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寶寶,在與人交際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技巧,會讓自己的交際變得很簡單,寶寶就會收獲更多的友情,因此寶寶的生活也會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相反,情商低的寶寶,在處理交際問題的時候,就會非常棘手,他們的生活因此也會變得很枯燥。
大家都知道,情商高的寶寶,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會收獲更多的成功,他們會時常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對于情商低的寶寶而言,他們在面對這些同樣的問題的時候,就會很難收獲成功,因此,情商低的寶寶在成功面前都會比較自卑。
情緒高的人,都會處理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簡單的說,可以很自信的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的情緒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中得到調(diào)節(jié),不受到情緒的控制,但是對于情商低的寶寶就不會是這樣的,他們很容易被情緒左右。
抱怨看起來似乎是人之常情,但事實并非如此。無論是碰見糟糕的人,面對糟糕的事,還是對自己不滿,抱怨都不是明智之舉。抱怨不僅徒勞無益,還分散人們對應該關(guān)注的事情的注意力和精力。抱怨是一種消極心態(tài)的象征,不去深入地觀察現(xiàn)實,不去為改變現(xiàn)實做積極的思考,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這是一種沒出息的表現(xiàn)。即便是糟糕的現(xiàn)實不能改變,那么抱怨比忍受更能增加我們的痛苦,而博得同情意味著將自己的弱勢地位展示給別人,實非強者所為。總之,抱怨是弱者不明智的選擇。聰明的父母不會在孩子面前抱怨,并且從孩子第一次抱怨就制止他。
我們身邊總不缺乏這樣的人,他們經(jīng)常這樣說:“我寧可……也不……”“我知道那樣做好,你說的道理我明白,但是我不愿意?!比涡缘娜丝偸菍幵父冻龊艽蟮拇鷥r,也不愿意委屈自己一點點。這是因為他們的自尊心過于脆弱了。這樣的人不能委曲求全、顧全大局,常常因為“小不忍”而“亂大謀”。他們因為缺乏彈性,很難在復雜的得失中做出明確的判斷。因為缺乏自制力,常常遭受不必要的打擊進而受到重創(chuàng)。
1、父母及時有效的呵護
膽小,遇到陌生人或遭遇突發(fā)事件就會恐懼驚慌,在嬰幼兒來說并不是什么毛病,但在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上可就不容忽視。但有些家長太過重視,采取了積極干預的訓練方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造成孩子孤僻、偏執(zhí)的個性。在家庭中,父母不僅僅是孩子的“供養(yǎng)者”和法定監(jiān)護人,更重要的是,他容許并接納孩子的親昵、撒嬌、申訴、埋怨、需索,既充當保護傘,也是精神支柱,平日里一言一笑,對孩子恩寵呵護,都能夠讓讓孩子免于恐懼,感覺到生活充滿美好。
2、有感的愛與關(guān)懷
愛的施予不只是口頭的表達,關(guān)懷的行動不是在孩子遇到困難而求助時才給予援手。親子關(guān)系之不同于朋友,就在于行動的自然回饋,而且總能做到及時、到位——當孩子遇到挫折,或心情不暢快時,父母立刻就能發(fā)覺,并且給予寬解,無論難題能不能因此獲得解決,這股暖流都能夠觸動孩子的心靈,這叫“有感的愛與關(guān)懷”。
3、信任與依賴
許多人都知道給孩子安全感十分重要,但怎樣做才能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恐怕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領(lǐng)悟。有人強調(diào)技術(shù)性的保障,有人主張物質(zhì)上的無憂,然而,在嬰幼兒的感覺上,這一切都不會在意,他所注意的,僅僅是父母給他的信任和依賴還靠不靠得住。
4、心理上的支援系統(tǒng)
孩子的想法多多絕對是好事。好奇,什么事都想親自探索,親自體驗。這么做的最大危險不是安全的問題,而是時時刻刻都可能面臨失敗的打擊。一般父母都為了省卻煩心,對孩子的自主活動諸多干預,甚至毫不講理地封殺。與此相反,有些父母則干脆樣樣“教”給孩子,讓他立刻獲得“完美的結(jié)局”。
5、 獲得父母的賞識
賞識有兩層含義:一是對行動表示支持,一是肯定某個動作或想法的成就。
不少家長都把“賞識”理解為“贊美”。開口閉口都是“真棒”、“真聰明”,這其實是不懂賞識孩子的表現(xiàn)。
賞識是對行為或探索過程給予肯定,是以共享的心情去接納孩子的努力過程。孩子在感受自己的所作所為獲得父母賞識,就會堅定信心,努力不懈。這是情緒穩(wěn)定和抗挫折能力的根源。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