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繪本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睡前故事成語故事書籍
  • 鼎足而立的成語故事
    鼎足而立的成語故事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為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后認為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為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為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后被呂后誘殺。 【解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 柳絮才高的成語故事
    柳絮才高的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尚書仆射謝安在大雪紛飛的冬天里把兒女輩召集在一起談論詩文經(jīng)義,要求子侄們用詩形容此時的大雪,侄兒謝朗作詩“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笑,欣賞侄女的詩才。 【解釋】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多指女子。

  • 南風不競故事
    南風不競故事

    春秋時期,音樂家?guī)煏鐒駮x悼公姬周施行仁政,晉悼公十分喜歡他的音樂。晉平公姬彪時,師曠的演奏技藝可以呼風喚雨。齊靈公呂環(huán)侵略魯國,晉平公應魯國的請求援救,齊國向楚軍求救。師曠隨軍奏樂,使得楚軍南風不競,落荒而逃。 【釋義】南風:南方的音樂;不競:指樂音微弱。原指楚軍戰(zhàn)不能勝。后比喻競賽的對手力量不強。

  • 緩帶輕裘成語故事
    緩帶輕裘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羊祜字叔子,作為荊州軍隊主帥,經(jīng)常身不披甲,穿著輕軟的裘皮大衣,坐著豪華的馬車,游山玩水,被人稱為“斯文主將”。 【釋義】寬松的衣帶,輕暖的皮衣。形容從容儒雅的風度。

  • 田父獻曝故事
    田父獻曝故事

    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一個沒有見過世面的農(nóng)夫,由于家貧終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強過冬。第二年春天,天氣晴朗,他就脫光衣服在太陽下曝曬,覺得十分舒服,由于沒有見過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對妻子說將把這取暖的辦法進獻給國王。 【釋義】田父:老農(nóng);曝:曬。老農(nóng)將曬太陽取暖的方法獻給國君。常作向人獻物或獻計的謙詞。

  • 不覺技癢故事
    不覺技癢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燕國擊筑高手高漸離與荊軻是好朋友。他親自到易水邊為荊軻送行。荊軻刺秦失敗,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漸離。高漸離逃到偏遠的地方當傭人,主人家請客,席間有人擊筑,高漸離不覺技癢就拿起自己的筑擊了起來。 【解釋】技:技藝。指具有某種技能的人,一遇機會,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現(xiàn)一下。

  • 陳陳相因故事
    陳陳相因故事

    西漢初年,劉邦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經(jīng)濟,使得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突飛猛進。漢文帝和漢景帝仍堅持這個既定的國策,因此國庫里錢幣堆成山,糧庫里積壓的糧食無數(shù),陳陳相因,倉庫容納不下,只好露天堆放,很多谷子腐爛不能再食用了。 【解釋】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后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chuàng)造革新。

  • 視為畏途成語故事
    視為畏途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周威公與田開元談論養(yǎng)生之道,田開元舉出魯國單豹與張毅兩人養(yǎng)生的例子,強調(diào)要注意文化修養(yǎng)。莊子知道后感慨道:有人聽說前面殺了人,于是視為畏途,告誡全家?guī)系督Y(jié)伴而行是明智之舉,縱情聲色享受比殺人還可怕。 【釋義】畏途:可怕的道路??闯煽膳碌摹⑽kU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難的、可怕的事情。

  • 食辨勞薪成語故事
    食辨勞薪成語故事

    晉朝時期,荀勖曾經(jīng)跟隨晉武帝外出,當時條件十分艱苦,到處找不到柴火做飯,廚師只好把帶去的舊車的車腳卸下燒火做飯。席間,荀勖對晉武帝說:“這飯是用腐朽的木柴燒出來的?!睍x武帝不信,派人去詢問,情況果然如此。 【釋義】形容見識卓越。

  • 舟中敵國故事
    舟中敵國故事

    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聰明賢能,就去投靠魏國,被任命魏軍的統(tǒng)領,對付秦國和韓國。魏文侯死后,魏武侯乘船時說江山多美好。吳起說如不施行仁政,那么共乘的小船上也會有敵國的存在,魏武侯贊同他的觀點。 【解釋】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 取而代之的故事
    取而代之的故事

