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睡覺是,經(jīng)常是前一秒還咯咯地笑出聲,后一秒就開始哇哇哭地流眼淚。于是,就有媽媽擔心地問“孩子怎么了,是被嚇到了么?”
關于這個問題,媽媽們有幾種不同的看法
寶媽小敏說:“我聽說這個叫婆婆覺,實際上就是小寶寶們在睡眠中在上課。給寶寶上課的睡婆婆,聰寶寶學得好學得快,睡婆婆就會夸他,他一開心,在睡眠中就會笑;寶寶學得慢或者學得不好,睡婆婆會訓斥他,他就會傷心,在睡眠中就哭了”
寶媽曉曉說:“我聽說是,剛出生的寶寶在睡覺時會不時的想起前世的事情,想到高興的事就會笑,悲傷的事情就會哭。等寶寶認識人了,前世的記憶就消失了”
寶媽晨晨說:“我覺得應該就是做夢了吧,夢到高興的就笑,噩夢就哭”
關于寶寶睡覺又哭又笑的說法有這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寶寶睡覺有哭有笑,是本能反應
我們來看看“微笑”的含義,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個表達愉悅、歡樂、幸福的方式,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手段。
很明顯,初生的寶寶還不具備與人交流的能力,他們所展現(xiàn)的笑,是一種本能反應,如吃得滿足、舒服,他們就會嘴角上揚,就會微笑;但是如果餓了、尿了或者哪里不舒服,就會咧嘴開哭。
所以,對于新生兒來說,睡眠中的哭或者笑都是本能反應。直到寶寶們慢慢地認識了自己的媽媽,形成視覺記憶,將媽媽與“食物來源”對等時,他的笑和哭才有了真正的含義。
寶寶睡覺有哭有笑,是睡眠周期的問題
我們知道睡眠按照深度分為三類:淺層睡眠、深度睡眠及眼動睡眠。其中,淺層睡眠是可以感知到四周聲音的,這個睡眠狀態(tài)下的寶寶能夠感知到周圍發(fā)生了什么;深層睡眠則是對外界感知十分薄弱,呼吸平緩有節(jié)奏;眼動睡眠是指睡眠的時候眼睛會左右轉(zhuǎn)動,偶爾出現(xiàn)大波幅的腦波,非常不規(guī)律,身體會有些小動作,面部會出現(xiàn)笑、皺眉或者哭等行為動作。
寶寶睡覺有哭有笑,是因為正在做夢
可能有的寶媽會說:“這么點的寶寶就會做夢了?”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寶寶都會做夢,甚至寶寶在還是個胎兒時就已經(jīng)開始做夢了。
有研究證明:胎兒在8個月左右神經(jīng)系統(tǒng)開始逐漸發(fā)育完善,就已經(jīng)開始在母體中做夢了。只不過,這個階段的胎兒在母體內(nèi)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孕婦可能只感受到了寶寶踢肚子。
一般來說,寶寶做夢都是發(fā)生在淺睡眠的階段,白天的經(jīng)歷會在寶寶腦海里重復出現(xiàn),也就是說睡覺時做的夢很可能和白天的生活相關,如白天玩的開心,父母陪伴得很好,他在夢中可能就會笑;如果白天有讓他不高興的事情,或者看到了害怕的事情,他在夢中很可能就會哭。
總之,寶寶睡覺時哭或者笑時一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對寶寶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所幫助的,媽媽們不用擔心。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