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的魏國有個叫管輅(lù)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術(shù)。他有一個好朋友叫何晏,是個玄學(xué)家,精通《老子》《莊子》與《周易》,喜談玄理,是魏晉時清談之士的領(lǐng)袖人物。西晉人陳壽在《三國志.管輅傳》里記載了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輅邀請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談?wù)摗兑捉?jīng)》義理,談得非常通透明曉,簡直成了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贊嘆說:“談?wù)撽庩栔?,恐怕這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過你?!?
當時還有個叫鄧飏(yáng)的人也坐在旁邊,他在這方面顯然還是個未入門的人,他此時還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輅問道:“人人都說您精通《易經(jīng)》,但您剛才談?wù)摰臅r候,卻絲毫沒有涉及《易經(jīng)》的辭義,這是什么緣故呢?”
話音未落,管輅便應(yīng)聲答道:“真正精通《易經(jīng)》的人,是不隨便談?wù)摗兑捉?jīng)》的。”
聽了這機敏又深奧的話,何晏含著笑說:“這等答復(fù)真是太妙了,要言不煩,越是精要的話越不會煩瑣難懂呀?!?
【注音】yào yán bù fán
【出處】《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之注引《輅別傳》:“輅尋聲答之曰:‘夫善《易》者;不論《易》也。’晏含笑而贊之;‘可謂要言不煩也。’”
【解釋】要:簡要;煩:煩瑣。指說話或?qū)懳恼潞唵味笠?,不煩瑣?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言簡意賅、簡明扼要
【反義詞】長篇大論、洋洋灑灑、拖泥帶水
【年代】古代
【例句】新聞報道的要求不但要新穎及時,更重要的是~,簡明扼要。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yè),并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說出最在點子上的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學(xué)會從別人心理出發(fā),才會把話說好,把事辦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