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寶寶每次哭鬧的時候,是不是第一反應就來找你。比如摔跤了,一咧嘴就是要媽媽抱抱;睡覺了,也是非得要媽媽拍拍;起來了,第一句話就是“媽媽、媽媽”……這樣的小家伙,不管睜眼閉眼,恨不得只要一伸手就能碰到媽媽才好。
“媽媽,我只要媽媽!”那個一天到晚把媽媽掛在嘴邊的小家伙怎么了?不管什么事都得找媽媽。泡奶要媽媽,喂飯要媽媽,洗澡要媽媽,哄睡要媽媽……總之,片刻不見媽媽,就開始焦急地叫媽媽。當爸爸一副討好的表情湊上去時,很可能的遭遇就是被他一把推開,還是心心念念地繼續(xù)叫著媽媽。
為什么寶寶最依戀的那個人是媽媽?
從出生時那個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嬰兒成長到一歲,喂奶、哄睡等一系列工作讓寶貝和媽媽建立了很強的依戀關系,通常在他不高興或是需要幫助時,他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媽媽,所以,你經常會發(fā)現,他高興的時候可以和爸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玩耍,但是,當他遇到事情心情不好需要求助時,他第一個要找的人還是媽媽,因為從出生開始,通常情況下,他是躺在媽媽懷里喝奶、睡覺時也經常是媽媽哄著入睡,媽媽能給他最強的安全感。
而在他出生前6個月,他們建立聯系的能力還不夠強,只要吃飽穿暖,他們就會感受到很愉快,那個階段,只要能給他們帶來美好感受的事情他都能接納,比如溫暖的懷抱、有趣的圖片或是食物,他們更在意的是這些能給他們帶來愉悅的事,而不會在意是誰給他們提供的這些。但是到了7個月后,他們逐漸對人的外貌特征和發(fā)生的事情產生了印象,他們的信任也開始有選擇性地偏向某些人,他們只會對自己熟悉的人予以微笑和親近。到了一歲以后,他們的依戀感更強,在自己不高興的時候通常第一個反應就是找自己的媽媽。
最依戀的人是照顧他最多的那個人
實際上,寶貝依戀的人不是說就只會是媽媽,有可能是爸爸或是爺爺奶奶,確切地說,寶貝最依戀的人是那個照顧他最多的人。寶貝從出生開始,他們還沒完全和身邊的人建立聯系,而是通過喂奶、換尿布、陪伴游戲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與人建立了聯系,通常來說,誰陪伴他最多,他們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最喜歡找誰。
如果寶貝出生后一直是爸爸照顧自己最多,換尿布的是爸爸、給自己泡奶喂奶的是爸爸、晚上陪自己睡覺的是爸爸,那么到了一歲以后,寶貝可能最愛纏的人就是爸爸。所以,如果寶貝對爸爸特別抵觸,一遇到問題只能媽媽安慰,而對爸爸的到來很是抵抗,那么,爸爸就該反思是不是自己對寶貝的陪伴時間不夠了。
爸爸給寶貝陪伴多一點
實際上,隨著寶貝的成長,寶貝會從“只信任某個人”會逐漸和其他重要的人建立起牢固的情感依戀關系,所以,爸爸不要錯過和寶貝建立起親密親子關系的關鍵時期。
在寶貝最初的幾年時間里,他們很需要父母的陪伴,爸爸可以抽更多的時間和寶貝說說話、做做游戲,在最關鍵的時間里和寶貝建立牢固的情感依戀關系。從現在開始,可以在寶貝心情好的時候,把寶貝交給爸爸半個小時或一個小時,讓爸爸陪伴他,慢慢讓他適應單獨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光,讓他相信爸爸也是可以依賴的,爸爸也能幫助自己解決很多問題。
爸爸除了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寶貝之外,也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家對寶貝和家庭其他成員的態(tài)度。有時候,爸爸的個性也會導致寶貝不愿或不敢親近,爸爸請自測一下,對待自己家的那個寶貝,爸爸是否經常對寶貝的話沒有第一時間回應,或是經常對家里的其他成員發(fā)號施令,給寶貝造成一種不親近感。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爸爸千萬不要吝嗇對寶貝愛的表達,對自己家的那個小寶貝,完全可以把“我愛你”時常掛在嘴邊。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