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客江湖,講述的是施耐庵和他所創(chuàng)作的《水滸傳》,《水滸傳》當中108位好漢,各有各的不同。小朋友們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意義嗎?一起來視頻中了解施耐庵寫作時的故事吧!
知識拓展:
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山東菏澤。舟人之子,生于興化白駒鎮(zhèn)(今
鹽城大豐),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35歲中進士。35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后與當?shù)啦缓?,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jù)蘇,征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陰,在祝塘鎮(zhèn)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后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耐庵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jù)蘇以后,施又在他幕下參與策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耐庵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fā)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游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后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托心意,又與徒弟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于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征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后數(shù)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施耐庵寫完《水滸傳》后沒過幾年就病逝了。水滸傳至今還代代流傳!
適合年齡:
3歲以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