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巧克力: 我從不給女兒吃糖。但有一天鄰居給了我女兒一塊巧克力,她意外地發(fā)現(xiàn)巧克力是那么地好吃,于是天天鬧著要吃巧克力。我便承諾每到周末可以吃一塊巧克力。這樣,她特喜歡過周末,她多了一份期待和滿足。 圣誕節(jié)的期待: 圣誕節(jié)到來之際,我?guī)茨切┎贾煤芸季康氖フQ屋和圣誕樹,并告訴她圣誕節(jié)那天,圣誕爺爺要送每個乖孩子一件最喜歡的禮物。于是,她就開始天天問圣誕節(jié)到了嗎。圣誕節(jié)前夜,我告訴她“寶寶明天就是圣誕節(jié)了,記住明天一早醒來時,翻開枕頭底下就會看到圣誕爺爺給你的禮物”于是我乘她睡看時,悄悄地把一直巧克力放到她的枕頭底下。第二天早上我還沒醒,她 就激動地叫:“媽
問:我的孩子馬上就要上學了,可我發(fā)現(xiàn)他越來越不聽話,什么都和大人對著干,有時還表現(xiàn)出很煩的樣子。我想問一問,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家長怎樣做,孩子才樂意接受?! 〈穑簝和瘡?歲至4歲出現(xiàn)第一“反抗期”,這種反抗不僅不是壞事,而且對他們的精神發(fā)育是至關(guān)重要的。我們無力也不應改變這種現(xiàn)象,但講究一點教育藝術(shù),對于正確引導孩子則十分必要。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械娜苏J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擇場地申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望而生畏?! ∮械募议L尤其是一些獨生子女家長則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說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聽從自己。 有的甚至為孩子護短,替孩子說謊,或是過分夸耀
神經(jīng)性嘔吐 神經(jīng)性嘔吐又稱心因性嘔吐,可以看作是精神因素的軀體反應。本病患兒性格缺陷明顯,不少患兒具有癔病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強,常在不良心理因素作用下發(fā)病,女孩多見。 臨床表現(xiàn)為反復餐后嘔吐,嚴重時可呈噴射狀,一般無惡心,嘔吐亦不費力氣,嘔吐量多少不等,特點是不影響食欲和體重,不嘔吐時依然活躍如常,體檢和輔助檢查,沒有任何器質(zhì)性疾病的表現(xiàn)。可見于任何年齡,甚至是嬰幼兒。 神經(jīng)性嘔吐的常見病因 1.各種因素導致的情緒混亂,如突然與父母親分離,強烈的刺激,親人死亡等。 2.對不愉快或感到憎惡的思想和經(jīng)驗的反應,如一女孩上學遇見一因車禍導致腦漿迸出而死亡的行為,以后當看到豆腐類食品便聯(lián)想到這一情景而發(fā)生嘔吐。
父母一方有抑郁癥,會不會遺傳給孩子? 據(jù)研究顯示,抑郁癥遺傳的幾率為40%,這個數(shù)字究竟有什么含義?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解釋說,雖然抑郁癥會遺傳,但沒有重大事件的刺激,孩子和父母一般不會同時患上抑郁癥。所以即使自己患有抑郁癥,也不必憂心忡忡,避免孩子遭受不必要的打擊,能很好地讓他遠離抑郁癥。 張女士最近特別關(guān)心抑郁癥的問題。丈夫五六年前患了抑郁癥,治療之后沒有明顯的抑郁反應,但整個人一直有些不振作。最近她發(fā)現(xiàn)11歲的兒子好像也有抑郁傾向:不愛說話、成績好但很自卑、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不敢展示自己、對自己的長相不滿意。張女士越想越不明白,為什么成績優(yōu)秀的兒子會如此沒自信,是遺傳了丈夫的抑郁癥嗎? 潘醫(yī)生說
總愛低頭、不正眼看人的孩子,一直被家長懷疑有自閉癥。昨日,看著手術(shù)后的女兒終于露出笑臉,李女士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沒想到僅僅是因為倒睫毛這個小毛病,讓自己擔心了很長時間。 李女士來自孝感,女兒兩歲四個月。女兒滿一歲時,李女士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低著頭,不正眼看東西,更不會跟她眼神交流,也不如別的孩子活潑。她懷疑女兒患了自閉癥,在當?shù)貛准裔t(yī)院看病后,沒有得到明確診斷。 上周,李女士趁在漢探親之便,帶女兒到武漢市兒童醫(yī)院檢查,醫(yī)生發(fā)現(xiàn)孩子有嚴重倒睫毛,眼睛怕光、愛流淚,眼病嚴重,并沒有什么心理病。住院接受手術(shù)后,孩子就能抬頭看人了。 該院眼科李世蓮主任介紹,在嬰兒期,10個孩子里有4個左右會出現(xiàn)倒睫毛,但是隨著孩子發(fā)育到了3歲左右一般都能自愈,如果3歲之后不能自愈的,就應該采取手術(shù)治療。倒睫毛的孩子一般眼睛畏光、愛流淚、癢,所以不抬頭,也喜歡揉眼睛
