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敷會加強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進而加快愈合。熱毛巾擰干,敷在乳房上,注意圍成圈形,中間露出乳頭,敷幾分鐘,待毛巾溫度下降,重新泡入熱水并絞干,如此反復(fù),5分鐘左右。
注意溫度不能太高以免燙傷皮膚。冬天毛巾冷的太快也可以用嬰兒奶瓶、熱水袋、沖熱水澡等熱敷,效果也不錯哦。
輕柔的按摩也有助于治療。方法如下:先從疼痛點的后方開始,左手端托患乳,然后,右手四指(即食指至小指)采用推、揉、按的手法,疏通患乳的硬結(jié)、腫塊。再用右手五指指腹順輸乳管的放射方向從乳根至乳暈部,輕拿揉抓,疏通淤乳。最后,右手食指與中指夾持患側(cè)乳暈及乳頭部,不斷向外輕輕挑提,淤乳即噴射而出。
按摩方法一定要正確,力道到位,別怕疼,不疼沒效果,如果自己下不了手,可以叫老公或其家人幫忙。
在按摩、吸奶的同時,也可用木梳梳,烤熱的木梳最好,要從腋窩往乳頭方向梳這樣可以讓打結(jié)的血管疏通。
最好用梳子背面梳,切記力度不要太大,按照乳腺的方向梳理,梳之前一定在乳房上搽些潤膚油,否者皮膚容易紅腫受傷。
熱處理和按摩之后立即哺喂寶寶(最好讓寶寶多吸,寶寶就是最好的吸奶器)或者用吸奶器吸奶,有助于緩解堵塞。
媽媽們請記住敷、揉、梳、吸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直到乳房完全吸空,呈軟綿綿狀。這個不好偷懶的,一定要有耐心,否則沒辦法好了。
將生大餅蓋住乳房腫塊,但必須暴露乳頭,生大餅的厚度約0.3 厘米, 在其表面用紗布或毛巾覆蓋,既可固定,又可防止水份蒸發(fā)而失效。每帖固定6小時, 如敷貼后乳房皮膚無紅疹過敏, 可更換新的生大餅敷貼。一般因乳汁郁滯而引起的乳房腫塊, 經(jīng)敷貼后有明顯的消腫止痛效果, 乳汁會比較通暢, 腫塊消散, 初起的乳腺炎就會消退。
大餅燒餅店一定有賣,可以去燒餅店問他們買生的大餅,也就是面粉,發(fā)酵的面粉,最好是他們隔夜發(fā)的,然后敷在奶結(jié)上,不要喂奶,敷個5、6個小時,然后喂奶,讓你家寶寶幫你吸出來,或者用吸奶器。如果還不通,就繼續(xù)重復(fù)上面的,別急,一定行的。
仙人掌30~50g,去刺削皮后搗成糊狀,配以適量蜂蜜調(diào)勻,均勻涂于患處,以紗布敷蓋,每日外敷2~3次,一般2~3日顯效,1周可治愈。仙人掌性寒,局部貼敷可借助滲透作用達到解毒消炎之功效,本法經(jīng)濟方便,值得推廣應(yīng)用。
仙人掌去刺很麻煩,處理的時候要小心一點哦,記得每次吃完奶要排空。
卷心菜葉子扣在乳房上可化解奶塊,卷心菜要買扁圓形的那種,越大越好。
乳頭的出口堵塞一般就是在乳頭上有小白點,通常被稱為“奶泡”或者“乳頭泡”,喂奶的時候常常非常痛,小白點可以用消毒的針挑掉,如果自己挑不來可以到各個醫(yī)院的乳腺科讓醫(yī)生幫你挑掉。請媽媽們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挑完后也要對乳頭清潔,不然引發(fā)進一步的炎癥就不好了。
乳頭上有好多乳孔,而一個孔是管一個乳腺區(qū)的,如果這個乳孔不通,那個乳腺區(qū)的奶就出不來,而分泌越來越多,就會漲得很痛。所以只需要找到乳孔就可以了。因為是乳結(jié)起來的,所以白色會很明顯。比較容易找的。另外可以試試用C字型轉(zhuǎn)U字型方法輕輕捏、轉(zhuǎn)乳頭,可以減少小白點發(fā)生的可能。
中藥店買點絲瓜瓤。然后冷水和瓜瓤放到鍋里煮水喝。如果無效的話,要及時到醫(yī)院找醫(yī)生治療。
到草藥鋪買些蒲公英,擂碎出汁后和上米酒,用紗布裹了敷在硬塊的地方。
去中藥房買20塊錢的鹿角粉,在買一瓶度數(shù)不要太高的黃酒。(推薦和酒)用一個一次性杯子,把粉全到進去,然后加入半杯黃酒,不停的攪拌,攪勻后會自動結(jié)塊的,然后每四小時吃一次,每次是一湯勺,四次吃完。
青霉素吊針。最便宜最安全的。社區(qū)醫(yī)院就有的吊。
先鋒5號針。一定記得做皮試哦~~~
阿慶霉素吊針。三天每天一瓶,三瓶大概200元左右。
敷 芒硝+大黃。將芒硝(像冰糖一樣)和大黃(粉末狀的)混合后直接敷在RF上,5—6個小時后取下把奶排空。如此反復(fù)幾次,燒很快會退的。芒硝有消乳塊的作用,而大黃有消炎的作用。
中醫(yī)院老專家開的藥方子
金銀花10克 地 丁10克 蒲公英10克
皂 刺10克 夏枯草10克 鹿角粉 15克
丹 皮10克 柴 胡10克 桔 殼 10克
桔 梗20克 甘 草10克
服用方法:每天一劑,用水煎服,一天早晚各喝一次。一劑可煎兩次,早上煎完后藥渣留到下午再煎一次喝。視情況服3---7天一個療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