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生活> 百科常識>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2018年07月18日 16:12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lq閱讀次數(shù):7191
2018三伏貼配方有哪些?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貼三伏貼可以冬病夏治,有的人懂得藥理知識,甚至可以根據(jù)配方自制三伏貼。那2018三伏貼配方有哪些,對哪些癥呢。下面一起來看看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吧。
1

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三伏貼的主要配方成分包括白芥子、川貝、蒼術、延胡索、麻黃、肉桂、甘遂、細辛、生姜、麝香、肉桂、小茴香、黃芪、沉香、冰片等,具體配方及比例要依據(jù)病癥而定。

1、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溫陽驅(qū)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干姜、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實施方法:

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選擇肺俞(雙側(cè))、脾俞(雙側(cè))、腎俞(雙側(cè))、心俞(雙側(cè))、定喘(雙側(cè))。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cè)),脾虛者加足三里(雙側(cè)),腎虛者加太溪(雙側(cè))。

溫陽驅(qū)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選擇肺俞(雙側(cè))、脾俞(雙側(cè))、腎俞(雙側(cè))、膈俞(雙側(cè))、氣海(雙側(cè))。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配方: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姜作為基本處方,可結(jié)合既往的臨床經(jīng)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

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臨床應用中可以結(jié)合中醫(y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3、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配方: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生姜汁少許。

取穴:神闋、足三里、氣海 。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末,與姜汁調(diào)和如泥膏,制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于火上烘熱。分別敷貼于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后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揭藥后局部出現(xiàn)水泡,緊需涂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

4、哮喘餅天灸法三伏貼配方

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公丁香,生姜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姜汁調(diào)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于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然后將藥餅放于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fā)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5、風濕性關節(jié)炎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威靈仙、防風、生川烏、草烏、馬錢子、白芥子、黃芪、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各等量混合研為細末,加生姜汁調(diào)和。

取穴:大杼、命門、身柱、曲池、足三里、外關、陽陵泉。

治法:將前上藥共研成細末,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姜汁調(diào)勻備用。于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然后將藥餅放于曲池、足三里、外關、陽陵泉等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fā)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6、高血壓三伏貼配方

取穴:神闋、涌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適量。

7、過敏鼻炎三伏貼

配方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姜汁適量。

溫馨提示: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fā)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zhì)及接觸性

2

小兒三伏貼中藥配方

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配方: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jīng)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cè)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jù)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3

三伏貼主要配方成分介紹

白介子:辛能入肺、溫能化痰,有利氣豁痰、溫中開胃、散痛消腫辟惡之功。

延胡索:具有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催眠作用。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甘遂: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

細辛:具有祛風,散寒,行水,開竅

肉桂: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

2018三伏貼配方大全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