一旦失去控制,寶寶的胡鬧就會令頭痛的父母無所適從。如果恰好在公共場所,父母更是處在一個兩難的境地,既不想當眾懲罰寶寶,又不想輕易放棄原則,于是,他們的頭痛就會一再升級。那么,怎樣才能讓寶寶有效地控制自己呢? 寶寶為什么容易失去控制? 雖然父母為寶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guī)則,但是寶寶常常會失去控制,無視規(guī)則的存在,給父母帶來很多煩惱。尤其在公共場所,比如商場或者飯店,因為這些地方有太多誘惑寶寶或者讓寶寶犯混的元素,要履行規(guī)則也就會遇到更多的阻力。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控制力也比較弱,所以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不喜歡的事情都會以比較激烈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時候,規(guī)則對他們來說就很容易失去它本該有的約束力了。 防止寶寶失去控制的12條妙計 1、了解寶寶能夠控制的極限 每個寶寶的控制力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能
目前對多動癥的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所選用的藥物大多是一些精神興奮劑,如哌醋甲酷(Ritalin)、右旋苯丙胺(Dexedrine);苯異妥因(Pemoline)等,這類藥物的副作用不很嚴重,服用后可使患兒注意渙散狀況有所改進,攻擊性行為減少。但僅靠藥物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種病癥原本就存在著生理及心理的多重病因,所以在使用藥物療法時還需要結(jié)合一系列的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方法 1.自我控制訓練 這一訓練的主要任務(wù)是通過一些簡單、固定的自我命令讓患兒學會自我行為控制。例如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患兒解答,要求患兒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個動作:停------停止其他活動,保持安靜;看------看清題目;聽------聽清要求,最后才開口回答。這一方法還可以用來控制患兒的一些沖動性行為。例如帶孩子過馬路時,要求在過馬路之前完成停、看、聽等一系列
聆聽春天的聲音問: 孩子們攀比心理必然緣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則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潮流有關(guān)。想象中國的五十年代,大家曾經(jīng)以貧下中農(nóng)為榮,就明白現(xiàn)在的商品社會的商業(yè)文化中的拜金意識對大眾的左右了。所以,要做到讓孩子沒有攀比心理,必須建立他們獨立的價值觀。 無疑,過度的縱容和溺愛是培養(yǎng)了孩子驕奢專橫的個性。但是,應該怎么引導孩子的這種對物質(zhì)的攀比心理呢?怎樣才能建立孩子正確的自信呢?這方面的知識我很匱乏。 聆聽朋友你好: 物質(zhì)攀比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不妨從兩個角度看。 第一、價值觀 孩子們攀比心理必然緣自大人,而大人的攀比則很大程度上與社會潮流有關(guān)。
摘 要:面對著任性的孩子,父母們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劈頭蓋腦地一頓打罵,簡單處理這令人尷尬的局面。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那么,孩子任性該怎么辦呢? 看看一下的場景,我們該怎么做: 任性之:喜歡唱反調(diào) 場景: 旺旺在看電視時,總愛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簡直無法談話、學習和休息。誰要說他幾句,他就大吵大鬧,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 錯誤的做法: 媽媽大聲叫著旺旺把電視音量關(guān)小,在屢叫不聽的情況下,一個箭步走到他身邊,搶走遙控器自己強行關(guān)小音量,還順手在地上吵鬧的旺旺屁屁上重重地打了兩下。 結(jié)果: 旺旺吵鬧得更兇,撕心裂肺的哭叫,死拽著媽媽,一定要拿到遙控器。拗不過他的媽媽,只好把遙控器給他。 正確的做法: 如果孩子正在撥弄電視機音量,你千