    楚國末年名將項燕的孫子項羽從小死了父親,跟著叔叔項梁學習劍術,項羽卻豪言壯語地說要學習對付千軍萬馬的本領,項梁就教他兵法。項梁殺了人,他們逃到吳中,秦始皇東游會稽山路過吳中,項羽遠遠觀望并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 【解釋】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現(xiàn)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 擊壤而歌成語故事
    擊壤而歌成語故事

    上古時期,帝堯治國50年,他十分虛心,不敢自信自滿,經(jīng)常穿上平民的服裝,親自到民間察訪,了解自己政績的好壞,在康衢見到一個老人吃飽飯在玩拋石子游戲,并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日而食。” 【釋義】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打擊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 腹心之疾成語故事
    腹心之疾成語故事

    楚昭王27年,楚昭王看到奇怪的天象就去問成周太史,成周太史要求他去祭祀,去掉腹心的疾病。楚昭王不信,就帶兵駐在城父,準備救援吳國進攻的陳國,昭王突然生病,一天比一天重,還是不肯去祭祀,直到病故。 【釋義】腹心:比喻要害處;疾:疾患。比喻要害處的禍患。

  • 馮唐白首成語故事
    馮唐白首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書生馮唐飽讀詩書,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當官,他親歷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都沒有如他所愿。直到漢武帝時期,馮唐被推舉為賢良,漢武帝也認為他有才學,但是他時年90歲了,白發(fā)斑斑,已經(jīng)不能再任職了。 【釋義】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同“馮唐易老”。

  • 不一而足的故事
    不一而足的故事

    元朝時期,樂善好施的施濟資助桂富五300兩銀子,讓他贖回妻子與孩子,同時給他十畝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兩銀子偷偷到紹興過好日子。施濟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還母子去找那個不一而足的桂富五??伤麑^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解釋】足:充足。指同類的事物不只一個而是很多,無法列舉齊全。

  • 拔宅上升成語故事
    拔宅上升成語故事

    東晉時期,道教盛行,很多人找名師傳道修煉,有人煉制丹藥。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許真君也是道教追逐者,他在洪州西山服用丹藥,然后讓全家人都服藥,于是全家42口人全部拔宅成仙而去。他本人被道教列為十二真君之一。 【解釋】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 巢毀卵破的成語故事
    巢毀卵破的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斷專行。孔融提出反對意見,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里去逮捕他,孔融有一個七歲的女兒和一個九歲的兒子也一同被捕,當時他們正在下棋就是不起來,有人問他為什么不起來,他說“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釋義】鳥巢毀了,卵也一定會打碎。比喻大人遭難而牽連到子女。

  • 隋侯之珠故事
    隋侯之珠故事

    傳說周朝時期,“漢東之國”姓姬的隋侯一次在野外打獵時救了一條蛇,并把它帶回家養(yǎng)起來,后來蛇吐出一顆大夜明珠報答他的救命之恩,這顆大夜明珠就是“隋侯之珠” 【釋義】隋:古國名。比喻珍貴的物品。

  • 連篇累牘故事
    連篇累牘故事

    隋文帝時治書侍御史李諤看到六朝以來的文章華而不實,決定上書隋文帝通過行政手段來改變文風。李諤的《請正文體書》深得隋文帝的贊許,就發(fā)布政令不許天下文人用連篇累牘去吟詠風花雪月,要做到就事論事,言之有據(jù)。 【釋義】累:重疊;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

  • 全無心肝故事
    全無心肝故事

    南朝陳后主陳叔寶在亡國后被俘到長安,隋文帝對他比較優(yōu)待,不在他面前演奏吳地的樂曲,以防止他聽到后引發(fā)亡國之痛。不料,后來看守陳后主的官員報告隋文帝說,陳后主想得到一個官號,隋文帝便說:“叔寶全無心肝?!? 【釋義】比喻不知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