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8年,瑯邪王司馬睿在王導(dǎo)、王敦堂兄弟的支持和擁護下,建立東晉政權(quán)。王敦也因此而升任大將軍、荊州牧。后來,由于晉元帝司馬睿抑制王氏勢力,王敦打算起兵反對朝廷。
王敦在武昌起兵出發(fā)前,勸說安南將軍、梁州刺史甘卓一起舉兵東下,甘卓答應(yīng)了。但到出發(fā)那天,王敦已登上戰(zhàn)船,甘卓卻沒有到,只是派了一名參軍來到武昌,勸說王敦不要反叛朝廷。王敦聽了非常吃驚,說:“甘將軍沒有明白我上次和他談的意思。我只是去消除皇上周圍的壞人,沒有它意。如果事情成功,我一定高封甘將軍,請你轉(zhuǎn)告甘將軍?!眳④娀胤A甘卓后,甘卓仍然拿不定主意。也有謀士向他獻計, 不妨答應(yīng)王敦一起舉兵,待他東下后再討伐他。但甘卓怕將來說不清楚,還是不同意。
當(dāng)時,湘州刺史司馬承堅決反對王敦反叛朝廷。他得知王敦舉兵東下,便派主簿鄧騫前往襄陽,希望甘卓忠于朝廷,討伐王敦。甘卓的參軍李梁勸甘卓伺機而動,不要匆忙行事。如果王敦取勝,他必將重用甘卓;如果王敦不勝,朝廷必將重用甘卓,讓他起兵平定叛亂。這樣,無論哪一方取勝甘卓都不會吃虧,因此不能輕易舉兵出戰(zhàn)。
鄧騫反駁李梁說,甘卓這樣做是腳踩兩只船,必然會招來禍患。其實,王敦的兵馬不過萬余,守衛(wèi)武昌的不足五千,甘卓的軍隊超過王敦一倍,如果進軍武昌,一定能取得勝利。最后他對甘卓說:“甘將軍如果發(fā)兵攻打武昌,就好像摧毀干枯的草和朽爛的樹木那樣容易,不必有什么顧慮?!北M管如此,甘卓仍然猶豫不決。王敦揮軍東下,見甘卓不來響應(yīng),又派參軍樂道融去襄陽,再次勸說甘卓起兵。樂道融是反對王敦叛亂的,所以他勸甘卓起兵討伐王敦。甘卓這才下了決心,寫檄文聲討王敦罪狀,同時調(diào)兵遣將討伐王敦。王敦得知甘卓率軍前來討伐,非常害怕,又派甘卓的侄兒、參軍甘昂請求甘卓回師襄陽;而都尉秦康勸說甘卓忠于朝廷,一舉消滅王敦。但是甘卓優(yōu)柔寡斷,不聽秦康勸告,竟然回師襄陽。后來,襄陽太守周慮等人與王敦勾結(jié),將甘卓暗害。甘卓本來可以輕而易舉地戰(zhàn)勝王敦,結(jié)果因為動搖不定,反而被王敦暗算。
【注音】cuī kū lā xiǔ
【出處】《晉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解釋】摧:破壞;枯:枯草;拉:折斷;朽:朽爛的木頭。比喻腐朽勢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毀。原作“摧枯折腐”。
【用法】多指毫不費力地摧毀腐敗勢力;有時也用來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一般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勢如破竹 拉枯折朽 摧枯折腐
【反義詞】堅不可摧
【例句】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了敵人陣地。
小朋友們注意啦:“摧枯拉朽”和“勢如破竹”:都能形容不可抵擋的氣勢和很順利地摧毀敵人的勢力。但“摧枯拉朽”強調(diào)毫不費氣力,用于比喻打垮腐朽、腐敗勢力;“勢如破竹”強調(diào)節(jié)節(jié)勝利,不可阻擋,適用范圍廣,除泛指氣勢迅猛,可用于軍事、比賽外,還可用于工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