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行為心理>性格心理>怎樣了解孩子的占有欲?

怎樣了解孩子的占有欲?

2012年04月18日 17:12出處:互聯(lián)網(wǎng)作者:佚名閱讀次數(shù):362
孩子的占有欲,其實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程度的占有欲。父母要適當?shù)募右砸龑?dǎo)。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占有欲和如何去應(yīng)對?

                       

  1歲前的孩子,基本上是個體活動。他和其他孩子交往時,也會發(fā)生不打招呼,互相拿對方的玩具的現(xiàn)象,但"矛盾"一般不會激化。有時,孩子甚至會自動將玩具扔掉,或者遞給別人。當然,如果他吃奶時,奶瓶被搶走,他會大喊大叫,這在雙胞胎之間常發(fā)生打鬧,因為沒奶吃會"危及"他的生存。

  3歲后的孩子,自我意識已有一定發(fā)展,不僅意識到自己獨立存在,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已能清楚地區(qū)分主體和客體的關(guān)系,而且頭腦中有了物主代詞"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這時,其占有欲方面的表現(xiàn),不象2歲左右的孩子那樣突出。

  占有欲的表現(xiàn)

  當父母領(lǐng)孩子去做客,或是同事親友領(lǐng)孩子來訪,小孩子在一起玩非常高興,但常會發(fā)生爭搶玩具這類不愉快的事,尤其是2歲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常常不打招呼,就抱走對方的東西。反之,他們卻從不肯大方地交出一件他們擁有的東西,他們死抱住不肯放手或是互相用力撕打,抓撓對方,以維護自己占有的權(quán)利。一旦不能戰(zhàn)勝對方,東西被搶走,他們會放聲大哭,尋求支援。

  孩子本身的交往的活動,促進了孩子對物的交往的必然性認識。另一方面,就語言發(fā)展看,這時孩子不僅掌握了"我的"和"我",同時也掌握了"你的"、"你"和"他"等。當孩子僅僅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和獨立存在,僅僅懂得"我的"含義的時候,他們自然會認為"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是,當孩子不僅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而且意識到別人的存在和力量,同時,懂得在"我"之外,尚有"你"和"他",情況就大不相同。他逐漸意識到"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這個現(xiàn)實。這時,搶奪玩具的現(xiàn)象就會減少。

  占有欲是一種正常的心理

  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會產(chǎn)生明顯的“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往往是從“我”出發(fā),而不知道還有“你”、有“他”、有別人,因而導(dǎo)致了獨占行為的發(fā)生。這與“自私自利”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

  因此,當爸爸媽媽遇到孩子獨占、搶奪別人的東西時,不要大驚小怪,更不應(yīng)責罵孩子自私自利,而應(yīng)給予說服教育和指導(dǎo)。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東西要分給別人吃,玩的東西要和別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時,爸爸媽媽最好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不僅較大的孩子可以適當帶領(lǐng)、照顧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獨占”、“掠奪”行為,因為大一點的孩子有一定的自衛(wèi)能力,而小一點的孩子則往往能服從較大的孩子。

  總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長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一種正常心理現(xiàn)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通過教育,“以我為中心”的意識逐漸淡薄,這種“占有欲”會逐漸地減少或消失。當然,對于那些“占有欲”特別強的孩子,父母應(yīng)認真分析原因,尋找教育對策,給以適當?shù)膽土P,并注意家長自身的言行,給孩子起表率作用。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