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賞析大全

古詩賞析大全    第56集    張繼《楓橋夜泊》賞析

標簽: 唐詩宋詞幼兒教育

簡介:
古詩《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寫的一首羈旅詩。詩中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那么詩人是在怎樣的人生境遇下產生這樣的心境的呢?下面就一起來楓橋夜泊賞析視頻看看,感受一下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吧!
楓橋夜泊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賞析:
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后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fā)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huán)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xiàn)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此外,也有人認為第一句詩描寫的是清晨時的景象:烏臼鳥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敘方法,寫詩人整個夜晚都處于失眠狀態(tài)。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罢空拷馍嫌袟?,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lián)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敖瓧鳌迸c“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俺蠲摺?,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皩Τ蠲摺钡摹皩Α弊职恕鞍椤钡囊馓N,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適合年齡:
三歲以上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

你感興趣的文章

  • 培養(yǎng)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看看外國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培養(yǎng)孩子的環(huán)保意識,看看外國父母都是怎么做的? 當我們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侈品,看到藍天都得發(fā)個朋友圈曬曬,說起環(huán)保,你還會覺得這是一個形而上的空泛話題嗎?空氣污染、食品污染、森林砍伐……環(huán)境一再遭到破壞,誰將受到傷害?當然是我們,和我們的孩子。盡早給孩子種下一顆環(huán)保的種子,是每一位父母和教育者的責任。
  • 孩子的玩具被損壞,這個媽媽的做法價值100萬
    孩子的玩具被損壞,這個媽媽的做法價值100萬 小孩子在一起玩,時常爭搶玩具。比如喆同學,動作非???,我緊緊盯著,他有時還是會剛問完“我可以玩你這個嗎?”,便直接下手去拿。他和別的小朋友有沖突,我?guī)Ш⒆右话阒换焓烊巳Α?/span>
  • 越早經歷過這些倒霉事的孩子,未來會越幸福
    越早經歷過這些倒霉事的孩子,未來會越幸福 前幾天帶女兒去吃飯,在天橋上遇到一位缺了雙腿的中年人在乞討??次覀冏哌^去,那位中年人對我們喊著:好餓啊,好餓,求求你們給我錢吃飯……
  • 6歲前,有這三種表現(xiàn)的孩子智商普遍很高,父母別忽視了
    6歲前,有這三種表現(xiàn)的孩子智商普遍很高,父母別忽視了 稀缺的資源、緊張的競爭、輸不起的獨生子女,這一切使得中國的父母成了世界上最焦慮的父母。口頭上說或不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已經滲入到很多父母的潛意識深處。但是孩子的發(fā)展,有其自然的規(guī)律,很多事情早不得。
  •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 蔡志忠,大家都不陌生吧,臺灣著名漫畫家,曾致力于研讀中國古籍和佛書,創(chuàng)作出膾炙人口的《莊子說》、《老子說》等經典漫畫,被翻譯成二十幾種文字。對于思考、教育和人生目標,他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在鳳凰衛(wèi)視的一次訪談中,他談到在教育方面的三個最大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