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出自《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單極之綆斷干。水非石之鉆,索非木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币馑际钦f,缺點、錯誤雖然不大,但天長日久積累起來,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破壞作用。 張乖崖將他喝住,上前盤問。庫吏不敢隱瞞,如實承認了。于是張乖崖下令把他捉進縣衙,命手下衙役對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庫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錢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就為這么一文錢你就打我,你還能打死我不成?” 張乖崖聽了這話,氣憤至極,提筆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說,一天偷一文錢,看上去確實算不了什么,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繩子雖然很鈍,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頭鋸斷;水從上往下滴雖然沒有多大力量,但時間長了,也可以把很堅硬的石頭滴穿。寫罷,他下令把這名庫吏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來的,有時也寫作“滴水穿石”,有時
精衛(wèi)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下定決心、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遠古時,有個可愛的小仙女,名叫女娃。疼愛她的父親炎帝,為了百姓每天操勞奔波。女娃很小的時候,就想到太陽升起的地方——東海去看一看,她一次次地央求父親??墒?,父親實在太忙了,總是不能帶她去。 這一天,女娃悄悄地離開家,獨自駕著一條小船,向著東海的深處劃去。距離陸地越來越遠,海上的波濤越來越大。原本晴朗的天空上,漸漸地布滿了烏云。一聲霹靂,狂風伴著暴雨向女娃襲來。滔天的大浪,把女娃和她的小船一起吞沒了…… 聽到女娃遇難的消息,鄉(xiāng)親們十分悲痛。他們來到海邊,含著眼淚,一次次地呼喊著女娃的名字。這時,海上飛來了一只小鳥,長著花腦殼、白色的小嘴、紅紅的腳。小鳥在鄉(xiāng)親們的頭上盤旋著,不斷地發(fā)出“精衛(wèi)”、“精衛(wèi)”的叫聲,好像在呼喊,又好像在哭泣。小鳥轉(zhuǎn)身飛向樹林,
為富不仁的故事 戰(zhàn)國時,騰國很弱小。當時各國諸侯都為開疆拓土而不斷發(fā)動戰(zhàn)爭,尤其是大國諸侯隨便制造一個事端就向小國興兵。戰(zhàn)勝之后,小國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家從此消失。大國諸侯嘗到了甜頭,發(fā)動戰(zhàn)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喊殺之聲在華夏大地上回蕩,戰(zhàn)爭風云經(jīng)年不散,把那個時期稱為戰(zhàn)國,真正的名副其實。 滕國本來就國勢衰微,到了滕文公繼位時,面臨的局面更為嚴峻: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四周列強環(huán)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滕文公決心收拾殘局,振興滕國。他首先征詢朝中文武官員的意見,讓官員們拿出治國興邦的辦法。 滕國官員覺得這個題目太大,不知從何處著手,一個個都像鋸掉了嘴的葫蘆,開口不得,悶悶不語。滕文公一氣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宮中憑欄遠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學問家孟子現(xiàn)今正旅居滕國,為什么不請教他呢。 于是,滕文公輕車簡從,來到孟子
大材小用的成語故事 詩:“大材小用古所嘆,管仲、蕭何實流亞。 釋義比喻對人材的使用不當。 故事南宋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父親在他童年就去世,由祖父撫養(yǎng)成人。辛棄疾曾拜當時著名的田園詩人劉瞻為師,并和黨懷英兩人是劉瞻最得意的學生。有一次,劉瞻問他們兩人道:“孔子曾經(jīng)要學生談各人的志向,我也問問你們將來準備干什么?”黨懷英回答說:“讀書為了做官,為了取得功名,光宗耀祖。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如果做不了官,就回家隱居,學老師的樣子寫田園詩。” 劉瞻聽了很高興,連連稱好,認為他的志向很高潔。辛棄疾卻回答說:“我不想做官,我要用詞寫盡天下的賊,用劍殺盡天下的賊!”劉瞻聽了大吃一驚,要辛棄疾今后不要再說這樣荒唐的話。此后,辛、黨兩人的生活道路截然不同:辛棄疾英勇地投身到抗金的民族戰(zhàn)場上去,以愛國詞人著稱于世;而黨懷英則混跡于金人統(tǒng)治集團,為金人作
