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害怕疫苗接種,主要是怕痛的原因,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廣大家長朋友們,寶寶接種前喝蔗糖水可止痛,媽媽們可以試試。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護理學院的琳達-哈特菲爾德教授與同事在《兒科學雜志》月刊發(fā)表研究報告說:“在2至4個月大的嬰兒通過注射接種疫苗前,讓他們口服濃度24%的蔗糖溶液,可有效減輕接種帶來的疼痛,縮短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的時間。” 接種前喝蔗糖水可止痛 研究人員把嬰兒分為兩組,接種前,給第一組38名嬰兒喂服蔗糖溶液,給第二組45名嬰兒喂服清水。嬰兒接受注射接種后,研究人員根據(jù)他們的表情、哭泣、行為、動作和睡眠情況,使用一套已被證明有效的測量標準對他們的疼痛感評分,結果發(fā)現(xiàn)喝過蔗糖溶液的一組嬰兒痛感較輕。
寶寶從出生后就要開始接受各種各樣的疫苗接種,因此,親親寶貝小編提醒媽媽們,一定要謹記兒童接種疫苗時間: 乙肝疫苗:接種3劑次,兒童出生時、1月齡、6月齡各接種1劑次,第1劑在出生后24小時內盡早接種。 卡介苗:接種1劑次,兒童出生時接種。 脊灰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2月齡、3月齡、4月齡和4周歲各接種1劑次。 兒童接種疫苗時間要切記 百白破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3月齡、4月齡、5月齡和18至24月齡各接種1劑次。 白破疫苗:接種1劑次,兒童6周歲時接種。 麻疹疫苗:兒童滿8月齡進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1歲半至2歲復種1次。 麻腮風疫苗:1歲半至2歲的兒童接種。 流腦疫苗:接種4劑次,兒童6至18月齡接種2劑次A群流腦疫苗,3周歲、6周歲各接種1劑次A+C群流腦疫苗。 乙腦疫苗:乙腦減毒活疫苗接種2劑次,兒童8月齡和2周歲各接種
百白破疫苗是寶寶必須要打的一種疫苗,希望家長朋友們引起重視,本篇資訊,我們就重點的來講講,百白破疫苗的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簡稱百白破疫苗,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按適量百白破疫苗量比例配制而成,用于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傷風類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無細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傷風類毒類混合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 二、百白破疫苗接種時間和方法 接種時間:嬰兒出生后滿3個月開始接種第一針,要完成該疫苗的基礎免疫,還需在出生后滿4個月和滿5個月時再各接種一次。即在嬰兒體內產生了抗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傳染病的抗體。 接種方法:在寶寶臀部外上14或上臂三角肌,進行肌內注射。 專家詳解:百白破疫苗 接種后反應:注射百白破疫苗的第二針后
對于兩個月大的寶寶,需要做哪些疫苗接種呢?這是許多家長所關注過的話題,在這里,本篇資訊就詳細的來講講,兩個月寶寶需做的疫苗接種。 孩子滿2個月的時候,應該服用第一丸小兒麻痹糖丸了。這種糖丸是用來預防小兒麻痹疾病的,若不服用這種糖丸,孩子患小兒麻痹病的危險很大。 小兒麻痹這種病,在醫(yī)學上稱為“脊髓灰質炎”,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經(jīng)口進入胃腸,可侵犯脊髓角,引起肢體癱瘓,致終生殘疾。 兩個月寶寶需做的疫苗接種 脊髓灰質疫苗即小兒麻痹糖丸,是由減毒的脊髓灰質炎病毒制成的。小兒口服糖丸后,身體內就會形成抵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抗體,而免于此病的發(fā)生。因此每個小兒都應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時服用。 根據(jù)免疫預防接種程序,滿2個月的嬰兒開始第一次服用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滿3、4月時分別服第2次和第3次,4歲時再服一次。這樣就可以獲得較強的抵
