做法:將魚去鱗、鰓、內(nèi)臟,洗凈,火腿、香菇、冬菇、蔥、姜分別切細(xì)絲或末。將魚用開水燙一下,撈出控水,擺在盤中,在魚身上撒上各種配料和蔥、姜及少許鹽,加上胡椒粉、味精和湯,上屜蒸約15分鐘取出。把油放勺中,加鹽、味精做湯,湯沸,調(diào)好口味,淋入明油,澆在魚身上,撒上火腿絲及蔥花即成。
功效:白魚又名鮪魚,其性平味甘,有健脾開胃,消食利水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水腫以及癰疽瘡疥諸癥。
原料:蔥白3根、淡豆豉12克、豆腐2小塊。
做法:將豆腐在鍋內(nèi)煎到淡黃色,然后加入淡豆豉。用清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再加入蔥。
功效:可解表散寒。
原料:小米50克,花生仁50克,紅小豆30克,桂花糖、冰糖各適量。
做法:將小米、花生仁、紅小豆放入清水中浸泡4小時,然后淘洗干凈,待用;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花生仁、紅小豆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0分鐘;放入小米,煮至米爛,花生仁、紅小豆酥軟,再加入冰糖、桂花糖即可。
功效: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內(nèi)熱者及脾胃虛弱者更適合食用它。有的人胃口不好,吃了小米后能開胃又能養(yǎng)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嘔吐的功效。
原料:鮮蘑菇100克,瘦豬肉100克,花生油、食鹽。
做法:將蘑菇、豬肉洗凈,都切片,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煮湯,待湯濃、肉熟后,加入花生油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沙J?。
功效:湯濃肉香,有健脾益腎,護(hù)胃養(yǎng)胃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