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濕毛巾敷鼻
如果是因感冒等情況使鼻粘膜充血腫脹時,可用溫濕毛巾敷于鼻根部,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吸鼻器
給寶寶使用吸鼻器吸走鼻水和粘液,但不要太用力,太用力可能會造成鼻腔受傷。
3、麻黃素滴鼻
可用0.5%麻黃素滴鼻子,每側一滴。在吃奶前使用,以改善吃奶時的通氣狀態(tài)。每天使用3-4次,次數(shù)不能過多,因過多使用可能造成藥物性鼻炎。
4、母乳滴鼻
如果是由于分泌物堵塞所引起,可滴一滴母乳到嬰兒鼻腔內(nèi),待分泌物軟化后可自行排出。
5、熱毛巾蓋眼睛
用溫熱毛巾輕輕按在寶寶眼睛中間的部位,變冷后更換,這樣也可以緩解寶寶的鼻塞。
6、按摩鼻側
用溫熱的手輕輕按摩寶寶鼻子兩側,從上往下,從鼻梁到鼻翼部位,鼻翼兩側可以多按壓一會,因為按摩這里的穴位對治療鼻塞很有效。
7、噴鼻劑
使用新生兒專用的生理食鹽水噴鼻劑,噴2、3滴食鹽噴霧到寶寶的鼻子里,寶寶就會打噴嚏,只要替他清除鼻涕就可以。
8、浴室蒸氣
濕潤的空氣可以舒緩寶寶的鼻粘液,幫助鼻涕流出來,所以可以利用幫寶寶洗澡時,讓浴室充滿蒸氣,蒸一下寶寶的鼻子。
1、母乳喂養(yǎng)正確方法
將寶寶的臉完全對準乳頭、身體完全側過來,做到寶寶的嘴含住大部分的乳暈、下頦緊貼著乳房、下方的乳暈含的比上方多(因為乳汁是依靠嬰兒下頜擠壓乳暈而泌出的)下嘴唇完全翻過來貼在下頦。
2、人工喂養(yǎng)正確方法
在喂奶前,將奶瓶的奶水向手腕內(nèi)側的皮膚上滴幾滴,檢查一下奶的溫度、流速。牛奶不宜過熱,也不宜過冷。奶瓶的蓋子略微松開,讓空氣能夠進入瓶內(nèi),以補充吸出奶后的空間。如果不這樣做,在瓶內(nèi)便會形成負壓,使瓶子變成扁形,而且寶寶吸吮非常費力。
做法
可以試著在寶寶昏昏欲睡或者睡著了的時候喂奶,許多醒著不吃奶的寶寶在困了或者睡眠中不會拒絕母乳。有些寶寶不喜歡媽媽坐著喂奶,而是喜歡媽媽抱著自己走來走去。
建議:
無論是怎樣的情況,媽媽都應該騰出幾天的時間把全部精力放在寶寶身上。多抱一抱、多愛撫寶寶,多與寶寶有直接的肌膚接觸。
1、有規(guī)律的喂奶
喂奶要定時這樣才能使嬰兒的消化系統(tǒng)有規(guī)律地工作。如果寶寶一哭就喂奶,既不定時也不定量,寶寶就會發(fā)生消化功能紊亂,使消化吸收受影響,甚至可直接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新生兒可以每3小時喂一次奶,如上午6時、9時、12時,下午3時、6時、9時,夜間12時和后半夜3時再各喂一次。
2、奶粉要搭配合理
奶粉調(diào)配很容易出現(xiàn)比例不恰當,過稀或過稠都不好。過稀使蛋白質(zhì)含量下降,長此以往孩子會營養(yǎng)不良,新生兒長期食用稀奶,會發(fā)生水中毒。過稠的奶含有較多的礦物質(zhì),特別是鈉鹽,新生兒腎功能差,鈉排不出去,過多的鈉會引起腦細胞水腫,即所謂的鹽中毒,同水中毒的后果一樣,也會引起抽風。所以,應注意奶粉的配制。
相關百科:
相關推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