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準媽媽和新晉寶媽都會問菌菌許多關于母乳的問題,大部分都是擔心自己沒奶,或者是因為自己沒有奶擔心寶寶吃不好的。比如……
岔路一:濃湯催乳
老一輩的人都覺得產后喝濃湯是大補,對身體恢復和下奶都有好處。恰恰相反,在產后乳腺管還沒有通暢,喝這種濃湯很容易造成乳汁淤積、乳房脹痛,甚至還會引發(fā)炎癥。
在產后的前幾天應該喝些清淡的食物,這樣不僅利于迅速恢復,還能保證乳汁的分泌。在分娩結束的一周后,就可以逐漸吃一些幫助下奶的食物了,比如:鯽魚、豬蹄、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等等。
岔路二:攢奶水
有的新晉寶媽沒有經驗,覺得奶水少的時候,就要延長給寶寶喂奶的時間間隔,這樣可以給寶寶多攢些奶水,殊不知攢奶水只會讓乳汁越來越少。
其實寶寶正確、有效的吸吮,能刺激母體分泌催乳素和催產素,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說通俗點就是奶水是越吃越多的。
岔路三:大補能催乳
許多寶媽出院之后幾乎每天都能吃各種大補的食物,覺得什么有營養(yǎng)就吃什么,可是對于剛生完寶寶的寶媽來說,有些大補的東西并不適合吃。比如老母雞體內的雌激素會抑制寶媽泌乳素分泌,紅棗桂圓湯不利于子宮復原等等。
所以寶媽們對于產后的食物也要重視,不能只重視補,還要注重營養(yǎng)合理搭配,不吃過于油膩和辛辣的食物。
岔路四:開奶不及時
有的新媽媽生完寶寶后只想睡覺,所以就錯過了開奶最好的時間。其實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最好在產后30分鐘左右,讓寶寶吸吮自己的乳頭。
初乳里抗體等物質對寶寶以后的成長有好處,出生后的第一次吸吮也可以幫助寶寶盡快適應環(huán)境。而且寶寶早吸吮可以幫助寶媽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加快恢復。
方法一:心態(tài)好,多休息
情緒變化會影響寶媽的內分泌系統(tǒng),從而影響奶水的產生,所以在哺乳期間盡量保持愉快的心情,幫助乳汁的分泌。另外,保證充足的睡眠、調整好作息時間也可以促進乳汁分泌哦~
方法二:正確的母乳喂養(yǎng)姿勢
方法三:不過早補充奶配方
配方奶會讓寶寶降低對母乳的需要,因為寶寶吸吮奶嘴比吸吮乳頭方便的多。隨著寶寶吸吮母乳的時間、頻率和力度的降低,會影響激素分泌,從而影響乳汁的分泌。
方法四:喂奶時要盡量排空乳房
乳房在分泌乳汁時,會根據“存貨”的多少決定分泌量。所以寶媽們要保證每次乳房被真正“清空”,才能促使下次分泌更多的乳汁。如果寶寶吃飽了,但乳房還有剩余的乳汁,就可以用吸奶器把它們“清空”。
方法五:乳頭有問題也要喂奶
寶寶吸吮乳頭的姿勢不正確,就會造成寶媽乳頭疼痛或者破裂,及時調整之后就會改善。如果實在是疼痛難忍,沒辦法繼續(xù)喂養(yǎng),可以用吸奶器幫助排空乳房,保存在干凈的容器中冷藏,在24小時之內都可以溫熱后再給寶寶吃。
寶媽在哺乳期激素水平有所變化,再加上要照顧寶寶,手腕的肌腱就會在腱鞘內不停地來回滑動。如果用了手動吸奶器,時間長了肌肉腱鞘疲勞,就會引起腱鞘炎。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