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無主的成語故事 傳說在堯治理天下的時候,出現(xiàn)了滔滔的洪水,使世上成了浩浩渺渺的汪洋一片,連高山和丘陵的頂顛都快要淹沒了。 舜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禹的治水本領(lǐng)比他父親高強,便向堯推薦,讓他繼任父職治水。不久堯去世,舜負責(zé)治理天下,便讓禹掌管工程。禹改用疏導(dǎo)的方法治水,經(jīng)過十三年的努力,終于平息水患。后來,禹成為舜的繼承人,建立了夏朝。 有一次,禹帶著許多隨從到南方去巡視。在渡長江的時候,突然 波濤翻滾,船被顛得左右搖晃起來。 就在這當口,一條巨大的黃龍從江中冒了出來。船底被龍背頂 出水面,只要它稍晃動一下,船就會翻入江中。船上的人臉色失去了控制,紛紛露出驚駭?shù)纳裆?,狂呼亂叫起來。 船上唯一神色自若的是禹。他毫無懼色地站在船頭上,笑著對黃龍說:“我受天帝之命全力為百姓做事,活著的時候生命寄放在人間,死了就像回家一樣。你不需要這
兩敗俱傷的故事 戰(zhàn)國的時候,有一個很聰明、講話幽默的人,名叫淳于,他知道齊宣王正準備要去攻打魏國。便去晉見齊宣王,說:“大王,您聽過韓子盧和東郭逡[qūn]的故事嗎?韓子盧是天底下最棒的獵犬,東郭逡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狡兔。有一天,韓子盧在追趕東郭逡,一只在前面拼命的逃,一只在后面拼命的追,結(jié)果呢!它們兩個都跑到精疲力竭,動彈不得,全倒在山腳下死了。 這個時候,正好有個農(nóng)夫經(jīng)過,便毫不費力地把它們兩個一齊帶回家煮了吃掉?!? 齊宣王一聽:“這跟我要去攻打魏國有什么關(guān)系呀?” 淳于:"大王,現(xiàn)在齊國發(fā)兵去攻打魏國,一定不是能在短期內(nèi)就可以打贏的。到頭來,雙方都弄成民窮財盡,兩敗俱傷,不但老百姓吃苦,國家的兵力也會大受損傷,萬一秦國和楚國趁機來攻打我們,那不是平白送給他們機會一并吞掉齊國和魏國嗎?"齊宣王聽了淳于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停止攻打魏國
有恃無恐的故事 春秋時,魯國遭到了嚴重的災(zāi)荒,齊孝公覺得擴張自己實力的機會到了,就率領(lǐng)著大軍去討伐魯國。魯僖公聽說敵軍壓境,知道自己的實力無法和齊軍對抗,便派大夫展喜為使者出使齊軍。展喜日夜兼程在齊魯邊界上截住了齊孝公。 展喜是個很善于辭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對齊孝公說:“我們國君聽說大王親自到我國,特地派我前來慰勞貴軍?!饼R孝公傲慢地問:“你們魯國人害怕了嗎?”展喜回答說:“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們大王卻一點兒也不害怕?!饼R孝公不相信:“你們魯國國庫空虛,地里連青草也看不到,你們憑什么不怕呢?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我們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協(xié)力地輔助成王,終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興旺。 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倆立下盟誓,子子孫孫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這在史書上都是有記載的。我們正
鳴琴而治的成語故事 宓不齊是孔子的弟子,學(xué)成之后,孔子向魯國的國君哀公推薦宓不齊,于是哀公就讓他去治理單父這個地方。走馬單父之前,宓不齊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請求國君魯哀公給他配兩個助手,第二件事是他找到了身份只是一個漁夫的傾蓋之交陽晝,請教治理單父的方法。 陽晝謙虛地跟他說:“我不懂治理辦法,但是我有一個釣魚訣竅可以告訴你。釣魚時剛把餌放到水里就很快有一種魚貪餌吞鉤,這種魚叫做陽鮫,小而不好吃;然而還有一種魚想吃餌但是不貪,要釣到它要耐心等一段時間,這種魚叫做魴,這種魚大且鮮美。” 結(jié)果宓不齊到單父之后,車剛停穩(wěn)就有一群人圍上來做賀,宓不齊馬上對車夫說:“趕緊走,單父的‘陽鮫魚’來了?!比欢萝囈潦几鞣N宴會還是要有的,宓不齊就讓兩個助手去記錄與會人員的名單。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宓不齊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在兩個助手寫字的時
中飽私囊的成語故事 春秋后期,晉國的執(zhí)政大臣趙簡子(趙國君王的先人),派稅官去收賦稅。 臨行前,稅官問趙簡子:這次收稅的稅率是多少? 趙簡子回答道:不輕不重最好。稅收重了,國家富了,但老百姓窮了;稅收輕了,老百姓富了,但國家窮了。你們?nèi)绻麤]有私心,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 這時,有個叫薄疑的人對趙簡子說:依我看,您的國家實際上是中飽。 趙簡子還以為簿疑說自已的國家很富呢,十分高興,還故意問簿疑是什么意思。 薄疑直截了當?shù)卣f:您的國家上面國庫是空的,下面百姓是窮的,而中間那些貪官污吏都富了。 趙簡子聽了這話十分吃驚。后來,趙簡子大力整頓吏治,禮賢下士,選賢任能,為趙氏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中飽私囊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zhōng bǎo sī náng
