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特色教育>“打補丁”對孩子的人格培養(yǎng)至關重要

“打補丁”對孩子的人格培養(yǎng)至關重要

2016年03月16日 11:54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179
標簽:幼兒教育
什么是人格呢?這是一個心理學里的詞,但是在心理學各個流派里對人格的構成看法也不盡相同。簡單說來就是一個人性格里形成的思維模式、判斷模式、行為模式和直覺模式。每個人的人格都不同,但人格健全與否卻決定著人的幸福指數(shù)。
1

“打補丁”對孩子的人格培養(yǎng)至關重要

我們常聽說人格魅力,其實就是這個人待人接物的思維模式、判斷模式、行為模式、直覺模式讓他人舒服也讓自己舒服,感覺很溫暖,像個發(fā)光體。而人格不健全呢,就會是看起來比較怪的,很難融洽的,焦慮的,生冷的,讓人不適的。更通俗點講健全人格就是善意的、接納的、祥和的、樂觀的。不健全人格就是憂慮的、戒備的、慌亂的、閉塞的。

2

那么說這個人格從哪來的呢?

先天成份占大半,在心理學里算作無意識或集體無意識,在生物學里算作遺傳(但我并不認同),在佛學里是因果,是阿賴耶識里帶來的。這些先天的成分,改變起來很難,而且改變也需要靠后天努力。

后天的成分對人格培養(yǎng)最重要,因為那是我們可以努力的部分,這個后天的成分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家庭氛圍!

孩子從出生到12歲思想獨立,到18歲個體獨立,獨立前孩子對一切都是不可控的,也就是說孩子獨立之前的一切都來自于家庭的影響,而家庭氛圍則是這個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里的主角。

就像我們在高速上開車時100邁,那么下了高速后,我們在市區(qū)還是無意中比別人快一樣,形成慣性模式了嘛。如果孩子在家庭里面形成了善意、發(fā)光的一套模式,那么獨立后也會成為新環(huán)境里的放光體。

3

家庭成員不盡相同,怎么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家庭氛圍呢?

我們知道,我們家庭內(nèi),夫妻間、婆媳間、翁婿間其實都有自己形成的關系模式,有分歧時有的選擇溝通,有的選擇爭執(zhí),有的選擇冷戰(zhàn),那么這些關系模式在有了孩子后改沒改呢?這很重要。

我們回想一下,當家庭成員有分歧時,我們往往都是先發(fā)作了,之后才意識到這樣不妥。然后很多人開始自責,甚至發(fā)誓要改變。但是這樣提醒自己是不會改變的。

佛法里講:懺悔消業(yè)力,又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們慣性里的那個劣性啊它屬于先天,他是業(yè)力,是慣性,他跑的最快,只要條件具備了他就發(fā)作了,猝不及防。而我們的良心發(fā)現(xiàn)是我們的思維,他跑得慢,追不上前面的劣性。所以不要妄想靠提醒自己來約束自己的劣性,猝不及防。怎么辦呢?意識到了問題了,趕緊去真心懺悔、真心道歉、真心彌補,這是覺啊,這是對抗劣性(業(yè)力)的手段,這就叫打補丁。

就是我們明知道自己改不了那個到時候就蹦出來的劣性,那么就及時去打補丁,打的補丁多了,整個循環(huán)就改了,對方也改了,自己的劣性也就改了。

那么很多家長會說,我做了,但是做幾次我就不想做了,因為對方?jīng)]有覺得我在努力,反而認為我的努力證明他自己更對了,反而非常拿自己當回事,所以我不想繼續(xù)做了。

4

那么在家庭里怎么做這件事最容易呢?明做。

1.在全家范圍里明確的告知大家:我們家庭就是要真誠、溫暖、平等、友愛的,不管有什么分歧,不管誰對誰錯,都要及時去打補丁,對錯不重要,心暖最重要。常說,多說,讓所有人都聽無數(shù)次,都覺得被洗腦,都覺得這個要求在家庭里是最最重要的。

2.我們自己要做最主動那個人,去推動這個事,一個家庭里必須要有一個可以無條件去付出和推動的人,我們別指望別人,就自己去做。就像舵手,要引領這艘船走向光明。

只要我們真的用心去做了,那么收獲就會非常豐富,不僅僅家庭氛圍美好,而且每個人都在進步,孩子呢,也學會了打補丁,也認同了自己人生的模式。

這個打補丁啊,看起來很平常,但對于人的成長而言卻太重要了,因為這意味著主動成長、自我修復。一個敢于真誠面對錯誤的人,主動修復的人一定是一個強大的人,相反為了所謂的自尊不肯做努力的人都是弱小的人。

去打補丁吧,這會讓我們的孩子在日后成為人群中發(fā)光的太陽。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