接種疫苗對小寶寶來說很重要,寶寶從滿月開始就要不斷的進行接種疫苗,對此新媽媽們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疑問,本篇資訊,就請專家解答家長對接種疫苗常見的4個疑問。 1、在哪里可以給寶寶接種疫苗? 成都市疾控中心計劃免疫科答:成都市的小孩,不論是本地兒童還是外地兒童,都可以到現(xiàn)居地所在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鎮(zhèn)鄉(xiāng)衛(wèi)生院)的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疫苗。 2、孩子感冒發(fā)燒了,還可以接種疫苗嗎? 正患發(fā)熱、咳嗽、拉肚子等急性疾病的兒童,應暫緩接種。 寶寶接種疫苗:家長常見的4個疑問 3、有成年人免費接種的疫苗嗎?哪些疫苗是成年人可以接種的呢? 成都市疾控中心計劃免疫科答:成都市目前沒有成年人免費接種的疫苗。并不是所有疫苗都適于成年人接種,成年人可接種的疫苗有乙肝疫苗、甲肝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麻風腮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支氣管炎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傷寒疫苗
免疫系統(tǒng)能對傳染病原形成免疫記憶,萬一再次遇上,可以很快將其消滅。寶寶天生免疫力比較低,怎么提高寶寶免疫力是很多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如果你家太干凈,孩子沒有機會通過感染產生抗體,抵抗力反而減弱,并可能導致過敏和自體免疫失調。那么怎么提高寶寶免疫力呢?親親寶貝小編告訴你六個妙招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 母乳喂養(yǎng):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梢哉f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yǎng)的機會。 有效提升寶寶免疫力的6個妙招 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huán)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huán),提
基本上每個寶寶都需要接種疹疫疫苗,對于疹疫疫苗的接種禁忌,家長朋友又知道多少呢?本篇資訊,我們就重點來講講這個問題。 麻疹疫苗的接種禁忌有哪些?專家表示主要有以下一些: 預防接種前,請家長務必了解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態(tài)并如實告知接種醫(yī)生。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況,不能接種麻疹疫苗: (1)已知對該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以及抗生素過敏者(如對硫酸慶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過敏); 疹疫疫苗的接種禁忌有哪些? (2)曾患過敏性喉頭水腫、過敏性休克、阿瑟氏反應、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嚴重過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嚴重慢性疾病,或處于慢性疾病的急性發(fā)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 (5)曾患或正患多發(fā)性神經(jīng)炎、格林巴利綜合征、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腦病、癲癇等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或其他進行性神經(jīng)系
麻疹疫苗對寶寶來說是一種很關鍵的疫苗,但家長朋友常常對此有一些疑問,本篇資訊就列舉出家長朋友對的麻疹疫苗4個常見疑問,本做一一的解答。 1、孩子在哪些情況下暫不能接種麻疹疫苗? (1)3個月內接種過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過麻疹疫苗或其他減毒活疫苗,需間隔1個月后補種; 寶寶接種麻疹疫苗的4個疑問解答 (3)強化免疫期間有感冒、發(fā)熱等癥狀,待恢復健康后進行補種。 2、如果孩子處于發(fā)熱期/過敏期,錯過了強化免疫,如何補種 如果孩子由于發(fā)熱或過敏等原因錯過了強化免疫集中接種的時間,應當在癥狀消除、恢復健康后盡快去當?shù)仡A防接種門診或指定地點補種。 3、孩子剛接種過其他疫苗,可否馬上接種麻疹疫苗 麻疹疫苗如需與其他免疫規(guī)劃疫苗同時接種,應在不同部位接種。麻疹疫苗不可與其他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內接種。麻疹疫苗與其他減毒活疫苗如未同時接種
