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講述的是玄奘去往印度學習佛法的故事,在那個時候去往印度,有限的
交通工具只有馬和船。是有什么樣的信念支撐著玄奘去那么遠的地方學習呢?小朋友們一起來看玄奘的故事視頻吧!里面或許會有答案。
知識拓展: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chuàng)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其先潁川人,俗家姓名“陳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后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于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jīng)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jīng)。前后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jīng)論657部,并長期從事翻譯佛經(jīng)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jīng)》《心經(jīng)》《解深密經(jīng)》《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洞筇莆饔蛴洝肥?,記述他西游親身經(jīng)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chǎn)、習俗等?!段饔斡洝芳匆云淙〗?jīng)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jīng),體現(xiàn)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適合年齡:
3歲以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