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發(fā)熱一般需要3—5天才能緩解。
家長應先在家采取幾招簡單的退燒法:
1.多休息、多喝水、多排尿、多出汗;
2.物理降溫,用37℃左右的溫水擦拭孩子身體或洗澡;
3.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暢;
4.維持家中空氣流通,室溫以25℃-27℃為宜;
5.衣著被褥要適宜,脫掉過多的衣物。
6.臥床休息,最好不去上幼兒園,避免交叉感染。若體溫不是很高、孩子精神尚可,可以酌情上學。
7.不建議發(fā)燒的孩子上體育課,以免過度勞累,不利于身體恢復。
8.孩子發(fā)燒后,通常食欲不佳,飲食應清淡、易消化,要多喝溫開水,少吃雞蛋、甜食。
同時密切關(guān)注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有沒有出現(xiàn)呼吸道、消化道不適等其他癥狀。一旦癥狀加重,應及時就醫(yī)。
退燒藥必須立刻用?
所謂“發(fā)燒會燒壞腦子”,是極小概率事件,且不是發(fā)熱本身引起的。其中多是病毒、細菌作祟,而引起相關(guān)炎癥。一般,體溫超過38.5℃,才需要考慮用退燒藥。兒童有癲癇或發(fā)熱驚厥史者,可在38℃時就用藥。用藥后,要讓孩子多喝溫開水,以利藥物吸收和排泄,減少藥物毒性。
兒童或家庭成員有解熱藥過敏史者,不要用退熱藥。需要提醒的是,盡量少打退燒針,一方面會損傷臀大肌,另一方面降溫太快、出汗過多,可導致虛脫。
何時送孩子去醫(yī)院?
■體溫≥39℃,連續(xù)高燒2天以上;
■中低度發(fā)燒,但超過5天;
■2個月以下的嬰兒,本身患有嚴重疾病;
■呼吸聲加重,伴有腹瀉;
■呼吸困難或增快,且有喉喘鳴聲,可能預示著輕度肺炎;
■吸氣時出現(xiàn)胸壁部凹陷,可能是重度肺炎的癥狀;
■虛弱;
■精神差,嗜睡或不易叫醒;
■無法進食,劇烈嘔吐;
■抽筋、頭部僵硬、身上出現(xiàn)紫斑等。
家長最好先給孩子降溫,等體溫有所下降后再去醫(yī)院。一般,體溫降至38.5℃以下,對孩子是安全的。降溫處理不會影響醫(yī)生對病情的判斷。家長把孩子在家中發(fā)燒和處理情況,告訴醫(yī)生即可。
【相關(guān)鏈接】
發(fā)燒,通常以小兒腋下體溫來衡量。低熱為37.4℃—38℃,中等度熱是38℃—39℃,高熱39℃—41℃,超高熱超過41℃。一般肛溫測出最高,口溫次之,腋下溫度最低,差異范圍在0.3℃—0.5℃之間。
但孩子的體溫,尤其是新生兒的體溫,會受氣溫影響而波動。所以兒童體溫略高于正常時,不僅要看溫度本身的高低,還要密切觀察,分析孩子的綜合狀態(tài)。如呼吸道是否有咳嗽、鼻塞等癥狀,消化道有沒有拉肚子、腹痛、腹瀉,泌尿系統(tǒng)有無尿急尿頻尿痛,是否流鼻涕、打噴嚏、咽痛等。
最后,要結(jié)合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其精神好、活蹦亂跳,即使體溫短時間升高,也不用擔心,可以先觀察一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