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火熱六月,國內嬰兒配方奶粉市場迎來了一個并不多見的現象—降價。
眾所周知,自2008年以來,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一直是全球最炙手可熱的奶粉消費市場。2013年,中國國內嬰兒奶粉市場銷售額約為600億元,與奶粉市場熱火朝天相伴而生的另一幅景象,則是不斷攀升的嬰幼兒奶粉價格。有統(tǒng)計顯示,三聚氰胺事件后,嬰兒配方奶粉價格幾乎年年攀升,部分洋奶粉甚至平均三月上調一次價格。
2012年3月,美素部分奶粉價格上調18-31元不等。漲價理由為產品升級,成本上升;同年6月,雅培、雀巢、美贊臣等先后提價,雅培漲價10%,雀巢漲約20元。理由為產品升級、更換新包裝、成本上升等;7月,惠氏金裝健兒樂、幼兒樂、學兒樂提價,漲價幅度為10%到15%,包裝上增加了“全新升級”字眼。
然而這種局面在2014年正悄然發(fā)生改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一些市場動態(tài)信息中發(fā)現,6月以來包括惠氏、雅士利、圣元、伊利在內的多家知名奶粉品牌出現價格松動。
如雅士利900克a金裝1段、2段、3段奶粉,分別從原來的288元、268元、238元降價到186元、192元、169元,降幅超過35%;再如伊利900克金裝1段、2段、3段,從原先的320元、295元和268元,降價到如今的197元、186元和175元;降幅超38%;一向以超高端品牌自居的惠氏啟賦從原價的388元,降至288元的成交價,降幅超25%。再加上此前多美滋的一系列降價行為,可謂近年來中國嬰兒奶粉市場中一波少有的降價潮。
對于這股降價風潮的原因,乳業(yè)圈內存在多種解讀。北京高級乳業(yè)分析師宋亮認為,從宏觀層面而言,包括國家發(fā)改委、食藥監(jiān)局等在內的多個中央部委自2013年以來對嬰兒奶粉市場投入的持續(xù)關注和調控產生了一定作用。
而另一些乳業(yè)圈內的專業(yè)人士認為,降價的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新進入市場者的“鯰魚效應”,今年4月,河北乳企巨頭君樂寶殺入嬰兒奶粉市場,由于摒棄了傳統(tǒng)線下實體店的渠道,君樂寶將嬰兒奶粉的定價控制在了130元/罐以內,這迫使同級別的國內奶粉品牌不得不降價應戰(zhàn)。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