6歲以前是兒童習慣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期,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的重要任務(wù)。 小波不吃花菜,媽媽每天嘮叨也無濟于事。紅紅每每下樓梯前都要在樓梯上先玩半個多小時,媽媽再說有急事也白搭。碰上這樣的孩子,成人要么舉手投降,要么打罵訓斥,總之一個字:難!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實,自有妙棋可以制勝。 實驗:“主動貓”和“被動貓” 動物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兩只剛會走路的小貓放在一個籠子內(nèi),籠子可以轉(zhuǎn)動,一只貓坐著,另一個貓拉著它和籠子一起轉(zhuǎn)動。這樣,兩只貓實際上是處于相同的視覺環(huán)境和食物條件下。若干時間后,這兩只貓的行為習慣及其能力的差異卻極為明顯:坐著的貓放出籠子后,走路不穩(wěn),視覺和動作的協(xié)調(diào)變得非常困難。另一只貓則恰恰相反,活蹦亂跳。如果對兩只貓的視網(wǎng)膜進行解剖,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某些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家庭“精神污染”是指家庭存在著消極、低級、不健康的生活情調(diào)和文化氛圍,而這些情況往往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是直接危害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各種精神因素的總和。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消極的政治態(tài)度 ??一些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談?wù)撃壳吧鐣铣霈F(xiàn)的不正之風、分配不公、道德淪喪、貪污腐化等社會陰暗面,發(fā)牢騷、講怪話、怨氣連天;有的父母甚至還把反映社會陰暗面的“順口溜”說給孩子聽;向孩子宣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消極人生觀。長期耳濡目染,孩子就會缺少社會責任感和遠大志向,看問題偏激、情緒不穩(wěn)定、自私自利、任性蠻橫,這樣的孩子將來很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 享樂的生活方式 ??有的家庭有相當?shù)膬?yōu)越條件,生活富裕,但他們?nèi)鄙僖环N艱苦樸素、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只滿足于小市民的安樂生活,不求上進,無所作為,經(jīng)常沉湎于吃喝玩
編輯: 你好! 我是一個5歲女孩的媽媽。我女兒性格外向,是個特大方的孩子,她對小伙伴從來不吝嗇。 前幾天學校組織春游,我給她買了不少零食,當時我還想是不是太多了,誰知道人家回來書包里空空,我一問才知道,她都分給小朋友吃了,有的自己都沒吃上。平時不少小朋友愿意上我們家來玩,因為女兒有不少玩具都是她爸爸從國外帶回來的,她都愿意搬出來,再貴重、再喜愛的玩具也不例外。有時候玩的人一多,價格不菲的玩具就被折騰壞了,女兒也不在乎,下回還這樣。 其實孩子大方、愿意與人分享沒什么不好,但我怎么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呢?而且女兒這么對小朋友,我可沒見過小朋友分東西給她吃,還經(jīng)常聽她說“今天去小小家了,她媽媽非不讓她把那電動火車拿出來給我們玩”之類的話??磥聿皇撬械募议L都像我這樣“沒心眼兒”。 我是不是也該給女兒一些“自私”教育呢?我很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心中那五花八門的“秘密”,是一片童話般的自由王國,是一方“非請莫入”的心靈圣地。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秘密從哪里來 0~3歲:沒有秘密。 3歲之前,孩子一直活在與父母等撫養(yǎng)者依賴、共生的世界里,總是把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體驗混在一起。他們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沒有秘密可言。 3~4歲:秘密萌芽。 在3歲左右,孩子開始明確意識到自我和客觀世界的分離,逐漸學會用“我”來稱呼自己。他能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卻并不知情,“這是只屬于我的東西”,于是秘密出現(xiàn)了,這是一個全新
