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看到一個微博曬出了西安市兒童醫(yī)院呼吸科近三年多取出的被小朋友吞下的異物,有紐扣電池、棗核、玩具配件、玻璃彈珠,甚至還有釘子、縫衣針等銳器!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呢!不難想象,這些東西一旦被孩子誤吞,輕則導(dǎo)致呼吸困難、消化道損傷,嚴重者導(dǎo)致小朋友窒息、消化道出血、感染,甚至可能危及孩子生命。
而且,網(wǎng)上、新聞上也屢屢有報告小朋友誤吞異物后出現(xiàn)的嚴重后果。那么,做為家長的我們,平時應(yīng)該如何防范呢?
要知道,手的運動是孩子精細運動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一般寶寶在3-4個月握持反射消失后手指可以逐漸活動,6-7個月時會出現(xiàn)換手、捏、敲等動作。
在3歲以前,幼兒對外界充滿好奇,喜歡“動手”,只要是可以抓住的東西,一有機會都往嘴巴里送。
但是,因為寶寶太小,牙齒沒有長全,咀嚼功能較差,喉部的反射性保護功能發(fā)育不完善。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若家長稍不留神,容易導(dǎo)致寶寶誤吞異物。
總結(jié)來說,可以把寶寶吞下的異物分為四大類:玩具類、食物類、藥物類以及其他。
玩具篇
沒有哪個寶寶的童年能夠離開玩具。因此,玩具也一度成為“危險品”之一。為了防止玩具被誤吞,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家長在給寶寶選擇玩具時,一定要先看一下所選玩具的適用年齡。因為,有很多玩具是由多個小零件拼裝而成的,而且零件是活動性的,容易脫落,這種就不太適合太小的小朋友;
2、定期檢查玩具:有些塑料玩具經(jīng)過小孩子摔打以后容易出現(xiàn)損傷,可能存在較鋒利的部分,容易劃傷寶寶,或者有些零件松動、易脫落,也可能造成寶寶誤吞食。因此,需要定期檢查玩具,及時淘汰一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玩具;
3、盡量不要把寶寶可以吞下的東西做為玩具:盡管細小東西的抓拾有利于鍛煉寶寶的精細動作的發(fā)育,但是一定要嚴密監(jiān)護!因為,稍有不慎,這些東西可能已經(jīng)被寶寶吞下。因此,盡量不要把紐扣、硬幣、彈珠等做為寶寶的玩具。
食物篇
一般來說四到六個月的寶寶就會開始添加輔食,逐漸接觸各種食物了。關(guān)于食物,我有話說:
1、盡量不要給寶寶吃不易嚼碎的顆粒狀食物:如花生、玉米粒、瓜子、堅果、硬糖等。寶寶的咀嚼功能發(fā)育不完善,這些食物若不嚼碎,很容易造成食物卡入寶寶的喉嚨或者食管。
2、不讓寶寶單獨吃帶核或者體積小的水果:體積小的水果,像葡萄、龍眼、荔枝、圣女果、櫻桃等。寶寶若整個拿起放入口中,可能來不及仔細嚼碎就滑落至氣管,有些寶寶無法將核吐出,很容易造成窒息!因此水果最好取出核、弄碎了給寶寶吃!
3、遠離果凍:之所以把果凍單獨列出來說,是因為它的確造成過很多悲劇。果凍比較滑,很容易誤入氣管,因此,建議小朋友遠離果凍,即便要吃,也建議家長盡可能的把果凍弄碎給寶寶。
4、不要在寶寶進食時逗弄寶寶: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養(yǎng)成安靜吃東西的習(xí)慣,在孩子吃東西時,尤其是嘴巴里有食物時,若逗孩子哭鬧或者大笑,很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
藥物篇
1、把藥物放在小朋友無法夠到的地方:這是防止小朋友誤服藥物最關(guān)鍵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管什么藥物,都盡量遠離小朋友!(春雨君鼓勵家長可以專門準備一個家用小藥箱,或者在置放藥物的抽屜、柜子上安裝兒童安全鎖扣)2、盡量避免在小朋友面前吃藥:有些家長可能無法理解這一點。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很強,好奇心重,他們會認為家長吃了好吃的東西,也想嘗一嘗,即便不是藥物,也有小朋友會模仿大人吞藥的動作吞食其他東西,這種情況一不小心就會導(dǎo)致嗆咳或者誤吸。
3、要正確引導(dǎo):有些家長為了哄孩子好好吃藥,會欺騙孩子藥物是糖果或者吃完藥物有獎勵等。孩子不懂事,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或者因為某種藥物口感還不錯而偷偷服用,因此,家長應(yīng)該正確的引導(dǎo)寶寶,告知其藥物的特殊性。
其他
1、除了以上常見的種類,還有一些如電池、U盤(套)、縫衣針、圖釘?shù)雀鞣N各樣的東西容易引起誤食,為了防止意外發(fā)生,家長應(yīng)該盡量把一些細小、尖銳或者可能引起寶寶傷害的物品放置在隱蔽或者較高的位置,不要讓孩子能輕易拿到;2、盡量不要給寶寶佩戴項鏈、戒指、發(fā)卡;
3、寶寶的衣服上最好也不要有可以取下的裝飾品,若發(fā)現(xiàn)寶寶口含東西,應(yīng)該及時取出或者讓寶寶吐出,不要讓寶寶有口含東西的習(xí)慣。
發(fā)現(xiàn)寶寶已經(jīng)誤吞了該怎么辦
如果寶寶出現(xiàn)呼吸困難,懷疑異物卡喉時,家長可以小臂托住小孩胸腹部,并保持頭低腳高的位置,另一手在背后肩胛骨之間用力拍擊4次,無效時可雙手向腹部向上推壓數(shù)次。這樣通常會幫助嬰兒咳出異物,如果嬰兒咳得不像開始那么厲害,可以正常呼吸了,就可以扒開他的嘴看看,如果可以看見東西在他的嘴里或咽喉部,可以用手指夾出來,經(jīng)過簡單處理后若沒有及時恢復(fù),需迅速將孩子送到就近醫(yī)院處理。
即便寶寶誤吞沒有出現(xiàn)呼吸困難等緊急情況,家長也不可掉以輕心,不要自行在家處理,不要濫用催吐藥,因為若催吐不當,反而可能使異物誤吸入氣管,加重病情;也不要隨便使用瀉藥,更不要強行讓寶寶吞咽。應(yīng)該及時就醫(yī),請醫(yī)生幫助解決。
最后,提醒所有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嬰幼兒的監(jiān)護,孩子盡量不要離開家長的視線。不管什么時候,如果懷疑寶寶可能有誤吞異物,盡早就醫(yī)才是硬道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