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 | 風熱感冒 | 病毒性感冒 | 暑濕感冒 | 新生兒感冒 | 嬰兒感冒 | 幼兒感冒 | 兒童感冒 | 民間偏方 | 中西藥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感冒 > 感冒預防 > 預防常識 > 加濕器加入醋等可防感冒不可取

加濕器加入醋等可防感冒不可取

2014年01月24日 16:19編輯:yangguangzizi來源:人民網(北京)
導讀:冬季,氣候寒冷,衣服保暖、室內保濕是人們冬季普遍追求的。于是,有人發(fā)明“衣服溫度表”穿衣法則,有人為防感冒往加濕器里加醋。加濕器加入醋等可防感冒?專家表示這些做法不可取。

  嚴寒天氣,保暖保濕成為人們冬季生活的普遍選擇。于是,有人發(fā)明“衣服溫度表”穿衣法則,有商家推薦發(fā)熱內衣,有人為防感冒往加濕器里加輔料。這些做法科學有效嗎?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約請專家解疑釋惑。

  “衣服溫度表”是否科學?

  【回應】 怎樣穿衣保暖因人而異,與年齡、基礎代謝率、個人體質有極大的關系

  “厚羽絨服相當于9℃,薄羽絨服6℃,厚棉衣5℃,厚羊毛衫、棉背心4℃,抓絨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1℃……若外界溫度為22℃,那么穿一件薄棉毛衫加一件薄外套即可:22+1+3=26,控制在26℃最為舒適。”進入冬季以來,一則“衣服溫度表”穿衣法則開始在網上傳播。

  “‘衣服溫度表’的說法,我認為并不可靠。”南京市中醫(yī)院老年科主任中醫(yī)師駱天炯說,一般情況下,24—25℃的外溫對人體來說是最佳、最舒適的溫度,但是穿多少衣服、對冷熱的感知等,卻與年齡、基礎代謝率有關,特別和體質有極大的關系,因人而異。

  兒童保健專家、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兒科副主任醫(yī)師朱華也表示,“衣服溫度表”一說沒有什么科學依據,也沒有相關文獻報道。她說,兒童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發(fā)育不完善,功能不穩(wěn)定,其體溫容易受環(huán)境溫度影響,年齡越小,受影響越大。

  駱天炯告訴記者,從中醫(yī)學的角度說,衰老的過程就是陽氣不斷衰減的過程,兒童的新陳代謝較快、比較怕熱,一動就會出汗,所以穿得不宜過多;而老年人新陳代謝較慢,能量供給不足,比較怕冷,冬天應該更加注意保暖。

  駱天炯建議,冬天也應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同時注意冷熱變化。

  “發(fā)熱內衣”是否靠譜?

  【回應】 “發(fā)熱內衣”市場混亂,應查看標識,謹防假冒;全身發(fā)熱未必就好,應根據實際情況購買

  冬天到了,消費者喜歡購買防寒內衣,一些商場也推出了“發(fā)熱內衣”,加上眾多太空棉、暖卡、遠紅外等產品的混淆,讓消費者常常一頭霧水。

  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制衣學系博士后研究員鄭光洪介紹,保暖內衣對人體產生保暖作用主要通過兩種原理實現:一是被動保暖,比如增加內衣的厚度等降低人體的熱量損失,這是傳統(tǒng)的保暖方法;另一種就是主動保暖,在內衣中采用具有發(fā)熱功能的材料纖維,將電能、光能轉化為熱量,或者通過吸濕、內部物質形態(tài)的變化放出熱量,使得人體溫度升高。

  鄭光洪指出,只有使用了新材料、新技術的產品,具有將其他形式的能量轉換為熱量,即主動發(fā)熱,才是發(fā)熱內衣。如“羊毛竹炭蓄熱纖維”在纖維中添加了竹炭粉末,能夠吸收能量,發(fā)射一定波長范圍內的遠紅外線,促進人體升溫。另一種“吸濕發(fā)熱纖維”則能夠在吸收水分的同時釋放出熱量。這類纖維制成的保暖內衣和傳統(tǒng)的保暖內衣相比,由于增加了一種保暖手段,在面料的厚度、結構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其保暖性能的確優(yōu)于傳統(tǒng)保暖內衣。

  不過,真正的“發(fā)熱內衣”需要在包裝盒上張貼黑底黃字的“發(fā)熱內衣標識”,發(fā)熱纖維名稱、發(fā)熱效果及添加比例等都應明確標出。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總工辦主任、高級工程師劉才容提醒消費者,在選購時還要看是否有檢驗標準,避免不良商家在沒有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驗證的情況下,把實際只能升溫1—2℃的發(fā)熱纖維夸大成能升溫5℃。

  江蘇省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部主任居上提醒,在選購防寒內衣時,消費者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索取發(fā)票。對于發(fā)熱內衣,要注意查看有無國家質監(jiān)部門認定的標識,同時注意正確的洗滌、晾曬方式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作為醫(yī)生的駱天炯并不建議購買很厚的纖維制作的保暖內衣,認為這些內衣不利于皮膚呼吸和發(fā)汗,而應挑選質地較好、棉質的薄型內衣。“從中醫(yī)的角度看,腰后、肚臍下方這兩個部位如果暖和,就會讓人感覺全身暖和舒適,如果發(fā)熱內衣穿得讓人全身發(fā)熱未必就有好處,甚至可能導致胸悶現象。因此,消費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防寒內衣。” 駱天炯說。

  加濕器加入等可防感冒?

  【回應】 沒有科學根據,亂加輔料反而會導致各種呼吸疾病

  冬季,北方供暖后,室內空氣干燥,加濕器便派上了用場。不少市民往加濕器中“加料”,如放入香精油、香料、醋、板藍根等。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yī)師曾雪峰說,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加精油、香料,揮發(fā)后彌漫在空氣中,可能刺激呼吸道,引起咽癢、咳嗽、胸悶,誘發(fā)上呼吸道感染。加入板藍根等中藥預防或治療感冒沒有科學根據。加入消毒劑、殺菌劑或洗滌劑,這類化學物質刺激性大,會降低氣道抵抗力,誘發(fā)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等。

  “適當地使用加濕器是有作用的。”南京市中醫(yī)院呼吸科主任醫(yī)生梁棟告訴記者,“但是如果出于預防保健的目的而使用醋、抗生素等物品,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給加濕器亂加料,很容易導致各種呼吸疾病,特別是對于老人和小孩這類呼吸道比較脆弱的人群。”

  梁棟介紹,人體的口腔、鼻腔、呼吸道中,本身就有保護細菌,對外部細菌起到拮抗免疫的作用。如果在加濕器中添加抗生素,有時候并沒有對有害細菌產生作用、反而產生抗藥性,同時破壞了體內的有益細菌。為防治感冒,可以在房間內熏蒸食用醋,同時開窗通風,而不能將醋添加到加濕器中。“冬天預防呼吸道疾病最佳的辦法是勤開窗、勤通風、注意清潔。”他說。

  曾雪峰建議,使用加濕器時,一定要定期清理。“加濕器肺炎”與夏季常見的“空調病”相似,都是由于有害微生物經空氣進入了人體的呼吸道并引發(fā)炎癥造成的。飄浮在空氣中以及散落在灰塵里、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一旦溫度、濕度適宜時,它們就會快速地生長、繁殖,抵抗力相對較弱的老人、兒童等人群吸入細菌后容易感染。

推薦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