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在小區(qū)里細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由孩子姥姥帶娃了,這大概是因為寶媽們覺得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育兒觀念不同而造成的婆媳矛盾。
畢竟不管怎么說,自己和媽媽的關(guān)系,對比于婆婆來講是不一樣的,即使有意見不和之處,和媽媽兩個人也更好化解,而婆婆那就是一個難解的結(jié)。
不過,這樣的帶娃模式也會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家庭的不和諧,關(guān)鍵還得看家長分別抱有怎樣的想法。
甜甜自打生完孩子之后,就一直拜托著自己的媽媽帶寶寶,媽媽雖然和自己的教育觀念時有碰撞,但不得不說也是把孩子照顧得很好,甜甜還是很知足的。
甜甜的媽媽其實也很好,一直盡職盡責地照顧孩子,也沒有給兩口子添加任何負擔,甚至還時不時地用自己的錢給孩子置辦些衣物。
但盡管是這樣,甜甜都沒有想到在老公的心里,依舊把媽媽當外人,而這個想法是甜甜在老公不經(jīng)意的流露中發(fā)現(xiàn)的。
有次她從廚房進屋拿東西,恰巧聽到了老公和女兒的對話,老公可能是借題發(fā)揮,便和孩子說“長大后你一定要孝敬奶奶,她才是你最親的長輩。”
馬上要念小學的孩子對此則是一臉茫然,奶聲奶氣地反問說:“我從小是姥姥帶大的,為何長大后卻要多孝順奶奶呀?”
但寶爸的回答卻十分引人深思,他表示:“因為你和爸爸一個姓,爸爸是奶奶的兒子呀!我們的房子、車子都是奶奶花錢買的,姥姥和咱們不是真正的一家人。”
這一番話很讓甜甜很是失望,因此兩人也大吵了一架,最后才以甜甜丈夫道歉收場。
寶爸的這番回答不僅讓寶媽很不滿,也引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質(zhì)疑。
其中一位網(wǎng)友表示“這位爸爸的觀念有問題,更不應(yīng)該和孩子傳達這樣的思想,容易誤導孩子?!?
還有一位網(wǎng)友認為:“既然寶爸把人家當外人,為什么還讓人家?guī)椭x務(wù)帶娃呢?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讓人討厭?!?
其實不管是姥姥還是奶奶,她們都是孩子很親近的長輩,對孩子都給予著足夠的愛,這種愛不應(yīng)該用身份來衡量。
而且她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應(yīng)該是對等的,孩子的爸爸媽媽不應(yīng)該和孩子說些有關(guān)于遠近的話,這也容易引起家庭不和諧。
因為不管是疏遠孩子與任何一方的距離,都會讓長輩感覺到難過,且在孩子的心中會形成思維誤區(qū),影響他們與長輩的關(guān)系。
家長時常教育孩子要懂得孝順長輩,但這種孝順不是光用話語就能滲透給孩子的,還是要從實際行為出發(fā),例如說家長去做好這份榜樣。
爸爸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對雙方的父母一視同仁,不要藏私心,把其當作自己親生父母那樣去看待,用細節(jié)來感化孩子。
所謂家長是孩子的引路人這句話一點都沒有假,即孩子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絕對都是來源于父母的映射,我們對長輩不夠好,孩子也會掌握同樣的“技能”來對待之后的我們。
再有考慮到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問題,也不要在小孩子的面前說些負面的話語,這些話都會逐漸累積到孩子心里,讓其形成無法更改的思維定式。
決定最終呈現(xiàn)效果的往往都是細節(jié),我們家長越不注意,給孩子造成的傷害就越大,因此還是要嚴于律己。
或許這種問題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過,家長們已經(jīng)習慣于這種既定事實,但我們考慮到家庭的和諧,考慮到孩子的成長,還是要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
不管對于哪一方父母,都抱有絕對的尊重,理解和認可,這樣不僅能讓家庭更加和諧,也能讓孩子開心幸福地成長下去,這終歸來講是一種責任。
相信我們也不想讓孩子之后陷入和我們當初一樣的境地,而且這對于孩子本身來講也是一種三觀的正確塑造。
本內(nèi)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