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了,輔食在奶前喂還是奶后喂,媽咪一竅不通,寶寶營養(yǎng)指望誰。媽咪們肯定做了不少功課,了解到幼年的寶寶應當進食母乳更為安全,發(fā)育更加好。
添加輔食還有這些好處:
進食固體食物有助于寶寶咀嚼能力的發(fā)展;
嘗試多種類型、質(zhì)感、味道的食物有助寶寶增強適應性,逐步培養(yǎng)成人飲食習慣;
早點接觸各種食物,增加對食物的體驗,這樣寶寶更不容易偏食;
發(fā)展自己的進食技能,逐步掌握使用合適的餐具,學會自己進食;
培養(yǎng)與家人一起進餐的習慣,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適應群體生活。
延遲引進固體食物有什么后果?
容易引發(fā)營養(yǎng)不良
寶寶有可能缺乏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素,如鐵和鋅,影響身體發(fā)育。
影響健康飲食習慣的養(yǎng)成
寶寶會較難適應接受多種食物的飲食方式,導致偏食或其他進食問題,如抗拒接受質(zhì)感粗糙的食物。
寶寶厭奶小妙招
什么時候該添加輔食
不少媽咪都想了解,什么時候為寶寶添加輔食。
是不是一定要到6個月才添加輔食呢?不一定,當最好是6個月,因為腸道的發(fā)育更加容易消化接受食物唷~(最快也需要4個月后喂養(yǎng))
當寶寶出現(xiàn)以下情況,是時候給寶寶新東西~
活動能力
靠椅背坐起來;
能抬起頭部;
能伸手抓物件。
進食表現(xiàn)
對食物感興趣;
表現(xiàn)出十分想吃的樣子;
看見勺子便張嘴;
把勺子放進寶寶的口里時,嘴唇能合起,含著勺子;
能閉上嘴巴吞咽食物。
通常來說,大部分寶寶到六個月左右時會出現(xiàn)上述行為。如果你家寶寶七個月大時還沒有這些表現(xiàn),應該帶他去看醫(yī)生。
添加什么合適寶寶?
寶寶進食輔食,是需要按照不同的時間段進行補充不同的營養(yǎng)的。
在寶寶6個月的時候,補充“鐵強化”的米粉或是紅肉泥。這里說的不是用自己家大米研磨出的米粉,不要誤會了。
而且小的時候,為寶寶添加單一簡單的食物更加,一來檢測寶寶時候敏感,二來是循序漸進讓寶寶好吸收。
剛剛開始,寶寶還可以進食:
谷物類:粥糊、嬰兒米糊、嬰兒麥糊
較容易磨爛成蓉的瓜菜:冬瓜、節(jié)瓜、合掌瓜、南瓜、紅蘿卜、莧菜、菠菜、番薯、馬鈴薯、
食物性狀的變化
糊狀、幼滑→較稠、搗碎的蓉→柔軟、剁碎→切成小塊
年齡食物
6個月 稀滑的糊
7-8個月 稠糊和泥蓉狀
9-11個月 有顆粒的泥蓉狀食物,
如菜肉粥
1歲-1歲半 軟飯、切碎的肉和菜
1歲半-2歲 略為切碎的家常飯菜
最初的輔食必須富含鐵質(zhì)
深綠色的蔬菜葉、豬或雞肝、豆腐、豆蓉、魚等含鐵質(zhì)豐富,又容易壓成蓉狀,可讓寶寶及早嘗試;
混合一兩茶匙的蛋黃和少量的奶,便可制成為蛋黃糊,也可以在粥或米糊中,加入這些食物;
嬰兒米糊一般添加了鐵質(zhì),因此所含的鐵質(zhì)相較白粥多。
注意事項
1、加入食物沒有特定的先后次序;
2、家長可讓寶寶嘗試米糊或米粥三四天,然后給他試吃蔬菜蓉或水果蓉??梢栽诿缀屑尤胧卟巳兀騿为毎咽卟酥瞥珊?
3、早些嘗試蔬菜和水果的天然味道,能幫助寶寶更容易接受不同種類的蔬果;
4、在喂奶前30分鐘,嘗試給寶寶吃固體食物;
5、起初寶寶進食的分量會較少,只有一兩茶匙,根據(jù)寶寶適應進度增加分量;
6、可按寶寶的需要,給他喝水。
8~9個月
每天保證母乳or配方奶600ml,喝奶3-4次,輔食2-3次。該階段的寶寶咀嚼吞咽能力有進一步提高,可以逐漸用末狀食物替代泥狀食物,但仍應根據(jù)食材性質(zhì)進行相應加工。
該時期對輔食的攝入量也有所提高,通常情況下每天保證一個全蛋,50克肉禽魚類,主食、蔬菜和水果視寶寶胃口提供。
常吃的食物可以是:
主食:爛糊面、粥(稠)、米粉(稠)
葷菜(或富含蛋白質(zhì)):肉末、蛋羹、雞肉泥、魚泥、蝦泥、豆腐、豌豆泥
蔬菜:西蘭花碎、胡蘿卜(研磨成帶有小顆粒的糊狀)、南瓜、葉菜泥(開水中綽燙后研磨成泥)
水果:蘋果、梨、香蕉、草莓、西梅、木瓜、牛油果,對于稍許堅硬的水果可以切成小粒
2~3次輔食應穿插在兩頓喂奶間,盡量安排在大人就餐的時間進行輔食喂養(yǎng),有利于寶寶之后適應成人的飲食模式。
10個月到1歲
保證母乳or配方600ml,每天喝奶3-4次,輔食2-3次。該階段是引入“手指食物”最好的時期,顆粒狀的食物,需要一定咀嚼能力的食物是當下最適合做手指食物的。
常吃的食物可以是:
比如,黃瓜條、香蕉條、蘋果條、雞柳、魚片、白煮蛋、烤面包條、豌豆、玉米粒、胡蘿卜粒等等。食物的軟硬度要循序漸進,要根據(jù)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安排合適的手指食物。
手指食物并不是該時期寶寶輔食的全部,手指食物的目的是為了鍛煉寶寶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和咀嚼吞咽能力,其他輔食仍應按8~9個月的模式給予,處理加工可以更粗一些,食物性狀可以以顆粒狀、塊狀為主。
1歲以上
1歲以上的寶寶應已經(jīng)接近大人的飲食模式,三餐兩點。大人吃的食物種類基本寶寶都可以吃,不過仍要以清淡為主。鹽、辛辣的調(diào)味料不建議加入輔食中。
其他廚房調(diào)味品也應減少用量。此時期的輔食目的是為了訓練寶寶自行進食的能力,能讓寶寶獨立就餐。
常吃的食物可以是:
每天保持1個雞蛋,50-75g與禽肉,50-100g谷物、100g蔬菜、50-100g水果。
奶量只需300~500ml即可,并且鮮奶、酸奶、奶酪均可引入寶寶的菜單中,豐富奶制品的形式。
該時期的奶及奶制品攝入成為配角,穿插在三餐之中。既可以作為點心給,也可以晨起、臨睡時。
哪些不應該吃的?