13歲的小軍第一次遺精了,因為害羞,他沒告訴父母。偷偷查閱資料后他意識到,自己真的成了“男子漢”,于是心中暗暗對班上女生多了幾分留意。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他無意中看到了媽媽換衣服的赤裸背影,竟不可扼制地萌發(fā)了性沖動。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罪惡感中,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 “這實際上是一種拼命壓抑性沖動后產(chǎn)生的反應?!鄙虾J兄形麽t(yī)結(jié)合醫(yī)院兒科主治醫(yī)師顧君告訴記者,在這件事上,做母親的有責任。 顧大夫指出,現(xiàn)在不少年輕的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還小,他們不會存在性的困惑。 實際上,3歲左右的孩子就有了性別意識,十歲左右開始性的覺醒。這時候如果父母仍然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身體,“尤其讓處于青春期的男孩如此近距離地面對一個女性的身體,自然會讓他產(chǎn)生性沖動?!? 這種性沖動會給男孩子帶來怎樣的生理和心理危害?顧醫(yī)
“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說我好寶寶,我說老師像媽媽。” 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像媽媽一樣,幼兒教師應該以博大的胸懷包容幼兒,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幼兒,以溫和的語言引導幼兒,以親切的態(tài)度理解幼兒,讓幼兒在你面前輕松、自由、無壓力。幼兒教師應象媽媽一樣理解孩子,懂得幼兒的需要與心理,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特點與規(guī)律,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jīng)有位老人和鄰里的孩子有些糾葛,每天,頑皮的孩子總要聚集在他那里,向他的房子上仍石頭。老人想過各種方法去阻止他們。他叫過警察,打電話給孩子們的父母,也曾威脅報復他們,但都無濟于事。出于無奈,老人將孩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現(xiàn)在慢慢的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為此,我愿意付你們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你們向我房子扔石頭的報酬?!北M管聽起來有些離奇,孩子們還是欣然接受了這一協(xié)議。于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向老人的房子
一些母親在日常生活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寶寶居然會編造借口,嫁禍于人,瞞天過海,如果不讓小寶寶做什么事情,他會“寶寶說我可以”,或讓他做點什么事情,他會借故推遲“我保證明天一定做”;或裝不舒服“我的某個部位不舒服”。對這些父母認為是兒童在撒謊,心里十分生氣,但又覺得這些東西并沒有教他,怎么就會呢? 其實少兒并非天生就會耍什么心眼兒玩什么手腕,而這些“實用”的手段都是潛影默經(jīng)中學來的。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采取耍賴的方式讓爸爸給自己買想要的玩具,父親妥協(xié)了,他成功了;一位7歲的孩子可通過說讓對方感覺罪惡的話語(例如,“你真的是我父母親嗎?感覺你們一點都不愛我”)迫使父母妥協(xié),你能說這些都是孩子自己領(lǐng)悟來的嗎? 縱容你的孩子耍花招會讓他們的未來變成一場災難。為什么?一開始,投機取巧的行為只會讓幼小的孩子無法真實地面對生活
神經(jīng)性尿頻 神經(jīng)性尿頻好發(fā)于學齡前兒童,尤以4-5歲為多見,主要表現(xiàn)為每天排尿次數(shù)增加而無尿量增加,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排尿次數(shù)可以從正常的每天6-8次增加至20-30次,甚至每小時10多次,每次排尿量很少,有時僅幾滴,睡眠后則無尿頻,常在上床睡覺前、吃飯時、上課時加重。 小兒神經(jīng)性尿頻的病因 小兒大腦皮質(zhì)發(fā)育尚未完善,對脊髓初級排尿中樞的抑制功能較弱,而且這一功能最脆弱最易受損,這是小兒易患本病的內(nèi)在原因。受驚嚇、精神緊張易使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而發(fā)生本病。常常由于家庭成員的死亡,變換環(huán)境(如新入托兒所、幼兒園、上學和住院等),突然離開父母,害怕打針和考試等所導致的急性緊張或焦慮所誘發(fā)。但尚應詢問有無增加液體的攝入量和應用利尿藥物,如咖啡因、茶堿類利尿劑等,因為攝入量增加和使用利尿劑也可