成語故事“諱疾忌醫(yī)”出自春秋時期,這個故事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春秋時期,蔡國有位名叫扁鵲的醫(yī)生,由于醫(yī)術(shù)高明,因此被經(jīng)常請進宮廷為達宮貴人行醫(yī)治病。 一大,扁鵲夫拜見蔡桓公,兩人見面寒暄一陣后,扁鵲就看出蔡桓公與色不對,于是說:“大王,您現(xiàn)在病了,可病還只是在皮膚里,趕快讓我給您醫(yī)治,如果—-”扁鵲話還沒說完,桓公就不高興地說: “我沒病?!闭f完,丟下扁鵲拂袖而去。 10天以后,扁鵲又來看蔡桓公,他對桓公說:“恕我大膽直言,大王您的確有病,井且現(xiàn)在病變已 發(fā)展到肌肉里,如果再不及時醫(yī)治,病情就會更加厲害?!闭l知蔡桓公沉下肚來,怒與沖沖,脫口而罵:“大膽刁醫(yī),你竟敢三番五次地咒我有病,該當何罪!”扁 鵲不敢再說,悻悻退出。 扁鵲走后,蔡桓公仍怒火未息,生氣地對身邊的 大臣們說:“像扁鵲這樣的醫(yī)生,就愛給沒病的人看 病,以
如出一轍的故事 首先是關(guān)羽。三國時期的關(guān)羽,是劉備手下的一名猛將。當年他與袁紹作戰(zhàn)時,于萬軍之中親手殺死了袁紹的得力干將顏良、文丑。后來,關(guān)羽率軍進攻樊城的魏軍守將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將率領(lǐng)七支人馬前去增援,關(guān)羽水淹曹魏七軍,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遷離許昌,以避開關(guān)羽的銳氣??墒牵绱酥怯码p全的將領(lǐng),卻沒有領(lǐng)悟到東吳呂蒙、陸遜的欺詐,竟然中了孫權(quán)的計謀,敗走麥城,被東吳活捉,死在了孫權(quán)的手中。 還有一位是南北朝時期西魏的王思政。當年他鎮(zhèn)守玉壁,被東魏的高歡所包圍。高歡的軍隊,營壘連綿四十多里,最終還是被王思政所打敗。后來王思政遷至荊州,高歡又率大軍前來進攻,雙方對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擊敗??墒?,后來他不聽別人的建議,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虜。 此外,洪邁還列舉了北齊的慕容紹宗和南朝陳國的吳明徹作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過
魑魅魍魎的成語故事 夏代 從前,夏朝有德把遠方的東西畫成圖像,讓官員們晉獻青銅鑄造九鼎。把各種東西鑄在鼎上,百姓可以從鼎上識別萬物,哪些為神物,哪些為惡物。百姓再去打獵就不會碰上,也不會因為無知而害怕什么了。也可以避開魑、魅、魍魎這些鬼怪。因此上天保佑君臣和諧,百姓安居樂業(yè)。 把魑、魅、魍魎寫在一起了。 炎黃之爭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的下屬蚩尤被俘后,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后來找機會逃了?;氐窖椎鄣纳磉吶ィ裱椎壑仄饝?zhàn)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jīng)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fā)動戰(zhàn)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fā)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lǐng)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fā)起了挑戰(zhàn)。黃帝聽到蚩尤發(fā)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
嫉惡如仇的成語故事 西晉時期,朝中大臣大多數(shù)都出身于皇親國戚和名門望族。他們依仗貴族身份享有許多特權(quán),驕奢淫逸,越來越腐敗。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后,后宮竟有近萬名宮女供他享用。 當時,有一個叫傅咸的人,任武帝的尚書左丞、冀州刺史,后來又做司徒左長史等。武帝駕崩后,惠帝即位,傅咸任御史中丞、司隸校尉。他為人正派,敢于直言。 有一次,各地發(fā)生饑荒,許多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餓死凍死者不計其數(shù)。傅咸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立刻向惠帝陳奏百姓沒有飯吃,惠帝卻不解地問:“那他們?yōu)槭裁床怀匀庵??? 傅咸聞聽,啼笑皆非,便細細地將百姓之事講給惠帝聽。惠帝聽后問道:“依卿之見,該如何是好?” 傅咸直言不諱地說:“朝中一些大臣揮霍無度,他們一天的飯費竟達萬錢,而百姓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nèi)绱松莩薷?,朝廷?yīng)嚴加處罰,屢教不改者可按國法處治?!?