1、含糖的飲品會增加蛀牙的機會
葡萄糖水:只提供熱量,沒有實際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且影響寶寶喝白開水。
果汁:飲用時宜先加水稀釋;每天的分量不宜多于120毫升;自制果汁時必須注意衛(wèi)生,應即制即用;如購買成品果汁,應選購沒有加糖的純果汁。
蜂蜜:蜂蜜中可能帶有“肉毒桿菌芽胞”;寶寶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因此一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宜喝蜂蜜。
2、咖啡、茶、能量飲品、汽水等含咖啡因的飲品
3、甲基汞含量高的魚類
包括鯊魚、劍魚、旗魚、吞拿魚(包括大眼、藍鰭、長鰭、黃鰭品種)、馬鮫魚、金目鯛、橘棘鯛、波?、單帶海緋鯉等。
4、未經(jīng)煮熟的食物、未經(jīng)巴氏消毒的奶制品
5、會讓寶寶哽噎的食物
細小的食物:如玉米、瓜子、花生;
脆口和質(zhì)感較硬的食物:如糖果、未煮軟的蔬菜;未去骨的魚和肉,以及未去籽的水果。
6、調(diào)味料(如鹽、豉油、味精等)
常吃口味重的食物會令寶寶較難接受清淡的食物,引起挑食偏食;身體長期攝取過多鈉鹽,會增加寶寶將來患高血壓的風險。
注意事項
1、剛開始添加輔食時,是先喂輔食還是先喂奶?
建議先母乳喂養(yǎng),在嬰兒半飽時再喂輔食,然后再喝奶喝飽。如果寶寶非常餓,脾氣又很壞,建議可以先給點奶安撫下寶寶的小情緒+小肚子,但先喂奶的總量不超過50毫升,以免喝飽吃不下輔食。
2、水果需要加熱再給寶寶食用嘛?
不需要。常溫的水果可以直接拿來給寶寶食用。除非寶寶是過敏體質(zhì)。
3、添加輔食后出現(xiàn)便秘怎么辦?
首先這是正?,F(xiàn)象。寶寶添加輔食后,胃腸道適應新的食物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可能會出現(xiàn)便秘或腹瀉,包括排出的便便里有未經(jīng)消化完全的食物殘渣(比如胡蘿卜)。
媽媽們不需要過多擔心,通常過兩天就回自行好轉(zhuǎn)。培養(yǎng)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預防便秘的最佳手段。
此外有助于排便的食物有母乳、蔬菜、菌菇、帶籽水果等。
4、吃了某種事物就會嘴邊起紅疹,是過敏嗎?
食物引起的過敏非常常見,癥狀輕重程度不同。中重度的食物過敏才需要徹底回避該種食物。
輕度過敏:可少量多次嘗試,反而有助于降低致敏性。此外根據(jù)最新的研究表明,推遲添加易過敏食物,如雞蛋、魚、堅果、豆類、小麥、海鮮等,并不能預防嬰幼兒食物過敏的發(fā)生。
也就是說過敏就是命,早晚都會發(fā)生。因此開始添加輔食后,就可以逐漸引入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yǎng)素。越早發(fā)現(xiàn),反而可以越早介入。
食物過敏的表現(xiàn)是怎樣的?
食物過敏:身體對某些食物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可能在進食后數(shù)小時內(nèi)或數(shù)天后出現(xiàn)。
數(shù)小時內(nèi)出現(xiàn)的癥狀,較常見的包括:
眼、舌、臉、嘴和唇腫脹;
腹瀉、嘔吐。
不常見但嚴重的癥狀包括:呼吸困難、休克
隔一兩天后才出現(xiàn)的反應:濕疹、持續(xù)嘔吐、氣喘、便秘、腹部絞痛。
較容易引起過敏反應的食物:牛奶和乳制品、蛋、花生、魚、甲殼類海產(chǎn)、果仁、小麥(如面包、餅干)、豆類、燕窩。
寶寶可以嘗試易致敏的食物嗎?
延遲或避免吃這些食物,并不能減低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或過敏性疾病的病發(fā)機會;
除非寶寶曾對這些食物有過敏反應,否則應讓他嘗試。
注意:若癥狀嚴重,須立即到醫(yī)院求診;已被確診為對食物過敏的寶寶,必須遵照醫(yī)生指示來進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