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兩年初中時光一晃而過。過去,總想長大,渴望出山看海,真的輪到我們初三了,葉公好龍的我們卻沒有勇氣長大,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年齡不用努力,就會輕易長大,我們被迫出山,因為我們走進初三。
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我卻要推翻橫亙在我面前的三座大山,讓自己稚嫩的頭顱從山中展露,建立自己的自由王國。
遺憾的是,我的同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感到革命道路沒有知己結伴同行,前途一片黑暗。我孤身一人,奮戰(zhàn)于書山題海中。各科老師走馬燈似的在教室穿梭,本已可憐的課間十分鐘,老師仍滔滔不絕,巧取豪奪屬于我們的休息時間,即使他們一走也不了了之,批量生產(chǎn)作業(yè),愛你不商量,臨走,拋下一句話:明天,我們隨時抽查,望諸君好自為之。我們哪里是教室點燃的火把,活脫脫地像他們傾銷作業(yè)、兜售知識的市場,我們是學生,別無選擇。進一步,山窮水盡;退一步,海闊天空。課余,我們像一臺臺敬業(yè)的機器,不停地加工海量作業(yè)。正當忙完作業(yè),該是出頭之日了吧?“月考迫近,望諸位時刻準備著。”我們哪里是個頭呀,七科考試輪番轟炸我們脆弱的頭腦,月考日子昏天黑地的,我們知道,這將是對耐力和信心的嚴峻考驗。老師和家長甩著鞭子吆喝:只準前進,不許后退。無論前途多么坎坷,我們都得勇往直前,于是,我們放棄“民以食為天”,選擇“生以業(yè)為先”,什么都可以不做,但作業(yè)不能不做,什么東西都可以不喝,但墨水不能不喝。多少同學仰天長嘆:我們吃得比豬差,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毛主席推翻三座大山,讓全國人民重見天日,我們卻越來越覺得前途一片暗淡,聽說高中學習之苦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出山了嗎?沒有,初三天空陰云密布,作業(yè)和考試像泰山,矗立在我們面前。
諸葛亮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三分。劉備認為他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才三請四催。他幸會劉備,如魚得水。可我呢?初三了,我們要將積蓄三年的學業(yè)知識,在中考一役和盤托出,但才疏學淺,沒有諸葛亮出山之后,左右逢源的酣暢淋漓,而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憑這點腿力和能力怎么能攀登重重書山,中考過關斬將呢?我正面臨著出山前的艱辛準備和嚴峻考驗,我不由得想起“我不想長大,我不想長大”,長大意味著壓力,今天是升學壓力,明天就是就業(yè)壓力;父母和教師千叮萬囑,無疑給我單薄的身體上加負,我行進的列車增加了一節(jié)拖斗,一想到他們以衰老和勞累換來我們的成長,我們越想越酸,越酸越痛。而今,我們腹中空空,盤纏不夠,怎么能出山?
我出山了嗎?不敢,沒有硬本事,豈過中考關?
元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令我們獲得暫時的解脫和悠閑,可是,我不是陶淵明,我不能消極遁世,做閑云野鶴,悠哉游哉。血氣方剛的我們不可在清閑中浪費寶貴的生命。“初三”呀,你好比“終南山”,要想出山,我們得像諸葛亮一樣,既要好為《梁父吟》,自比管仲樂毅,又要聞雞起舞,練出一番好功夫!
“出山”將激發(fā)我們的斗志,挖掘我們的潛力,考驗我們的毅力,讓我們勇于擔負。“初三沒幽默,出山需能耐”,備戰(zhàn)中考永遠是勇士們挑戰(zhàn)能力和信心的游戲,我們每一個細胞里都充滿戰(zhàn)斗激情,每根血管都飽受競爭壓力,把自己變成應考的“高血壓”。
初三,我們秣馬厲兵,準備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