弄巧成拙的故事 北宋時期,有位畫家,叫孫知微。專擅長人物畫,一次,他受成都壽寧寺的委托,畫一幅《九耀星君圖》。他用心將圖用筆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帶飄飄,宛然仙姿,只剩下著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時有朋友請去他飲酒,他放下筆,將畫仔細看了好一會,覺得還算滿意,便對弟子們說:“這幅畫的線條我已全部畫好,只剩下著色,你們須小心些,不要著錯了顏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來時,希望你們畫好?!? 孫知微走后,弟子們圍住畫,反復(fù)觀看老師用筆的技巧和總體構(gòu)圖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有人說:“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態(tài)多么逼真,長髯飄灑,不怒而威?!边€有的說:“菩薩腳下的祥云綜繞,真正的神姿仙態(tài),讓人肅然起敬?!逼渲杏幸粋€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時專門賣弄小聰明,喜歡嘩眾取寵,只有他一個人裝模作樣地一言不發(fā)。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說話,莫非這幅畫有什么缺欠?”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說:“水暖星君身邊的
要言不煩的故事 三國時的魏國有個叫管輅(lù)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術(shù)。他有一個好朋友叫何晏,是個玄學(xué)家,精通《老子》《莊子》與《周易》,喜談玄理,是魏晉時清談之士的領(lǐng)袖人物。西晉人陳壽在《三國志.管輅傳》里記載了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輅邀請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談?wù)摗兑捉?jīng)》義理,談得非常通透明曉,簡直成了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贊嘆說:“談?wù)撽庩栔溃峙逻@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過你?!? 當時還有個叫鄧飏(yáng)的人也坐在旁邊,他在這方面顯然還是個未入門的人,他此時還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輅問道:“人人都說您精通《易經(jīng)》,但您剛才談?wù)摰臅r候,卻絲毫沒有涉及《易經(jīng)》的辭義,這是什么緣故呢?” 話音未落,管輅便應(yīng)聲答道:“真正精通《易經(jīng)》的人,是不隨便談?wù)摗兑捉?jīng)》的?!? 聽了這機敏又深奧的話,何晏含著笑
尸位素餐的成語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禮中的一個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須要做任何動作的人?!皶?jīng)”有句道:“太康尸位””尸位就是源出于此,用來比喻一個有職位而沒有工作做的人,正如祭禮中的尸,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動作一樣?!八夭汀币彩浅鲇谠娊?jīng):“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焙笕擞谑怯谩八夭汀眮肀扔鳠o功食祿的人。把“尸位”和“素餐”兩者連合成為一句成語,應(yīng)該說是出于“漢書”,因為該書的“朱云傳”裹:“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闭涑烧Z的意思,也是和上述的尸位和素餐相同。這樣說,我們要研究成語的出處,對這句成語分合的出處,也應(yīng)該詳細知道。 一般機關(guān)、社團、商店的冗員,憑看人事或其他特殊的關(guān)系,只知道每月按期領(lǐng)取薪金,每日吃喝閑坐,而不做任何工作,這種人都可以說是“尸位素餐”。此外,一般工作能力很差的人,雖然已經(jīng)盡了自己的能力服務(wù),但事情總是做不好,毫無
鄭人乘涼的成語故事 鄭國有個人躺在一棵大樹底下乘涼。太陽在運行,樹影在移動,他也在不斷地挪動涼席,免得被太陽曬著。到了晚上,月亮從東邊升起來,慢慢地向西邊運行,樹影也隨著緩緩移動。這個鄭國人還象白天一樣,不斷地挪動涼席,躺到樹影下去。結(jié)果,他的衣服全被露水打濕了。 鄭人乘涼的成語故事材料 【成語】:鄭人乘涼 【注音】:zhèng rén chéng liáng 【釋義】:客觀世界在不斷運動、發(fā)展、變化,我們也一定要認識并適應(yīng)這種發(fā)展變化,不能墨守成規(guī)。 鄭人乘涼的成語故事點評 鄭國有個人躺在一棵大樹底下乘涼。太陽在運行,樹影在移動,他也在不斷地挪動涼席,免得被太陽曬著。到了晚上,月亮從東邊升起來,慢慢地向西邊運行,樹影也隨著緩緩移動。這個鄭國人還象白天一樣,不斷地挪動涼席,
