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
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外治損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斂。
1、用于遺精,帶下:海螵蛸溫澀收斂,有固精止帶之功。治腎虛遺精者,常與山茱萸、菟絲子、沙苑子等同用,以補腎固精;治婦女赤白帶下,可與白芷、血余炭同用。
2、用于崩漏下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血:海螵蛸能收斂止血。治崩漏下血者,常與茜草、棕櫚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衝湯;治吐血、便血者,常與白芨同用,以增強收斂止血之功;治外傷出血,可單用研末外敷。
3、用于胃痛吐酸:海螵蛸有良好制酸止痛作用。常與延胡索、白芨、貝母瓦楞子等同用。
4、用于濕瘡,濕疹,潰瘍不斂等:海螵蛸外用能收濕斂瘡。治濕瘡、濕疹、配黃柏、青黛、煅石膏研末外敷;治潰瘍多膿,久不癒合者,可單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礬、冰片等,共研細末,撒敷患處。
1、制酸止痛作用
海螵蛸中所含碳酸鈣,可中和胃酸,緩解嘔酸及燒心癥狀,又可促進潰瘍面炎癥吸收,阻止出血,減輕局部疼痛.故可作制酸劑。
2、止血作用
海螵蛸所含膠質(zhì)、有機質(zhì)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潰瘍面上形成一層保護膜,使出血趨于凝結(jié),故有止血作用.烏賊骨粉海綿可用作局部止血劑。
3、抗消化性潰瘍作用
海螵蛸中所含的碳酸鈣能中和胃酸,可緩解泛酸及胃燒灼感等,還可以改變胃內(nèi)容物pH值,降低胃蛋酶活性。另外海螵蛸所含膠質(zhì)與胃中有機質(zhì)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潰瘍面上形成保護膜,使出血趨于凝結(jié)。
4、接骨作用
海螵蛸有明彼促進骨缺損修復作用,其中陳年海螵蛸作用尤為明顯。海螵蛸具有細微孔結(jié)構(gòu),右填補骨缺損后,為骨組織形成提供網(wǎng)絡格子橋,便于骨痂形成,月在成骨過程中可被逐漸吸收,起爬行替代作用。
1、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錢,白芨六錢。共研細末。每次服一錢五分,日服三次。
2、治吐血及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二錢。
3、治鼻血不止:烏賊魚骨、槐花等分。舉生半炒,為末吹鼻。
4、治血枯:四烏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
5、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細末。每日叁次。每次一錢五分,溫開水送服。
6、治諸疳瘡:海螵蛸叁分,白及叁分,輕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貼。
7、治小兒臍瘡出膿及血:海螵蛸、胭脂,為末,油調(diào)搽之。
8、治頭上生瘡:海螵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凈乃搽末。
9、治耳底出膿: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凈,吹入耳中。
1、治療瘧疾
用烏賊骨粉1錢,白酒或黃酒10毫升,混合后1次服完。一般只須1次,至多3次即能奏效。初步觀察45例,治療后癥狀消失者39例;血檢23人,鏡檢陰性者20人。經(jīng)7~10個月復查,復發(fā)率為9.09%。
2、治療哮喘
用烏賊骨1斤焙干研粉,砂糖2斤,混合。成人每次5~8錢,兒童酌減,日服三次。一般用藥2周見效。治療8例慢性哮喘患者,病史3~27年不等,均曾經(jīng)中西藥多次治療而無效。服此藥后7例得到控制,經(jīng)多次氣候變化均未復發(fā);1例好轉(zhuǎn),癥狀減輕。
3、治療下肢潰瘍
潰瘍面經(jīng)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凈后,撒上烏賊骨粉,紗布覆蓋固定。每隔2~3日換藥一次。12例用藥后創(chuàng)面滲出液減少,肉芽生長,最后結(jié)痂而愈。
4、用于拔牙及鼻部手術(shù)止血
以烏賊骨粉與淀粉制成膠性海綿,用于拔牙后止血,分別經(jīng)50例和233例的觀察,一般在1~3分鐘即可止血。較之淀粉海綿及明膠海綿止血的效果快、可靠,再次出血機會少,且對組織無異體刺激,易被組織溶解吸收。
虛多熱者不宜多服;久服易致便秘,可適當配潤腸藥同用。
①《本草經(jīng)巰》記錄:血病鄉(xiāng)熱者勿用。
②《蜀本草》記錄:惡附子。
③《本草經(jīng)集注》記錄:惡白斂、白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