竭澤而漁的故事 公元前632年,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yōu)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間計于他的舅舅大臣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非長術也?!币馑际钦f: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那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那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之計?。? 當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故事 出處:唐?李百藥《北齊書?元景安傳》 注釋:寧愿做高貴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賤的瓦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yè)而死,決不茍且偷生。 南北朝時,高洋廢掉了魏孝靜帝元善見,建立了北齊朝廷,當上了文宣帝。高洋為了培植自己的勢力,肆意殺戮元帝的近親,這使得大臣元景安感到十分惶恐。為了保全性命,他串聯(lián)了幾個人向高洋請求將自己的姓氏改成高,以討他的喜歡。元景安有位堂弟,名叫元景皓,他聽說了這件事非常氣憤,說道:“怎么能拋棄本姓,隨人家的姓呢?大丈夫?qū)帪橛袼椋粸橥呷?” 第二天,元景安把堂弟的這番話告訴了高洋,高洋立即將元景皓斬首,并且把他的家屬遣送到彭城。元景安因此受到高洋的賞識,官越做越大,一直做到領軍大將軍。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nìngwéiyùsuì,bùw
老生常談的成語故事 此者生常譚(談)。 釋義老書生常講的話,沒有新的意思。比喻聽慣聽厭的話。 故事三國時候,有個名叫管輅的人,從小勤奮好學、才思敏捷,光其喜愛天文。十五歲時,已熟讀《周易》,通曉占卜術,漸漸有了小名氣。日子一久,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里。這天,正好是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后,鬧著無聊,便派人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quán)勢,胡作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幾,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頓,滅滅他們的威風。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fā)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么預兆?”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
兒童睡前成語故事:疾風勁草 西漢末年,潁[Yǐng]陽(今河南省許昌附近)有個人名叫王霸,劉秀起兵反王莽路過潁陽時,王霸帶領一幫朋友去拜見劉秀,請求入伍,劉秀表示歡迎。 王霸入伍后忠心耿耿,多次打勝仗;特別是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大破王莽的戰(zhàn)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劉秀的信任。 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省邯鄲一帶鎮(zhèn)壓王郎等各路農(nóng)民起義軍時,軍事行動遭到了很大挫折。面對逆境,當初和王霸一塊兒入伍的朋友們,現(xiàn)在都偷偷地溜走了,只有王霸繼續(xù)戰(zhàn)斗在劉秀的隊伍中。 經(jīng)過這次考驗,劉秀對王霸更加信任了,他動情地說:“在潁陽投奔我的人現(xiàn)在大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為我出力,真是疾風知勁草?。 ? 劉秀登基做皇帝后,封王霸為偏將軍,后又任上谷(今河北省中西部)太守。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終是光武帝劉秀的心腹將領
張乖崖是崇陽縣的縣官。一次,他看見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吏從倉庫出來時,順手將倉庫里的一枚銅錢放進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這小吏抓來追問,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聲嚷道:“一枚銅錢有什么了不起?為什么對我這么兇狠啊!” 張乖崖聽了,就拿起筆來,寫了一條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個銅元,一千日就是一千個銅元,這就像用繩子鋸木頭、水滴石頭一樣,日久天長,木頭也會被鋸斷,石頭也會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將這小吏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就是由這個故事來的。有時也寫成“滴水穿石”,含義是一樣的,故事原來的意思是說缺點、錯誤雖小,積累起來,也會造成很大危害。張乖崖就是根據(jù)這一條殺了小吏,這自然是濫用刑法?,F(xiàn)在常從積極方面來使用,比喻學習或辦事只要有
一發(fā)千鈞的成語故事 韓愈,字退之,唐朝鄧州南陽人,是當時的大文豪,主張文以載道之說,以復古為革命,用散文代替駢文,影響當時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勞,他很反對佛教,唐憲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諫阻,得罪了皇帝,被貶到潮州去當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結(jié)識了一個老和尚,這位和尚聰明達理,和韓愈很談得來,而韓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這位和尚往來比較密切,因而外間的人都傳說韓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幾道),當時做著尚書,是最信奉佛教的。也為了得罪憲宗皇帝被貶謫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聽到人們的傳說,說韓愈已經(jīng)信起佛來,他有點疑惑,因為他知道韓愈是反對信仰最力的人,為此,他特地寫了一封信去問韓愈。 韓愈接到孟幾道的信后,知道他與和尚往來,才引起別人發(fā)生了誤會,馬上