對于新生寶寶來說,一出生便面臨著各種疫苗的接種,那么,到底新生兒需接種哪些疫苗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本文給出的詳細解答與指導吧。 當孩子出生后,監(jiān)護人應在1個月內到戶口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接種單位辦理《預防接種證》,以便接種單位及時為您的孩子建立預防接種卡,安排疫苗接種計劃。下面,介紹一下0—6歲的寶寶規(guī)定強制免疫的疫苗。 首先說說乙肝疫苗:寶寶出生24小時內,應該接種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寶寶1月時,應該接種乙肝疫苗(第二次);第三針乙肝疫苗應該在寶寶6個月時接種。 新生兒需接種哪些疫苗 脊髓灰質炎疫苗:寶寶2月時應該接種第一次,3月時應該接種第二次,4月時應該接種第三次。 A群流腦疫苗:寶寶6月時接種第一次,9月時接種第二次,3歲時接種第三次。 麻疹疫苗:寶寶8月時接種第一次,1.5—2歲時接種第二次,6歲時接種第三次。
對于寶寶接種疫苗,家長總有這樣那樣的疑問,本篇資訊,親親寶貝小編就把家長最常見的兩個疑問總結出來了,并請專家給予詳細的解答。 困惑1:孩子接種疫苗后發(fā)燒,是否說明疫苗存在不安全因素?接種疫苗后的正常反應是什么? 專家解答: 要明確一點,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接種疫苗是很安全的,可以有效預防疾病。不少家長對此有誤解,覺得孩子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發(fā)燒、倦怠、食欲不振是疫苗本身有問題,進而產生不信任。實際上,因為疫苗對機體而言屬于“外來入侵者”,會激發(fā)免疫功能起反應,因此,在接種后24小時之內發(fā)熱低于38.5度,孩子精神好,沒有其他異狀,一兩天后就退燒,是接種疫苗的正常反應。類似的還包括出現(xiàn)皮疹、嘔吐、四肢乏力、腹瀉以及接種部位紅腫、疼痛、硬結等,多在1-2天內自行恢復,通常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家長對寶寶接種疫苗的2個困惑 不過,也有少數(shù)兒童接種疫
每個寶寶都需要接種疫苗,那媽媽們知道,寶寶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趕緊看看本文專家給出的詳細指導吧。 專家表示: 處于慢性疾病的急性發(fā)作期,或正患發(fā)熱、腹瀉等急性疾病的兒童,免疫功能低下者,應待身體好轉后再接種。 不同種類疫苗禁忌不同。免疫缺陷者、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兒童,不可使用脊灰、麻疹和卡介苗等活疫苗。 寶寶接種疫苗有哪些禁忌 注射丙種球蛋白4周后,才能接種活疫苗;既往接種后有嚴重不良反應如高熱驚厥的兒童,不可再接種同種疫苗;有癲癇、腦病和腦炎后遺癥等,不能接種百日咳、流腦和乙腦等疫苗?;加兄夤芟?、有食物、藥物或疫苗過敏史的兒童,應咨詢預防接種門診醫(yī)生能否接種。 親親寶貝小編友情提醒:接種疫苗注意事項! 為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家長應該在接種前了解接種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每次接種前,向接種人員提供兒童的健
寶寶出生后,家長朋友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生病,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告訴家長們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方法,可幫助提升寶寶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次數(shù),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1計:母乳喂養(yǎng)--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能增加嬰兒機體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嬰兒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梢哉f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錯過給寶寶母乳喂養(yǎng)的機會。 2計:撫觸--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huán) 在自然分娩中產道收縮,擠壓胎兒,是一種有益的身體接觸,有利于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發(fā)育。出生后,母親的身體接觸,會讓小嬰兒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進寶寶的身體發(fā)育,對出生時體重較輕的早產兒尤其有益。 提升寶寶免疫力的13條妙計 撫觸可以改善寶寶的血液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并能增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減少哭鬧,改善睡眠。 3計:免疫預防接種--積極主動應對 為寶寶預防接種是人類抵
