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生如戲,全憑演技。
那有個“戲”很足的婆婆是什么樣的感受?
這大概是個毀三觀的話題吧。
畢竟曾經的我們天真又可愛地認為,老公的媽媽即使老了也會是個和藹可親,慈眉善目的可愛老人家。
時間是不是最好的良藥,我不知道。但時間絕對是個照妖鏡,能照出我們當初天真的模樣有多么傻B。
每個女人一生中需要扮演著多種角色,媽媽,老婆,朋友,員工,同事等等。每個角色所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可能會不一樣的。
但這種不一樣,這種多面性,是合理的,正常的。它有著很好的底線,不失本我,也不傷害他人。
然而有些人兩面卻會三刀,人前慈眉善目,人后卻時時等著看你難堪,處處設法叼難你,招招直擊你要害。
例如我們最親愛的婆婆大人。
麗君走下樓,聽到婆婆跟鄰居在聊天,語氣誠懇,態(tài)度謙虛。
“我的兒子不在家,我們兩老當然得好好照顧她老婆。為了能讓她養(yǎng)好身體,我每天煲雞湯、蒸豬肚、燉豬腳給她吃。就是因為吃的東西太多了,這不,這鴿子還來不及弄就死掉了,只好拿去扔掉?!?
麗君聽到這話,可笑又可氣,她想婆婆又在飆演技了。月子里,她過得并不好。她婆婆說的那些東西,有吃過,但不是每天。更多的情況是,一個湯不停地加水重復煲兩三天。
是窮嗎?當然不是,她那正在讀高中的小叔子每天都新鮮的湯水,新鮮的魚蝦,說是要補腦。
在外地工作的老公打電話回來關心,偶爾說起婆婆的行為。
麗君話還未說完,電話那頭責怪的話語不斷:我媽每天早上四五點起來宰雞煮飯煲湯給你喝,她那么辛苦,你不但不懂得感恩,還中傷他。
這種完全不讓質疑,肯定式的指責讓麗君心灰意冷。她婆婆是個演戲的高手。
麗君還在月子的時候,婆婆就催促兒子回去上班,說不要休太長的假,這樣會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還說她知道女人生孩子不容易,會照顧好媳婦的。
當時的麗君聽到這些話很感動,她覺得她真的很幸運,遇到了一個好婆婆。
事實上,她確實很“幸運”,遇上一個這個年紀,還不斷努力提升自己演技向著TVB視后或金馬影后進攻的,如此“與眾不同”的婆婆。
剛坐月的前幾天,婆婆早上六七點起來宰雞煲湯,是真的。麗君知道,老公也看到。
但她不知道這是婆婆的一場大戲,一場演給兒子看的大戲:看,我是一個多好的媽媽,對你媳婦多好,為了你媳婦有多辛勞。
在微笑地歡送兒子回去上班,轉身后的婆婆變臉比超人變身還快。對著還在月子里的麗君冷嘲熱諷,指手畫腳。
“我又不是不生過孩子,我那么辛苦都試過,你怎么就那么嬌氣”
“我要煮一家人的飯菜,還要顧上你的,你餓著也是沒辦法的”
“孩子的衣服用洗衣機洗衣不好,你手洗吧?!?
“有空幫忙做下家務,不要整天睡覺,帶孩子誰不累。(每晚起來幾次喂孩子,白天實在累,麗君想著和孩子一起睡午覺)?!?
