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期,寶媽熱情高漲。
散步,胎教,看育兒書籍,積極地和已育媽媽交流。
生完孩子后,在嬰幼兒的照顧上,長期學(xué)習(xí),上論壇,找度娘,參與討論......
有關(guān)吃和生活上,不少寶媽下足功夫。
談起孩子吃什么奶粉,吃什么牌子的補鈣,用什么牌子的紙尿褲,一問一個準(zhǔn)。
但真到涉及孩子心理的時候,往往就支支吾吾,答不上話來。
不得不承認(rèn),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寶寶的心理成長。
最近,有粉絲留言說,
兒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
兒子一哭,我就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首先,恭喜這位寶媽,你的孩子長大了,到了“執(zhí)拗期”階段。
隔壁家有個小男孩,以前特別乖。
最近,到了飯點也不吃飯。
睡覺前必須聽媽媽講故事,否則不睡覺。
說了插頭有危險,他還是非摸不可。
穿衣服的時候,非要把褲子反過來穿。
做父母的愁死了,急了抽幾下,打完了又后悔的不得了。
場景是不是很熟悉?情緒是不是很崩潰?
以前的那個小天使怎么不見了,眼前的這個大魔王,怎么這么難搞?
寶寶的花樣作怪,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
2歲的時候,寶寶進入“執(zhí)拗期”,一向聽話的寶寶會出現(xiàn),自私霸道,一意孤行,甚至撒潑耍賴。
一、寶寶為什么會有執(zhí)拗期?
想要搞定這樣的孩子,我們必須了解寶寶為什么會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治住”他。
心理學(xué)家研究:
2--3歲的寶寶,心理發(fā)展出自我意識。
從生理上來說,寶寶能夠逐漸控制身體,例如:大小便的控制。
從心理上來說,寶寶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想做一件事情,被大人制止。
寶寶受挫,情緒上才會出現(xiàn)生氣和發(fā)怒,以至于不達(dá)目的不罷休。
我弟弟的女兒也經(jīng)歷過這個時期。
一家子要去超市,天冷,弟弟給他女兒拿一件厚外套,要幫她穿。
侄女兒說:我要自己穿。
弟弟說:快點,你媽在樓下等我們呢。
侄女(不高興):不好扣。
弟弟(生氣):那我要幫忙,你還不讓?女孩兒就是事兒多。
當(dāng)爸當(dāng)媽想幫孩子做好一切,但孩子不僅不接受,而且很抗拒。尺度把握不好,甚至?xí)臣堋?/p>
實際上,寶寶和家長都沒有錯,目的都是為了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家長有自己的計劃,想要按照自己的方案做好事情,但寶寶不接受,所以惱怒了。
站在寶寶的角度上來說,他也想按照自己既定的流程做好事情,當(dāng)被打擾了,中斷了,甚至被喝止的時候,情緒上當(dāng)然會抵觸,從而出現(xiàn)叛逆。
寶寶有了“自我意識”學(xué)會獨立思考,這真的是非常棒的事情。
只要是不危險,在安全范圍內(nèi),作為父母,真的要多多鼓勵和尊重寶寶的這一行為。
二、兩招搞定執(zhí)拗期的寶寶
“慣著”寶寶
就說說弟弟女兒的那個例子。
快要出門的時候,就要告訴女兒,“我們十分鐘后出門,在這之前要把衣服穿好”。
那么孩子就有個時間概念,就會自己安排穿衣服這件事。
只要不是原則性,安全性的問題,不必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意思來。
寶寶想推倒積木就推倒吧!
想自己穿鞋,寶媽就不要干涉。
喜歡在客廳的地板上滾來滾去,就讓他折騰。
在畫板上畫的亂七八糟,家長不要阻止哦。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摸索,學(xué)習(xí),求知”......
他想通過自己的行為來了解世界,比起搭建積木,他可能對積木倒塌的現(xiàn)象更感興趣,他在琢磨,推與倒的關(guān)系。
一切你無法理解的,在寶寶那里卻成了獨有的知識源泉,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寶寶學(xué)會了專注。
在將來的學(xué)習(xí)過程中,能夠注意力集中地聽課,做作業(yè)。
所以,在這段時間,家長應(yīng)該多多鼓勵和支持寶寶。
讓寶寶嘗試做,家長引導(dǎo)
隔壁家的小男孩不會玩新玩具,家長可以引導(dǎo),給寶寶做個示范。
對寶寶來說,爸爸媽媽這時期的作用就是,
“我會的東西,你不要干涉,我不會的事情,你可以來幫忙”
注意:“慣著”不等于溺愛,“慣著”不等于縱容。
科學(xué)研究表明,人在情緒不好,瀕臨崩潰的時候,最好不要講道理,因為此時人聽不進去話的,寶寶也不例外。
面臨寶寶壞情緒的時候,要么轉(zhuǎn)移他的注意力,要么不管他,等他自己冷靜,隔一段時間再跟他溝通。
三、執(zhí)拗期對孩子成年后的影響
當(dāng)寶寶想要自己做事:受到家長的支持和尊重,寶寶獲得自主能力的感覺。
他會覺得對這個世界有一份影響力,久而久之會擁有自信和陽光的個性。
當(dāng)寶寶“自我”得不到滿足:家長惡意的中斷,謾罵,指責(zé)。
他會易怒,歇斯底里,久而久之,自卑,不愿與人溝通。
成年后可能會形成的個性:
1、經(jīng)常覺得自己無用,自卑,不可愛。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商業(yè)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必須依靠別人的人。
4、覺得自己生存的權(quán)利取決于對別人的重要性。
孩子自信還是自卑,不在于寶寶,主要看家長的引導(dǎo)和教育。
希望這篇文章所有人都能看到,讓更多人了解:
執(zhí)拗期寶寶的心理和行為。
想要寶寶能夠聽得進去話,就要先了解他為何“執(zhí)拗”。
家長管控好自己情緒的同時,合理“慣著”寶寶,一起順利度過這個特殊階段。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zhuǎn)發(fā)和收藏有什么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復(fù)解答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