負隅頑抗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齊國發(fā)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人都快餓死了。人都以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不能再這樣做了吧?!? 孟子回答說:“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 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現(xiàn)了一只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獵人聯(lián)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個山勢彎曲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吼叫,沒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兒。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助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斗起來,經(jīng)過一場拼搏,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
怙惡不悛的故事 西晉末年,中原再次出現(xiàn)混亂,一些少數(shù)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獨立的政權(quán),史稱16國時期。 前趙的國君劉濯[zhuó],本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奪取了漢劉淵建立的政權(quán),建都長安,威震一時。 和劉濯同時的另一位武將石勒原是羯族人,從小做商販。后來,石勒投奔劉淵從軍,立下戰(zhàn)功,被封為大將。 石勒對劉濯的篡[cuàn]權(quán)很不滿,伺機滅掉劉濯取而代之。石勒經(jīng)過多次與劉濯交戰(zhàn),使劉濯的軍事實力日漸削弱。 于是,劉濯對石勒改換收買拉擾的策略,派心腹郭汜[sì]為使者,前去封石勒為太宰,領大將軍銜,進爵趙王,領二十部,出入乘金銀車,駕云馬,冕帶十二旒[liú],夫人封王后。 石勒答應下來,為了表示謝意,他特派王修等人為大使前往劉濯處拜謝。 劉濯手下有個叫曹平的謀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誡劉濯說:“
【注音】huà shé tiān zú 【典故】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戰(zhàn)國策·齊策二》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middot;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gòu)事實,無中生有。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多余的事 【結(jié)構(gòu)】連動式 【相近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同韻詞】大簡車徒、懋遷有無、烏舅金奴、煙波釣徒、華冠麗服、社鼠城狐、修飾邊幅、一民同俗、雄飛雌伏、老牛舐犢、...... 【年代】古代 【燈謎】巳 【英語】paintthelily 【德語】Holzinde
待價而沽的成語故事 出自《論語·子罕》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解釋為釋 義 待:等待。沽:賣,等待高價才出賣。比喻有好的待遇、條件才答應任職或做事。用在證券術語上,就是在低位買進股票,等待比較高的價位賣出,從中獲利。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弟子到各國去游說推行他的政治主張,沒有人接受并重用他,他并不灰心。弟子子貢以得到美玉如何處理問孔子,孔子毫不遲疑地回答:“賣掉它,賣掉它,我正在等待識貨的人出現(xiàn)呢。” 待價而沽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dài jià ér gū 【解釋】沽:賣。 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 【出處】《論語·子罕》:“‘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用法】 多含貶義
掩耳盜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不要欺騙別人,也不要欺騙自己。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村子里住著一個小偷,這個小偷很笨。一天,他想要偷別人的鈴鐺。可是,鈴鐺是掛在大門上的,而且只要一碰就會鐺鐺鐺地響。怎么辦呢?于是他想:我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不就聽不見鈴鐺的聲音了嗎?這真是個好辦法呀! 于是,晚上,他來到別人的大門前,把鈴鐺拿下來,鈴鐺開始鐺鐺鐺地響,他怕別人聽見,馬上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聽不見了??墒撬娴氖亲约旱亩洌挥凶约郝牪灰?,大家都聽見了鐺鐺鐺的聲音,跑出來,把這個笨小偷抓住了。 “掩耳盜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氨I”就是“偷”。故事說的“偷鐘”,成語說的“偷鈴”,意思是一樣的。有人干了壞事,想盡辦法遮蓋,自以為遮蓋得很巧妙,可是別人決不會不知道,這種想瞞過別人結(jié)果只是騙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說是“掩
