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孩子出現(xiàn)打人的行為其實是相對比較常見的,所以爸爸媽媽們不需要過多地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有暴力傾向,打人不代表就是壞孩子。
其實很多小朋友打人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對于他來說,打人只是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錯誤的事。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小朋友一般不會主動打人,但當他的某個物品(如玩具)被搶的時候就會條件反射一樣地去打搶他東西的孩子。
小孩子剛剛開始有自我意識,他的想法很單純,當自己的東西受到了威脅,他會下意識地進行反抗,出現(xiàn)打人、咬人的現(xiàn)象。
面對孩子打人這件事,你該怎么做?
1.立刻制止,安撫第一
打人一定是不對的,所以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要立刻堅決制止孩子。
但是記住,制止不意味著不分青紅皂白大聲斥責,更不是使用武力。
第一時間要做的是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只有等孩子情緒穩(wěn)定后,才能對事情的本身進行一個正確的分析。
2.分析原因,就事論事
發(fā)生事情之后不要強迫孩子向對方道歉,小孩子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去打人,更何況如果孩子本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那么強迫他道歉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影響到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
這個時候作為家長除了要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好的事情,更需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去回顧整個事件,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怎么做才是對的。
對于出現(xiàn)矛盾的事件,不要只是純粹地講道理,在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和他一起思考應該怎么更好地去解決,引導孩子正確地去表達情緒。
想讓孩子不打人,從身邊小事做起
在孩子第一次打人的時候,就要及時去制止,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或者覺得反正自家孩子沒有吃虧,就任由事情發(fā)展下去,這樣會讓孩子錯誤地以為打人可以解決問題。
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習慣,之后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會首先想到暴力解決,相信這應該是家長們都不想看到的。
另外家長需要思考一下自己或身邊是不是平時會有一些暴力行為,學齡前的小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言傳身教”,去模仿身邊人解決問題的方式。
平時也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做游戲、看電視等形式去有目的地影響和引導孩子。
要知道成熟的大人也會因為偶爾情緒控制不好而失控,更何況是孩子呢。
只要正確地去引導,嘗試去理解孩子,多和孩子在平等的角度進行溝通,熊孩子不會永遠都是熊孩子。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