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剛出生后的一段時間里,他們特別乖巧,特別討人喜歡,雖然有時也會哭鬧,但這完全都是正常的表現(xiàn),父母只會覺得孩子非??蓯?。
然而當他們長大一些之后,卻會逐漸表現(xiàn)出很多壞習(xí)慣,比如咬人和打人。
一般在孩子1~2歲的時候,家長帶他們外出時,孩子會有意識的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但是很多時候沒玩一會就會出現(xiàn)打人的現(xiàn)象
他們會直接用手去打?qū)Ψ降纳眢w,或者把玩具砸向?qū)Ψ健?
雖然力度都不大,但是依然會導(dǎo)致對方受傷,至少會影響他們的正常人際交往,使得其他孩子都不敢和他們玩。
其實寶寶在某一時間段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正常的,關(guān)鍵是當寶寶有了這些行為之后,大人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yīng),這甚至能夠決定孩子的未來。
多多和奶奶一起在小區(qū)里玩,這時甜甜的媽媽也帶著孩子走了過來,由于兩個孩子年齡相仿,所以很快玩到了一起。
可是不一會兒甜甜媽媽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總是被多多打,她在一旁委婉的說了很多次,提醒多多不要打人,可是多多卻像沒聽見一樣。
更讓她生氣的是,多多奶奶竟然說沒關(guān)系,說只是兩個孩子鬧著玩,可是事實確實多多一直在打人,甜甜一直在挨打。
很顯然多多奶奶的縱容讓孩子更加為所欲為,如果大人能夠及時制止,相信孩子的行為也會有所不同。
01
寶寶為什么會打人或者咬人?
打人:在最初階段,寶寶表現(xiàn)出來的打人行為其實是無意識的行為,他們會把這種行為作為與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方式,這和他們的認知能力有限有關(guān)。
但是如果寶寶在兩歲之后,打人的行為依然沒有改變,那么很有可能與寶寶的性格以及家庭教育有關(guān),這時如果不及時糾正,很容易讓他們有暴力傾向。
咬人:寶寶在一歲左右會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咬人行為,因為這時他們進入了口欲期,會通過嘴巴去接觸,感受周圍的世界。
這是寶寶在生理上的必經(jīng)階段,所以父母要坦然接受。
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nèi)绻€有咬人的行為,那么就和他們的心理原因有關(guān)。
當他們有情緒時,想要表達但不知道用什么正確的方式,所以只能通過咬人去發(fā)泄。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家庭的教育,有的父母對孩子非常溺愛,即便是孩子做出了一些錯誤的行為,他們也會縱容孩子。
久而久之就會導(dǎo)致孩子錯誤的行為演變成習(xí)慣,從而一直延續(xù)下去。
02
面對孩子打人或者咬人的行為,聰明父母應(yīng)該怎么做呢?
1、正視問題,及時制止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大人的行為是錯誤的,必須及時改正,如果孩子選擇拒絕,那么父母一定要表明自己堅定的態(tài)度,讓孩子能夠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千萬不要讓孩子誤以為打人或者咬人是一種正常行為,更不要用這些行為去逗孩子,否則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認知。
在腦海里形成錯誤的行為模式,從而難以改正。
2、學(xué)會共情,問清原因
有的孩子打人并不是出于他們的主觀意愿,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時他們打人的行為是被動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學(xué)會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
只有知道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些不良行為出現(xiàn),才能夠找到最合適的應(yīng)對方式。
雖然孩子打人和咬人是不對的,但是如果事出有因,父母還是要給予足夠的理解,不能夠簡單的粗暴對待。
3、正確的引導(dǎo)
父母不僅要讓孩子知道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同時也要引導(dǎo)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
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對待寶寶,因為他們年紀還小,所以很多事情不一定能夠立刻理解,但是通過父母正確的引導(dǎo),以身作則的示范,寶寶總是會有進步的。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與人交往的方式有很多,但打人和咬人是堅決不可取的。
只有讓寶寶從內(nèi)心認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性,他們才能夠漸漸改掉這種錯誤行為,找到正確和其他孩子相處的方式。
當寶寶一歲之后,父母就要嘗試與他們交流,也許這時寶寶什么都不懂,但是父母依然不能夠?qū)殞毜拇蛉撕鸵诵袨槭煲暉o睹。
在他們兩歲之后,父母則要教會寶寶控制情緒,遇到事情協(xié)商解決,拒絕使用暴力行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