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智力發(fā)展>手抄報>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2019年06月10日 10:17出處:親親寶貝網作者:yw閱讀次數:3931
標簽:書法手抄報
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字如其人的說法,我們對于字的美觀是很注重的,所以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誕生了很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故事也激勵了一代代喜歡書法的人。
1

手抄報一:書法家的故事


書法家的故事(1):

掘墓偷藝

鐘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于書法學習十分的執(zhí)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癡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于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鐘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鐘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后,鐘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筆的奧妙。

書法家的故事(2):

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wèi)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夸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wèi)夫人看了后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fā)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fā)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并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這天的蒜泥可真香??!”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1

2

手抄報二:書法家的故事

書法家的故事(3):

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后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并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么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我為什么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chuàng)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么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后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書法家的故事(4):

侍郎行者

唐開元時,有一位名為徐安貞的人,作官時因怕事被牽累,逃隱到山里。因病聲啞不能言語。數年之后,某佛寺要選擅長書法的人,為寺廟的梁柱書寫楹聯。徐安貞不留意跨過放置在地上的梁柱,犯了大忌。廟中住持很生氣,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趕緊用手在地上寫道:“我雖不能說話,但學過大字書法,期望能讓我試試看”。結果,姑且讓他一試之生,廟里的僧眾都心悅誠服,心甘情愿地請他全部書寫,而不計較他的過錯。

書法家的故事(5):

醉瞠白眼看青天

酒的強烈的剌激作用,能煥發(fā)出人們隱蔽在內心的本真之性,所謂“酒后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藝家恃才傲世,酒后更加顛狂,言談舉止一反常態(tài),所以,人們就給他們冠以“狂人”,頃刻而成,形象生動。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罵,酒后作畫,畫后往往毀裂而去。“富豪求畫,唾罵不與”,被人稱為甘瘋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藝術家追求真善美,他們酒后的這種追求更加強烈,更無顧忌,或蔑視權貴,或痛斥勢利小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白酒后敢于讓炙手可熱的楊國忠、高力士磨墨、脫靴,這種奴視權貴的狂勁,可親!可愛!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時期的減筆人物畫家,平時嗜酒自樂,“醉來亦復成淋漓”,行為狂放,得了個梁瘋子的綽號。《圖繪寶鑒》記載:他在宋寧宗時任畫院待詔,皇帝賜他金帶,他竟然不受,掛在了院內,把皇帝的賞賜晾了起來。在封建社會,皇帝賞下的東西務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來。梁楷此舉是常人所不敢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歸莊(1613一1673〉能寫行草,又善畫墨竹。明亡后,他不肯與清政府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后悲歌,旁若無人。歸莊和當時的大思想家顧炎武齊名,有“歸奇顧怪"之稱。明代的宮廷畫家吳偉出入宮廷,但看不起權貴。當時的太監(jiān)們權力很大。太監(jiān)們專權禍國的行為既被人們蔑視,同時,也有些人懾于他們的氣焰,卑躬奉迎。吳偉則表里如一,愛憎分明,內侍們求畫,決拿不到片張半幅。還有些向吳偉求畫的人,如果禮貌不周,他也決不動筆。只有他醉酣之時,就自動抽紙亂抹,畫完就擲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對真善美認識的具體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種真情率意,毫無嬌柔造作之態(tài)。

書法家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2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