寧寧的媽媽滿面愁容,因為,寧寧所在的那所私立幼兒園的老師多次找她反映寧寧的情況。寧寧同班小朋友的家長經(jīng)常到幼兒園告狀,說“寧寧老是打人,照這樣下去,我的孩子可不能在這個幼兒園待了!”。這樣的反映一直不斷。迫于別的家長要退園的壓力,園長只好委婉地向?qū)帉幍募议L提出,是否可以給寧寧換一所幼兒園。殊不知,寧寧已是第三次換幼兒園了!媽媽情急之下,帶寧寧去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經(jīng)醫(yī)師診斷,寧寧患有“多動癥”?! 岸鄤影Y”的界定 目前,關(guān)于多動癥的認識和觀點主要有兩種看法。一種是從廣義來說,凡各種有實質(zhì)性損害的大腦疾病、先天性腦發(fā)育不全,以及精神病、貧血、鉛中毒等表現(xiàn)的多動、注意障礙、沖動任性、認知能力或協(xié)調(diào)動作障礙等癥狀統(tǒng)稱為“多動綜合征”。它是繼發(fā)性的,也是一個多病因所致的臨床綜合征?! ×硪环N是從狹義的角度來說,認為多動癥兒
審美感 孩子在成人對周圍事物的態(tài)度、體驗和言語的直接影響下,能直接感知到與自己生活緊密相連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圍和諧的事物、優(yōu)秀的美術(shù)、音樂、文學作品等。讓孩子在欣賞這些事物中,產(chǎn)生一種愉悅的體驗。審美感,就是從這些事物的鮮艷的顏色、新穎的形狀、勻稱的位置和圖案開始的。到5~6歲,由于兒童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和成人的指導,兒童對事物的分析和辨別能力增強。兒童就能從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圖畫美,什么音樂好聽,什么語言美,什么行為美。這樣就產(chǎn)生了對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悅的情緒體驗。 這時候,爸爸媽媽要多讓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聰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運用它們來觀察我們美麗的世界。有時間的時候帶他們走出家門,到博物館、公園、湖邊、草地……去暢游,去欣賞美麗的事物,孩子對事物的感覺會更加敏銳,藝術(shù)修養(yǎng)也會有較大的提
很多父母都覺得,小寶寶還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其實不然,也許孩子還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獨立性的性格和意識,應該是越早培養(yǎng)越好。 獨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動中,較顯著地不依賴、不追隨別人,能夠相對獨立地進行活動。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xiàn)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zhì)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業(yè)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孩子一歲左右時,就可以進行獨立自主性的培養(yǎng)。 首先,要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所普遍具備的各種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齡,孩子應該會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賴別人。你還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別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與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對這些特別之處,你要相應地采取特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