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智力> 智力開發(fā)>在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時需要注意什么

在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時需要注意什么

2018年11月01日 17:56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0
我們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集中注意力。現(xiàn)在許多小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想辦法去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在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時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總是讓我們集中注意力?,F(xiàn)在許多小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想辦法去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那么在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時需要注意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tài)。

中國有軍事巨匠陳毅因看書太專注,誤把墨水當成飯食吃到嘴中;外國有物理學家牛頓沉迷于做實驗,把手表當做雞蛋丟進鍋里。

他們都并非聰穎過人的神童,但憑著對熱愛的工作極強的專注力,成就了非凡的事業(yè)。

正如蒲松齡所說:“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我們總希望孩子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這樣對于以后的生活、學習更有利,使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周圍的世界,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

但現(xiàn)實卻是,我們經(jīng)??鄲烙诤⒆右韵逻@些行為習慣:

◇ 上課容易開小差,喜歡做小動作、東張西望;

◇ 平時做作業(yè)速度慢,拖拖拉拉,并且粗心大意、錯誤百出;

◇ 做作業(yè)時不夠?qū)W?,一會?a href="http://www.digitaltwinbuildings.com/yebk/xlq/jjaq/20130708_268942.html" title="玩具" class="innerlink" target="_blank">玩具,一會喝水、上廁所;

◇ 家長或老師說話經(jīng)常聽不清或者沒聽見,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是否想過,你的某些行為正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對孩子“過于關心”

樂樂窩在沙發(fā)上看書,姥姥走過來:“樂樂,喝點水吧?”樂樂頭也不抬地回答:“不喝!”

一會兒,姥姥又說:“樂樂,吃點兒水果吧?”見樂樂不回答,姥姥干脆把水果塞到樂樂手里。

一會兒姥姥看到樂樂沒吃,又說:“樂樂,要吃水果,姥姥辛辛苦苦給你削好了,快吃?!睒窐分缓梅畔聲_始吃水果。

蒙特梭利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很多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過分集中于孩子的身體需求,根本不管孩子是否在做自己的事。孩子玩得興致正濃,一會兒跑過來問要不要吃東西,一會兒問冷不冷、熱不熱、要不要尿尿……

這種“愛”的打擾,是家長最常使用的專注力殺手。很多時候,并不是孩子需要,而是家長需要,怕孩子餓著、怕孩子凍著,焦慮得不行,不允許自己有一絲疏忽。

不經(jīng)意間,卻在一次又一次地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對孩子提供過多玩具

因為長期在外工作,所以,小花的父母總是在過節(jié)或者放假的時候,給她買各種玩具。

可是,小花似乎并不感興趣,每種玩具都是三分鐘熱度,幾乎都還是新的,她就已經(jīng)沒什么興趣玩了。

家長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覺得自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希望孩子的童年不像自己小時候那般物質(zhì)匱乏,所以拼盡自己所能給孩子最多最好。

可是,這些玩具其實并不一定是孩子自己喜歡的,我們并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反而還過多,豐富過頭甚至泛濫的選擇讓孩子的注意力被無情的分散掉。

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曾經(jīng)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

在研究中,他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畫畫。第一組孩子可以從3支畫筆中選1支,第二組則可以從24支中選1支。結果第2組的孩子的作品要比第一組孩子畫的糟糕得多。

隨后,研究者們讓孩子們從中選1支自己最喜歡的筆,接著再試著說服孩子們放棄這支筆選擇另一樣禮物,結果第二組的孩子更容易放棄他們所選擇的筆。

我們常常以為,給孩子提供越多的物質(zhì),孩子就會越幸福,實際往往相反!太多選擇,反而會讓孩子在選擇前面亂了方寸,不知道自己最喜歡什么,而選擇過多,也可能讓孩子的專注度越低。

對孩子過度寵溺

小貝今年5歲,在家里爬沙發(fā),奶奶趕忙提醒:“寶貝,快下來,別摔著!”爺爺在廚房做飯,勺子都沒放就跑出來舉起大拇指夸贊:“寶貝真棒,都能爬上沙發(fā)啦!”

爬個沙發(fā)而已,卻如眾星捧月,這就是這個孩子的生活常態(tài)。

只要房間里沒他的聲音,爺爺奶奶就會輪番呼喚:寶貝,你在哪里?寶貝,你在干什么?所有人都想給他最好的照料,無時無刻都有人在逗他玩。

我們給孩子的關注與陪伴越多,孩子獨處的時間就越少。

然而,獨處是一個人與自己相處的機會,孩子需要在獨處中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學會面對自我,能獨處才會專注。

我們給了孩子那么多愛,卻不曾想,過多的關注會打擾孩子的成長。

對孩子“指手畫腳”

金金在認真畫畫,沒幾分鐘后,就聽到媽媽在旁邊說道:

“毛毛蟲怎么會是藍色的呢,得用綠色……”“你看,毛毛蟲的腳怎么會長在頭上,貼這里才對……”“你別用手掌啊,要用手指,少蘸點顏料,像媽媽這樣……”

孩子拿著材料不知所措,呆呆看媽媽操作。最后,直接急得喊道:“媽媽你過來自己畫啊,是你畫畫還是我畫畫?”

很多時候,家長都企圖通過各種形式來引導孩子,或者用自己認為的對錯來指點孩子。但不合時宜的“指手畫腳”,也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同一件玩具有千萬種玩法,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無限的,不一定非要按照說明書去教孩子玩。

即使孩子用了錯誤的方式去玩,或者把自己搞得一團糟,那也是成長中應有的權利,他們需要機會去嘗試、去探索,去體驗不同的過程。這時候,家長的“好心”會得不償失。

“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能的發(fā)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chǎn)品?!?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思考的不是「應該給孩子什么」,而是「為了孩子,自己需要改變些什么」。

所以,想要提升孩子注意力,很多時候,應該從家長入手。

1.孩子專注時,不輕易打擾

孩子玩耍或者看書的時候,默默在一旁關注,把吃的喝的放在小桌子上,大人盡量不要在旁邊歇斯底里喊叫。

更不要總是去不停的用“愛的名義”打斷孩子。無論是吃飯,穿衣,還是整理自己的東西或者玩玩具以及看書,都讓孩子專注的做一件事。

2.打斷前給孩子個緩沖時間

現(xiàn)實生活下,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fā)狀況而不得不去打斷孩子,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切換狀態(tài)緩沖的出口。

比如在孩子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之前,跟他約好1小時之后的計劃,同時在打斷前10分鐘口頭提醒孩子。

3.把家里的玩具精簡一下

玩具不多不少,剛剛好。那么,到底應該給孩子提供多少玩具呢?美國弗吉尼亞學者認為應該是5個。

原因是,當玩具少于5個,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自卑心理;但如果數(shù)量超過5個,孩子就容易出現(xiàn)分心,而且還會限制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玩具不多不少,孩子在可選擇的范圍內(nèi),專注于自己喜歡的玩具,反復研究、琢磨、思考,創(chuàng)造出多種新的玩法,這時玩具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4.尊重和保護好孩子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專注力的源泉,培養(yǎng)孩子興趣,是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之一。

應當注意的是要防止孩子興趣過多,過雜,應有特色,才能讓孩子的思維領域不被分散。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