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或多發(fā)性細菌感染
可有敗血癥、間質(zhì)性肺炎、胸膜炎、腮腺炎、慢性腹瀉及尿路感染等表現(xiàn)。常見的致病菌有肺炎球菌、流感桿菌、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假單胞菌屬、大腸桿菌等。此種情況反映小兒AIDS在早期有B細胞功能異常,這是區(qū)別于成人AIDS的一個重要特征。
肺部疾病
主要為慢性進行性肺間質(zhì)病變,即淋巴細胞性間質(zhì)性肺炎或肺淋巴樣增生,是兒童AIDS特征性的肺部表現(xiàn)。病程較緩和,有咳嗽、呼吸困難、低氧血癥、杵狀指等;體征有呼吸音減弱、啰音,無胸膜摩擦音。其組織學特點是肺間質(zhì)浸潤,伴有氣管淋巴樣組織增生。x線檢查有獨特的結(jié)節(jié)樣表現(xiàn)。常伴有高免疫球蛋白血癥及LDH的下降。
泌尿系統(tǒng)表現(xiàn)
在確珍HIV感染后,出現(xiàn)尿檢異常(主要為蛋白尿),常進展迅速,可發(fā)展為腎功能衰竭,此稱為艾滋病腎病.
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
由于HIV有嗜神經(jīng)性,大多數(shù)患兒可早期出現(xiàn)此表現(xiàn),常見的癥狀有小頭畸形、體格和智力發(fā)育遲緩,可出現(xiàn)局灶性異常,如錐體束征、共濟失調(diào)、球麻痹、驚厥等。腦組織和腦脊液可發(fā)現(xiàn)HIV的存在。CT檢查可見大腦萎縮、腦室擴張、基底神經(jīng)節(jié)鈣化等。
機會性感染
兒童AIDS并發(fā)機會性感染(包括病毒、真菌和原蟲感染)較少,以卡氏肺囊蟲性肺炎與首位,嬰兒PCP常有急性嚴重的呼吸窘迫,缺氧、哮鳴和鼾音;雙側(cè)胸部x線片呈云霧狀模糊不清;乳酸脫氫酶及同工酶升高。
其他特點
患兒尚可并發(fā)EB病毒、炮疹病毒等感染,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還可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和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偶可發(fā)生惡性淋巴瘤、Kaposi肉瘤等惡性腫瘤。
嬰兒要到15~18個月后才能判斷是否HIV-1感染。HIV血清陽性的母親娩出的嬰兒若臨床無癥狀出現(xiàn),則必須作病毒的檢測試驗,這些試驗包括如下:
①病毒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
②周圍血P24抗原的檢測;
③PCR法檢測周圍血病毒核酸;
④ELISA方法檢測特異性lgM和IgA;
⑤體外刺激周圍血白細胞產(chǎn)生特異抗體I
⑥原位雜交方法檢測感染細胞內(nèi)HIV特異的DNA。
一般成年人的潛伏期8—9年,兒童平均為1.2年。也有部分病例雖然感染多年,仍為持續(xù)性無癥狀的艾滋病毒攜帶者。
經(jīng)輸血感染艾滋病毒的劑量較大,潛伏期相對較短。兒童平均為1.97年,成人8.23年,老人5.5年。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潛伏期內(nèi)雖沒有臨床癥狀,但也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
對感染了艾滋病的兒童,預防接種時可以選用滅活疫苗接種,而不能使用活疫苗(如口服灰髓炎疫苗、卡介苗、水痘疫苗等)。
但麻疹疫苗仍可以接種,因為麻疹可使HIV陽性兒童出現(xiàn)嚴重致死性的病變。
小兒艾滋病主要還是通過母嬰傳播,所以孕婦HIV陽性應進行阻斷治療,盡量減少母嬰傳播發(fā)生。被HIV感染的兒童每隔3—6個月醫(yī)學隨訪一次;抗病毒治療:對有癥狀的患兒進行抗病毒治療。
給HIV-1感染的孕婦使用疊氮胸苷能大大減少圍生期HIV感染的發(fā)生率,HIV陽性的孕婦從孕14周開始口服疊氮胸苷100mg每日5次,直到分娩;新生兒生后每6小時口服疊氮胸苷180mg/m2,持續(xù)6周,可使傳播幾率大大下降。
為了防止肺孢子蟲肺炎,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婦女所生的新生兒和免疫系統(tǒng)明顯受損的嬰兒應使用抗生素。通常使用復方磺胺甲基異噁唑(復方新諾明),但一些兒童可使用噴他脒或氨苯砜。
1.抗病毒治療
目前有兩種藥物,疊氮胸苷用法最大量180mg/mz,每6小時1次,雙去氧肌苷lOOmg/m2每日2次,這兩種藥物均為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
2.免疫治療
用γ干擾素或中和單克隆抗體。
3.免疫球蛋白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能提高兒童抗感染的免疫能力。無論是否有受感染的癥狀,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兒童大多數(shù)都可接受計劃免疫接種。一般不采用病毒和細菌的活疫苗。然而,仍可采用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包括活疫苗),因為麻疹對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兒童是一種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并且尚沒有疫苗造成不利影響的報道。
對皮膚有開放的潰瘍,或有咬人等潛在危險行為的HIV感染的年幼兒童,可能不適合上托兒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