興高采烈的成語故事 出處劉勰《文心雕龍》 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釋義“興”,興趣、興致?!安伞鄙癫?、精神?!傲摇保瑹崃?。原意是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詞犀利?,F(xiàn)常用來形容興致,情緒飽滿。也用來形容至現(xiàn)出來的歡樂氣氛。 故事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晉之間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風(fēng)度翩翩,文才超群,當時便有許多人傾慕他。稽康一生寫了不少詩和論文。他在詩中曾一再提到環(huán)境的險惡。“鳥盡良弓藏,謀極身心危,吉兇雖在己,世路多險峨?!边@些詩句對當時的現(xiàn)實作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的論文,則觀點鮮明,論點集中,具有根強的論辯力,充滿了對當時社會的揭露和對禮法之士的批判。如他在《養(yǎng)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欲”,批判士族中的人過著“聲色是耽”的縱欲生活,尤其對又想長壽又要享樂這類人的心理刻畫更是特別精采。他說,這類人“欲之
見微知著的故事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強氣節(jié)之高為后人稱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稱他為殷紂王。年少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手格猛獸”,是一個能文能武很有本領(lǐng)的人。繼位后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不殺奴隸,發(fā)展生產(chǎn),更新觀念,不事鬼神。征服東夷后,疆土擴大,農(nóng)業(yè)發(fā)展,財糧增多。但到了統(tǒng)治后期,開始腐敗。 有一次,紂王讓人給自己做了一雙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師箕子就感到非??膳潞蛽?。 箕子見微知著聯(lián)想了很多,他認為:用象牙筷子吃飯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將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盤;餐具改變了,食品也會隨之改變,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會進一步升級到山珍海味,珍禽異獸將成盤中之物;食物改變了,將不滿足穿著,麻布為衣將不再流行,朝中之人進而會穿綾著緞;穿著改了,下一步將造豪華的車子,建高闊殿宇樓臺,追求享樂。如此下去將
偷梁換柱的故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達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時,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于是,連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傳達秘詔,立扶蘇為太子。當時掌管玉璽和起草詔書的是宦官頭兒趙高。趙高早有野心,看準了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故意扣壓秘詔,等待時機。 幾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廣宗縣境)駕崩。李斯怕太子回來之前,政局動蕩,所以秘不發(fā)喪。 趙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訴他,皇上賜給扶蘇的信,還扣在我這里。現(xiàn)在,立誰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決定。狡猾的趙高又對李斯講明利害,說,如果扶蘇做了皇帝,一定會重用蒙恬,到那個時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穩(wěn)嗎?一席話,說得李斯果然心動,二人合謀,制造假詔書,賜死扶蘇,殺了蒙恬。 趙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換柱的手段,就把昏庸無能的胡亥扶為秦二世,為自己今后的專權(quán)打下基礎(chǔ),也為秦朝的滅亡埋下了
