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樓棟有兩個小女孩,年齡相當。一個女孩媽媽帶,講究科學(xué)喂養(yǎng),6個月吃米粉,7個月吃肉泥,9個月吃面條,10個月啃黃瓜……到了1歲以后,大部分食物都能吃,而且胃口特別好,吃嘛嘛香,特別喜人。
另一個女孩奶奶帶,自從兒媳婦跟她科普了米粉的好處,奶奶總以為米粉是天底下最好的食物,幾乎天天給娃吃,而且每次都裝在奶瓶里吸著吃。結(jié)果1歲后,小女孩經(jīng)常嘔吐,食物稍微大點就吃不下去了。
同樣都是6個月添加輔食,而且輔食首選都是米粉,為什么1歲以后,兩個孩子的差距如此之大呢?原來,輔食添加是有講究的,哪個階段吃什么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注定了!
01、輔食添加,需遵循“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
稍微有點常識的父母都知道,輔食添加應(yīng)該按照 “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進行,不只是因為寶寶從液體飲食到固體飲食,需要一定的適應(yīng)過渡時間,更是因為寶寶各個月齡段的咀嚼能力不太相同,父母需要根據(jù)他們的需求提供不同的輔食,只有這樣,寶寶才能吃飽喝足更健康。
而且,咀嚼能力并非天生的,需要后天的鍛煉。如果像案例中的奶奶一樣,天天給娃吃米粉,不咀嚼直接吞咽,很可能會錯過咀嚼能力鍛煉期,導(dǎo)致咀嚼能力太差,無法進食大顆粒的食物。
所以,父母必須了解寶寶各階段咀嚼能力的發(fā)育情況,然后再提供合適的輔食。
02、不同月齡不同需求,娃咀嚼能力發(fā)展4階段
6-12個月寶寶吃什么,怎么吃?根據(jù)咀嚼能力不同,可分為4個階段,各階段的飲食有講究,別吃錯!
1、6個月是“吞咽期”:寶寶暫時不會咀嚼,只能像吃奶一樣把食物吞下去。
這個階段,寶寶應(yīng)該吃質(zhì)地柔軟的泥糊狀輔食,比如:沖泡適宜的米粉、蔬菜泥、水果泥和肉泥。
2、7-8個月是“蠕嚼期”:寶寶的咀嚼能力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是還不熟練,需要舌頭的配合。
這個階段,寶寶需要吃一些質(zhì)地稍厚的泥糊狀輔食,比如稠一些的肉泥、軟爛的米粥、小米糊等。寶寶可以繼續(xù)吃嬰兒米粉,但是不能天天吃,也不能泡得太稀。
3、9-10個月是“細嚼期”:寶寶能通過乳牙、舌頭、頜骨和臉部肌肉的共同作用,把食物嚼爛并吞咽下去。
這個階段,寶寶可以吃一些質(zhì)地柔軟的塊狀輔食,比如軟爛的面條、蔬菜粥、肉末粥。如果發(fā)育良好,也可以吃點細膩的肉丸和煮熟的土豆。
4、11-12個月是“咀嚼期”:寶寶咀嚼能力發(fā)育得不錯,可以吃一些較大、較軟的塊狀輔食,比如肉丸、餛飩、雞蛋糕、饅頭、飯團等等。
PS:只要按照這個順序添加不同狀態(tài)的輔食,寶寶都會接受良好,咀嚼能力也會得到不錯的鍛煉。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