每個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需要打很多預防針,那么家長朋友們知道,哪些情況下寶寶是不宜打預防針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趕緊看看本文詳細內容吧。 專家提醒,寶寶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是不可以打預防什的: 1.患急、慢性腎臟疾病、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臟病、化膿性皮膚病和化膿性中耳炎的小孩打預防針后可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響病兒的康復。但小兒若患先天性心臟病,只要心功能好仍然可以打預防針。 寶寶不宜打預防針的幾種情況 2.在預防接種期間,小兒若有不舒服、嘔吐、腹瀉、咳嗽等癥狀,可暫時不打預防針,待病狀好轉后再補打。 3.發(fā)熱和正在患感冒的兒童不宜打預防針。否則會使發(fā)熱加重,并可誘發(fā)其他疾病或加重病情。 4.患傳染病后處于恢復期的兒童若打預防針容易發(fā)生不良反應。 5.有哮喘、濕疹、蕁麻疹及過敏性體質的小孩打預防針后易發(fā)生過敏反應。尤其是麻疹活疫苗及百、
眾所周知,胡蘿卜營養(yǎng)營養(yǎng),且含有的維生素A可以增強寶寶免疫力,因此家長朋友在寶寶的日常飲食中可以多以胡蘿卜為原料。 胡蘿卜是一種質脆味美、營養(yǎng)豐富的家常蔬菜,李時珍稱之為菜蔬之王。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證實:每天吃兩根胡蘿卜,可使血中膽固醇降低10%~20%;每天吃三根胡蘿卜,對預防心臟疾病和腫瘤有奇效。 有資料表明,兒童體內缺乏維生素A是患呼吸道疾病的一大誘因。而缺乏維生素A就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一旦感冒或腹瀉,體內維生素A的水平又會進一步下降。維生素A缺乏還會降低人體的抗體反應,導致免疫功能下降。維生素A對呼吸道及胃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已得到廣泛證實。在眾多食物中,最能補充維生素A的當屬胡蘿卜??赡芎芏鄡和荒芙邮芎}卜特殊的味道,令家長頭痛。家長可將胡蘿卜與肉、蛋、豬肝等搭配著吃,或將胡蘿卜做成餃子、包子、餡餅;做炒菜加幾粒小丁香可去掉一些怪味。 常吃胡蘿卜能
據(jù)相關調查顯示,給寶寶打過二類疫苗的媽媽不在少數(shù),在這些二類疫苗里,水痘、麻風腮三聯(lián)疫苗是媽媽們選擇最多的,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媽媽們,如何正確幫寶寶選擇二類疫苗。 二類疫苗預防的疾病未必致命,但傳播速度非???。比如水痘在幼兒園有一人發(fā)病,幾天之內其他寶寶都會被傳染,所以防患于未然很重要。爸媽應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寶寶的二類疫苗呢?下面就各種二類疫苗的適用范圍、作用、針對人群來逐一分析,爸媽們根據(jù)自家的具體情況再進行甄選: 1.水痘疫苗: 適用范圍:1歲以上沒有感染過水痘的寶寶 如何幫寶寶選擇二類疫苗 接種次數(shù):只需接種一次。 建議:寶寶入托以后,一旦班里有一個寶寶出現(xiàn)水痘,很容易傳染給其他小朋友。因為在病情被發(fā)現(xiàn)之前,只是高燒,難以辨別。而實際上這已經(jīng)是水痘的潛伏期了,水痘病毒已經(jīng)可以通過空氣、飛沫等傳染。水痘疫苗包含微弱的、經(jīng)過處理的活性水痘
寶寶3歲前是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這段時期,寶寶的各項功能都在發(fā)育當中,因此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給寶寶做好健康檢查,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提醒家長朋友們,寶寶3歲前要做11次檢查。 專家的觀點:孩子在三歲以前,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對日后的健康成長非常關鍵。如果在這段年齡里及早地發(fā)現(xiàn)疾病和發(fā)育障礙,能夠大幅度提高治愈的可能性,能阻止病情惡化。 1.出生后立即進行的檢查 檢查地點:寶寶出生的醫(yī)院 檢查內容:寶寶經(jīng)歷的第一次常規(guī)檢查,測量寶寶的頭圍、身高、體重,查看寶寶皮膚的顏色,檢查寶寶心臟是否有雜音、呼吸是否正常、肌肉緊張程度和活動是否符合標準。 專家提醒:寶寶3歲前要做11次檢查 提示:這些檢查是每個剛出生的寶寶都要經(jīng)歷的。也許你會擔心寶寶剛出生就被這么多醫(yī)療儀器折騰一番,會不會不適應。放心吧,每個為寶寶檢查的醫(yī)生都很有經(jīng)驗,他們會告訴你寶寶每項檢查的結