當頭棒喝的故事 黃檗[bò]禪師是古代一個有名的高僧,他有很多徒弟,其中有個叫臨濟,臨濟想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就向禪師請教。 禪師不回答他的話,就突然拿起了一根棍子,朝臨濟的頭上打下去,把臨濟弄得莫名其妙。臨濟被打了之后,雖然很痛,還是忍痛的問,黃檗禪師見他再問,又是一棒打下去;這樣一直三問三打,臨濟只好停止請教,自己專心研究,后來終于明白佛法的奧妙,參證了黃檗禪師的宗旨。 以后,臨濟和他的師父禪師講佛法的時候,總是機鋒敏捷,這時,他對佛法的奧妙,已研究到和黃檗禪師是一樣的高深了。當時,喜好研究佛法的人都向他們請教,但黃檗禪師一樣拿起棍子朝那些人的頭打下去,而臨濟還在一旁吆喝助威;他們用這種奇怪的方法,點醒了不少人。因此,后人對于這種警醒人們迷誤的行為,說是“當頭棒喝”。 因為黃檗禪師和臨濟研究的是佛教里面的禪宗,禪宗主張頓悟,因
寓言故事成語畫蛇添足,以后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辦糟了。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手下的辦事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于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zhuǎn)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里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lǐng), 于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說: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只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
各自為政的成語故事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釋義形容各行其事,不顧全局。 故事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攻打宋國。宋國派華元為主帥,統(tǒng)率宋軍前往迎戰(zhàn)。兩軍交戰(zhàn)之前,華元為了鼓舞土氣,殺羊犒勞將土。忙亂中忘了給他的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便懷恨在心。交戰(zhàn)的時候,羊斟對華元說:“分發(fā)羊肉的事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zhàn)車的事,可就得由我說了算了?!闭f完,他就故意把戰(zhàn)車趕到鄭軍陣地里去。結(jié)果,堂堂宋軍主帥華元,就這樣輕易地被鄭軍活捉了。宋軍失掉了主帥,因而慘遭失敗。 各自為政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gè zì wéi zhèng 【解釋】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張辦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慮全局,各搞一套。 【出處
巧取豪奪的故事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字元暉),家學(xué)淵源,也和他父親一樣,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非常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歡喜的什么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晝交換,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他有一樣很大的本頒,便是學(xué)會模仿古人的畫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jīng)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描摹。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人,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直至過了好多日才來討還原本。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眼睛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還我的這一幅卻沒有?!笨墒敲子讶誓7鹿湃说漠嬈?,很少被人發(fā)覺他的模本是假的。他經(jīng)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欢⊥暌院?,總是拿樣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摹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把模本和真本模得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