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出自戰(zhàn)國時期,現(xiàn)在用半途而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也許你再堅持一下就能成功了。 戰(zhàn)國時期,黃河岸邊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是個十分賢惠懂事理的婦女。有一次,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拿回家交給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勸告他說:“我聽說有道德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的人不接受帶有污辱性的施舍,更何況撿到別人丟失的東西使自己得利而玷污自己的名聲呢?”樂羊子聽了,慚愧萬分,便把撿到的金子放回了原處,并且外出求學訪師,以求能在學問上有所進步。 然而過了一年,樂羊子便回到了家中。妻子問:“你怎么剛剛學了一年就回來了呢?”樂羊子說:“我在外面待時間長了,非常想念你,于是就趕回來看望一下?!逼拮勇牶?,就拿起一把剪刀走到了織布機旁,說:“這些絲綢,是把蠶繭抽成絲,再通過織布機織成,是一根絲一根絲通過長時間的積累而成寸、成尺、成匹的。現(xiàn)在如果把這匹絲綢剪斷,以前的勞
感恩圖報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箍上]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灌嵍ü宦牐R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劃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故鞘裁礃拥拇瑯敲磪柡ρ?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
鞭長莫及的故事 魯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莊王派申舟出使齊國。出使路上要經(jīng)過宋國,楚莊王仗著國力強盛,要申舟不向宋國借路。申舟說:“如果不借路,宋國人會殺我?!? “宋國要是殺了你,我就派兵攻打他們?!背f王說。 果然,不向宋國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國。宋國君臣認為這是對本國的莫大侮辱,就殺了申舟。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立即發(fā)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把宋國的都城團團圍住。 雙方相持了幾個月,楚軍還是沒有取勝。第二年春天,宋國派大夫樂嬰齊到晉國去請求晉國派兵救援。晉景公想要發(fā)兵去救宋,國大夫伯宗說:“大王,我們不能出兵,古人有話說:‘鞭子雖然長不能打到馬肚于上?!F(xiàn)在楚國強盛,正受到上天保佑,我們不能和楚相爭。晉國雖然強大,可是能違反天意嗎?俗話說: ‘高高低低,都在心里’,江河湖泊中容納有污泥濁水,山林草叢中暗藏有
七步之才的成語故事 曹植是曹操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有非凡的文學才華。曹操曾幾次打算把他立為魏世子,繼承自己的事業(yè)。 曹操第二個兒子曹丕一心想當魏世子,一些擁護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說他的好話,最后終于促使曹操改變主意,立曹丕為魏世子。 為了穩(wěn)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盡方法使曹操對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隨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幾次遭到曹操處罰,從而沒有機會使曹 操改變對他的看法。 漢獻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任丞相。 就在這一年,曹丕廢獻帝自立為帝(即魏文帝)。 曹丕稱帝后,借口曹植在父喪期間禮儀不當,把他拿下問罪。這罪犯得很重,當時要被處死。在審問的時候,曹丕指責他仗自己有才學,故意蔑視禮法,接著說:“父親在世時,??淠愕脑娢?,我一直懷疑有人為你代筆。今天限你七步成詩一首,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杜詩傳》:“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職無效,久竊祿位,令功臣懷慍,誠惶誠恐?!? 三國魏·鐘繇《賀捷表》: " 臣不勝欣慶,謹拜表因便宜上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東武亭侯臣繇上。 " 誠,確實;惶,害怕;恐,畏懼。原指封建官員給皇帝上奏章時用的客套話,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現(xiàn)形容尊敬、服從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懼不安。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材料 【注音】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解釋】誠:實在,的確;惶:害怕;恐:畏懼。非常小心謹慎以至達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處】漢·許沖《上說文解字書》:“臣沖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