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奶粉>乳業(yè)資訊>進口新規(guī),能否真正剝去國產奶粉“洋外衣”

進口新規(guī),能否真正剝去國產奶粉“洋外衣”

2013年05月23日 14:21閱讀次數(shù):29
標簽:國產奶粉
5月1日起,進口乳品新規(guī)實施,對進口奶粉門檻要求更高了,以及對偽洋奶的阻擊力度明顯增強。國產奶粉只知“傍洋牌”售高價,進口新規(guī)能否真正剝去“洋外衣”?記者近日走訪發(fā)現(xiàn),一些披著“洋皮”的奶粉目前仍在母嬰店和網(wǎng)絡上肆虐。

  國產奶粉只知“傍洋牌”售高價,怎能拯救消費者對國產乳業(yè)喪失的信心?

  新版《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jiān)督管理辦法》于5月1日起已正式實施,對進口奶粉設置了更高的“體檢”門檻,對偽洋奶的阻擊力度明顯增強。

  然而,記者近日走訪發(fā)現(xiàn),一些披著“洋皮”的奶粉目前仍在母嬰店和網(wǎng)絡上肆虐。進口新規(guī),能否真正剝去“洋外衣”?記者展開了深入調查。

  阻擊偽洋奶,新舊品牌一視同仁

  走進大型超市,消費者往往會被商家拋出的洋奶粉新概念吸引,事實上很多情況下買的是商家的忽悠。從標注產地新西蘭、澳洲、荷蘭,甚至黑龍江、蘇州,百余個品牌奶粉,無一例外都披上了“洋”衣。

  未來這些奶粉進入中國,將受到新規(guī)約束。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有關負責人稱,新版《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jiān)督管理辦法》提高了體檢門檻,將對市面上的偽洋奶造成巨大沖擊。

  門檻一:新舊品牌一視同仁。

  “無論以前是否進口過,5月1日之后都得拿出新的檢測報告。”上海紐瑞滋乳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請新西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新的報告,預計新奶粉6月初上市。

  根據(jù)新規(guī),境外生產企業(yè)、產品名稱、配方等信息完全相同的乳品從同一口岸第一次進口,均視作首次進口,需要提供相應國標中列明項目的檢測報告。

  “監(jiān)管部門將可以充分了解進口奶粉生產、奶源以及奶牛養(yǎng)殖等信息。”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yè)分析師宋亮說,監(jiān)管部門能將進口奶粉與國內的追溯體系掛鉤,最終去偽存真。

  門檻二:認證信息“官方證明”。

  在一家母嬰店記者看到,一款宣稱澳大利亞原裝進口的嬰幼兒奶粉外包裝上宣稱獲得的認證有:“歐盟有機食品”、“澳大利亞農牧林業(yè)局健康證明”、“澳新食品標準局食品標準法典(FSC)”等多達近十個。而未來奶粉想要宣稱認證,需要提供外交途徑確認的證明文件。

  門檻三:許可證書網(wǎng)上明示。

  新西蘭出口到中國的每一批奶粉都有初級產業(yè)部的食品安全許可證,但很多品牌都沒有提供查詢渠道,或者根本就沒有這張許可。根據(jù)新規(guī),進口企業(yè)應通過面向公眾的媒體(包括企業(yè)官網(wǎng))及時公布進口乳品的種類、產地、品牌等信息,有利于消費者辨清真?zhèn)巍?/p>

  “特供”貓膩,幾萬元即可披“洋衣”

  然而,盡管新規(guī)有助于揭開“洋馬甲”真面目,但是記者調查卻發(fā)現(xiàn),奶粉“傍洋牌”的現(xiàn)象并未根治,不少品牌仍在生產“貼牌”奶粉“特供”中國的做法,暴露不少隱患。

  在網(wǎng)上搜索“進口奶粉”,立刻跳出80多個品牌。除了雀巢、惠氏、雅培等知名品牌外,很多并不常見,在產地一欄大都標示荷蘭、新西蘭等國,名字也十分“洋氣”:僅以“紐”字開頭的就有紐滋本、紐加力、紐源、紐貝貝等十幾個。

  不少企業(yè)為了獲取暴利,千方百計讓產品與“洋”掛鉤。進口大包基粉在國內配方生產的,稱之為進口奶源;國際品牌使用國內奶源在國內生產的配方奶粉,稱之為“洋品牌”奶粉。專家表示,這兩種奶粉,實際上是地地道道的“國貨”?! ?ldquo;這些奶粉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特供中國’的,即只在中國內地銷售。”一位業(yè)內人士介紹,只有在國外生產并罐裝進口的,才可稱之為原罐進口。為了傍上“洋”牌,企業(yè)可謂花樣迭出。

  最常見的做法就是,不少企業(yè)和個人紛紛前往新西蘭等國,代工奶粉“特供”中國,并宣稱為“新西蘭知名品牌”,誤導了消費者,且容易產生管理漏洞。

  業(yè)內人士介紹,去新西蘭注冊一個品牌代加工奶粉,所需手續(xù)并不繁雜:花上一萬多元注冊公司,即可擁有在新西蘭的辦公場所;配方可以沿用代工企業(yè)以前的,無需重復研發(fā);只需再付上首次訂貨費即可,不需要有任何生產經驗。

  很多所謂“洋”奶粉企業(yè)抱著“賺一筆走人”的心態(tài),帶有一定的投機色彩。“其使用的輔料來源比較復雜,且成本低廉,性價比不高。”宋亮說,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銷毀的眾多進口奶粉中,大多數(shù)品牌都是此類。

  扎實做產品,恢復乳業(yè)信心沒“捷徑”

  “無一不‘洋’。”上海奶業(yè)行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說,一罐900克的奶粉成本不會超過百元,但披上“洋皮”到了市場上售價高達兩三百元,比國產奶粉要高一兩倍,堪稱暴利。

  除了逐利以外,注冊洋品牌還可以利用消費者的從眾心理,各國限購令頻出,公眾對國產乳業(yè)信心缺失,“十字夾擊”下消費者對洋奶粉趨之若鶩。中國每年近500億元的巨大奶粉市場,讓乳業(yè)“傍洋牌”成為一種“常態(tài)”。這種“討巧”的做法事實上并不能拯救消費者對國產乳業(yè)喪失的信心。

  曹明是認為,對于中國乳業(yè)而言,代工等借助國外優(yōu)質奶源發(fā)展自身市場的做法本無可厚非,但事事依賴“洋”品牌,且違規(guī)欺騙消費者的做法卻并不可取。國產乳業(yè)想要恢復信心,沒有“捷徑”,只能扎實做好自身品牌和產品建設。

  乳業(yè)專家王丁棉認為,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一些品牌除了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外,還添加了國家許可范圍之內但不強調加入的其他成分,成為產品的賣點。商家往往會放大添加物的作用,具體有多大功效,消費者很難知曉。“應倡導理性消費的理念,不要盲目‘崇洋’。”

  新西蘭貿發(fā)局官員告訴記者,只有完全在新西蘭本土制造,并且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都符合國際和新西蘭國家標準,才會被授權使用三角形“新西蘭制造”標志;只有能代表新西蘭國家形象的新西蘭品牌,才能被授權使用“銀蕨葉”標志。消費者如果知道這個“竅門”,就會很容易辨識真正的新西蘭進口奶粉了。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