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時期的寶寶,很容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胃口不佳的厭食,有些甚至成為了一種脾胃病癥。媽媽們應(yīng)該注意寶寶的飲食習(xí)慣和進食量,防止寶寶厭食癥。
1.食欲減退,厭食癥狀持續(xù)2個月以上,食量明顯減少。
2.排除其它疾病如慢性腹瀉、肝炎、腎炎等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低下。
3.與積滯、夏天氣候炎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加以區(qū)別。
小兒厭食 體質(zhì)分3型
中醫(yī)認(rèn)為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功能失調(diào)就會影響水榖的受納和運化,而造成厭食。常見的小兒厭食可分為三種類型:
1.臉色暗淡、身體瘦弱型
這種孩子通常臉色較無光彩、形體偏瘦,舌苔白,不愛吃東西或食而無味,如果多食后有會惡心、嘔吐、脘腹作脹的情形。治法以調(diào)脾助運為目標(biāo)。可使用麥芽、神曲、山楂、砂仁等中藥開胃健脾,再配合枳實、陳皮等幫助理氣健脾,若有脹氣的情形增加萊菔子、木香、香附、厚樸消除脹氣。
2.口干多飲、皮膚干燥型
這類孩子通??诟?、喝水多,但不愛吃飯,舌苔多見光紅,舌質(zhì)偏紅,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jié)。治法以養(yǎng)胃育陰為目標(biāo),可用白芍、烏梅、沙參、玉竹、天花粉、山藥等,取酸甘化陰之法,清而不滋,養(yǎng)胃生津。
3.精神差、易腹瀉型
這類孩子通常精神較差,面色萎黃,形體瘦弱,除厭食、拒食外,若進食稍多或進較難消化食物,則大便挾有殘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治法以健脾益氣為目標(biāo),常以參苓白朮散來加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