在正常情況下,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月1次;1-3歲幼兒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歡活蹦亂跳不代表健康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總是憑經(jīng)驗、憑肉眼觀察判斷孩子是否健康,認為只要歡蹦亂跳就沒毛病,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比如有的家長憑經(jīng)驗認為自己的孩子營養(yǎng)充足,可體檢時,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年齡與相對身高”、“年齡與體重”、“身高與體重”3項標準衡量,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因此,北京兒童醫(yī)院體檢中心張峰主任認為,0至18歲的孩子定期體檢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早干預。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應1-2周作一次檢查;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月1次;1-
頭圍: 從出生到2歲,頭圍增長速度很快,2歲后變慢。家長可用軟尺從孩子眉毛上方一點到后腦最凸出一點繞圈測量,通常新生兒為34厘米,6個月為43厘米,1歲為46厘米,2歲為48厘米。 家長應定時為寶寶體檢。寶寶的頭圍過大或過小都可能預示疾病。如頭圍小于同年齡、同性別寶寶2個標準差,且抬頭、坐立、行走、語言等各方面能力均跟不上同齡寶寶時,說明其腦發(fā)育可能遲緩。這時應到醫(yī)院對寶寶進行發(fā)育評估和智力檢測。 另外,頭圍需要定期測量,如果寶寶在正常生長期,頭圍增長突然變快,也要懷疑是否疾病造成。尤其是出現(xiàn)了煩躁、哭鬧、嘔吐、頭痛、抽搐、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視等表現(xiàn),更要警惕,以防孩子患上腦積水、腦腫瘤等疾病。 胸圍: 因胸腔內主要是心肝和肺臟,所以胸圍的增長和體格發(fā)育關系很大。孩子出生時胸圍比頭圍小1-2厘米,12個月到21個月大時頭圍與胸圍相等,21個月之后胸圍超過頭
首先,寶寶出生后會馬上進行醫(yī)學評估。這種稱作阿普伽新生兒評分的項目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 另外,如果懷疑寶寶患有某種疾病或者是障礙的時候,可以通過神經(jīng)學詳細檢查進行鑒定。只是,精神學鑒定的結果,容易摻雜醫(yī)生的主觀判斷,而且根據(jù)檢查時間的不同也會造成結果差異,所以希望謹慎選擇。 寶寶出生后,會立即進行身體觀察和測量(如身長、體重、頭圍、胸圍、肩圍、囟門等)。醫(yī)院里設有洗澡服務,但聽說還是最好不洗。 因為身體表面緊緊附著的胎脂中,含有免疫物質。它具有保持水分和體溫的機能,所以還是不洗下去為好。而且,與此同時還可以自行吸收。 肚臍要用酒精消毒,用紗布保護。護士一般每天都會測量一次體重、身長、頭圍、胸圍。除此之外,還會測量三次體溫、脈搏、點眼藥水。 肚臍護理、洗澡也會根據(jù)規(guī)定進行。。 醫(yī)生也會每天至少檢查一次。除此之外,為了預防新生兒黑糞癥,要在寶寶剛出生和出生后一周左右補充維生素
家有寶寶,感冒發(fā)燒看醫(yī)生也是難免會遇到的事。媽媽們帶寶寶去醫(yī)院的時候,是否往往自己都有些暈乎乎的呢?在此提醒各位媽媽,從寶寶平時的身體情況記載、就診到服藥,都一定要仔細而認真,如此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就診前,媽媽要做哪些功課? 在醫(yī)院里,常見一臉焦急的媽媽們帶著寶寶來就診,但是醫(yī)生一問寶寶的狀況,卻模棱兩可說不上來。要確保醫(yī)生診斷無誤,媽媽首先要提供詳細的資料?,F(xiàn)在醫(yī)院的門診量都相當大,每個人的看診時間有時甚至只有3~5分鐘,寶寶進入診室后,也容易因環(huán)境陌生而鬧別扭哭鬧等,媽媽要哄寶寶就更難和醫(yī)生溝通了。因此媽媽平時可專門用一個筆記本來記錄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例如,寶寶1天的進食量、排便次數(shù)等等。有時候由于時間緊迫,醫(yī)生是根據(jù)病患提供的病癥去下診斷的,并不會詳細檢查,這時候,就特別需要父母提供準確信息。新生兒生理發(fā)展尚未穩(wěn)定,建議平時詳細記錄;1歲之后,家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