面對如此的婆婆,麗君只能恨,別無他法。即使撕破臉,別人也不會相信那個笑臉迎人的婆婆是個極品。
更不會相信到處跟別人說今晚要買哪些媳婦喜歡吃的菜回去煮的人,回頭別說買的不是麗君喜歡吃的菜,連晚飯也想著辦法讓剛出月的麗君煮。
對于這種婆婆,你好脾氣忍讓,對方會更怡然自得,然后“大戲”一場接一場。
對于她們來說,你沒有受到傷害,她才會傷心難過;你們夫妻和諧,她才會坐立不安。
所以,有時,對于非常人士需要用上非常手段。
拆穿不一定需要撕破臉去拆穿,老人家喜歡打太極,偶爾陪她老人家打下太極,也挺好的。
朋友的婆婆也是戲精一個。
曾經的她也傻白甜過,那時的她想著跟老公白首到老,也跟婆婆相親相愛相伴到老。事實上,她想多了。
朋友坐月子時,婆婆常常趁兒子上班的時間,讓朋友做這個忙那個。
老公一下班了,婆婆就裝作很忙碌,然后說媳婦帶孩子不容易,不用媳婦幫忙。
朋友老公覺得自己媽媽簡直是個二十四孝的好婆婆。
有天,朋友哄完孩子,自己累到不行,剛睡下。婆婆走進來,弄醒她。說自己腰不舒服,讓她幫忙拖地。
其實這種把戲,使用已不止一兩次的了。所謂的幫忙,其實就是讓朋友包辦,而她婆婆翹著二郎看電視,指揮。
朋友拖完地,婆婆又讓她煮飯。她知道婆婆算準老公的下班時間。所以她如常地進廚房煮飯,但同時也發(fā)了信息給老公,讓老公現(xiàn)在回家。
在看電視正起興的婆婆看到提前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家的兒子,跳起來。有些語無倫次,“今天怎么那么早下班,我正準備煮飯……”
朋友走過去,溫和地說:媽媽這陣子一到這個時間就說腰不舒服,你帶她去看下醫(yī)生吧,免得落下什么病根。
事后,當然婆婆不可能真如自己所說的體諒媳婦帶孩子不易,不讓媳婦做家務。但朋友跟老公溝通起來方便多了,兩人的矛盾也少了。
現(xiàn)在的她,用她的話說,在對方的不停攻擊,她不斷防守,一路走來,她已經駕熟就輕了。
在婆婆跟別人說,我媳婦的臉沒什么血色,今晚回去燉點阿膠給她補補。
朋友微笑地接上:我婆婆對我很好。經常要幫我補身體,就是老人家比較忙,通常都忘了。常常我原以為回家有好吃的,結果婆婆都在忙,我都幫忙煮飯洗碗。
朋友說當時婆婆的臉色不好看,但她心里很爽。
會覺得這樣沒意思?你就錯了。
畢竟你的終極目標是跟老公和平相處。
對于習慣挑事的婆婆,能避開少接觸當然最好啦。但現(xiàn)實生活往往是,即使你一路避開,對方也會窮追不舍;即使你低頭求和,她也會一路進攻。
你看,生活如此艱難,維持婚姻也實屬不容,偶爾的“正當防衛(wèi)”還是需要的。但EQ一定要高。要不“我老了”,“我被氣病了”,分分鐘讓你吐血倒地的。
很多姐妹和我說過這個問題,家里老人太能裝了,每天在自己和老公之間各種變臉演戲。
心好累,怎么辦?
可能也有人有覺得不可思議,可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社會上我們經常能遇到那些很會做戲的人,家庭中當然也不會例外。
這種人有個共同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說的是人話,辦的是鬼事。
有什么問題,當面不說,背后亂說。偶然間就會發(fā)現(xiàn),一直認為對自己很好的人,原來卻在給自己使壞。
俗話說:畫貓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那么平時應該如何和這類婆婆相處呢。
卷卷的意見是要做到表面上與對方笑臉相迎,實際上對對方心存戒備。
平時客氣的態(tài)度待之,老公在的時候要對婆婆表示敬重之意。這么做,對夫妻關系上也有好處。
不要因婆婆的能裝而把情緒帶到老公面前,當著老公的面對婆婆有失敬之意就失策了。面對這種頗有心機的人,你要表現(xiàn)的有謀略而且理性。
畢竟,這種婆婆兩面三刀的目的就是離間夫妻感情,你中計了他就得意了。
很多姐妹說,我一直對婆婆以誠相待,相信自己能夠感動對方,最后把自己折騰的傷痕累累。
這樣處理的姐妹,都是心底柔軟而善良的人,缺乏防備意識。只是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良心。
所以還是要小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千萬不要完全不設防,以免被婆婆所陷害,搞得真的夫妻之間生了嫌隙,夫妻離心。
因為,兩面三刀對待媳婦的婆婆,通常都是有戀子情節(jié)的婆婆,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在這一類婆婆心里,你就是她的情敵。
所以破壞夫妻感情她毫不猶豫。你就算為了自己的婚姻也需要建立心理防線。
還有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開門見山,一語道破,不給對方留面子。
面對婆婆背著老公的冷嘲熱諷和迂回戰(zhàn)術,直接反駁回去,揭開對方的面具。
但是很多媳婦做不到,其實還是因為善良,總覺得說破就是不給老人留面子,會不好意思。
對于傷害我的人,她不給我面子,我何必在乎她的面子。否則對方認為你是泥捏的,好欺負。
不過,最合適的方法是與對方保持距離,態(tài)度不冷不熱。你以不變應萬變,你唯一的利器就是沉得住氣,不管對方如何攻訐,你只要不回應,她就無法糾纏下去,不成全她的成就感。
個人愚見,希望有用,更希望姐妹們家庭幸福,都遇見好婆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