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分為內(nèi)、中、外三個部分,中耳通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咽鼓管是中耳通過鼻咽部與外界溝通的唯一通道。正常情況下,中耳內(nèi)外氣壓基本相等,與大氣壓一致。在生理狀態(tài)下,中耳內(nèi)的空氣會不斷地被中耳黏膜膜所吸收,但咽鼓管的間斷開放又會使新鮮空氣又不斷向中耳輸入,從而保持中耳內(nèi)、外壓力平衡。但感冒時,由于鼻子不通,咽鼓管也可能會堵塞,就會導致中耳內(nèi)空氣被吸收后得不到相應的補充,形成負壓,出現(xiàn)耳悶堵感。
小孩更容易咽鼓管不通暢,這是因為咽鼓管與成人相比尚未發(fā)育完全,有短、平、直的特點,而且小孩有腺樣體(靠近咽鼓管),特別腫大的腺樣體,也是咽鼓管容易受到影響的因素,因此感冒之后就更易影響到咽鼓管功能。一般感冒鼻塞越嚴重,越容易出現(xiàn)耳悶情況;感冒后使勁擤鼻涕也會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
1、用手掌按壓在耳朵上,一壓一松。這樣做可以將氣鼓入中耳,改變中耳內(nèi)、外壓力,讓耳朵通暢的作用。
2、深吸一口氣,捏緊鼻子,閉緊嘴巴鼓腮吹氣,聽到雙耳有“撲”的聲音??梢云鸬焦哪ぐ茨?qū)夤娜胫卸?,改變中耳?nèi)、外壓力,讓耳朵通暢的作用。
3、嚼口香糖,做吞咽、打哈欠的動作也可以幫助咽鼓管開放,緩解耳悶癥狀。
1、側臥按摩法:
左側耳塞向右臥,右側鼻塞向左臥,用雙指夾鼻按揉雙側迎香穴1~2分鐘,鼻塞可除。
2、熱敷法:
用熱毛巾敷鼻,或用電吹風對著鼻孔吹熱風,吹雙側太陽穴、風池穴、大椎穴,鼻塞可解。
1、耳朵悶堵可能是咽鼓管炎造成的,身體一旦出現(xiàn)炎癥,會引起多種疾病,一般說來,有炎癥的話,首先就要消炎、抗炎,不過在消炎藥的選擇方面則要慎重,最好是按照醫(yī)生開的藥方吃,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2、除了用藥之外,還要注意飲食控制,尤其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3、耳朵悶堵忌諱耳朵中進水,所以治療期間,不能游泳,洗臉、洗澡的時候也不能讓水流到耳朵里。
4、避免聽任何噪聲和刺激耳朵的聲音,這樣會讓耳朵更加難受。
5、如果病情嚴重的話,千萬不能煩躁,心煩上火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治療期間,多出現(xiàn)散步,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可以讓病情得到有效的緩解。
6、在治療期間,最好不要清潔耳朵,如果耳朵里面癢的話,用棉球輕輕地掏一下即可,不可用力,也不可以在公眾場合掏耳朵,別人不小心碰到的話會讓耳朵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7、除了炎癥、上火引起的耳朵悶堵之外,還有一種外界因素,就是耳朵中進了異物,這種情況一定要到醫(yī)院進行處理,自行處理的話容易傷害到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