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守株待兔”,出自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jīng)驗,不知變通。
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且允ト瞬黄谛薰?,不法???,論世之事,因為之備。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宋國有個農(nóng)夫種著幾畝地,他的地頭上有一棵大樹。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見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飛奔過來,猛的撞在那棵大樹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斷了,蹬蹬腿就死了。這個農(nóng)夫飛快的跑過去,把兔子撿起來,高興地說:“這真是一點勁沒費,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彼嘀米右贿呁易?,一邊得意地想:“我的運氣真好, 沒準明天還會有兔子跑來,我可不能放過這樣的便宜?!?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著那棵大樹,等著兔子撞過來。結(jié)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沒等到。他卻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長得比莊稼都高了,連個兔子影也沒有再見到。
“守株待兔”的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獲得成功 的僥幸心理。
守株待兔 - 詞
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釋: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F(xiàn)也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