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成功,往往屬于那些不懈努力并善于控制自己的人。
我8歲的小侄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差,做什么事情都沒有定性,很難在一件事情上堅持下來。
學校老師經(jīng)常跟他父母反映,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經(jīng)常東張西望,就算是孩子喜歡的音樂課、畫畫課,他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違紀行為,自控力極差。
他的父母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孩子在家無論做什么事,注意力總是無法集中,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好卻又控制不住還要這么做,常引起大人的反感和不安。
一
培養(yǎng)孩子自控力的重要性
自我控制能力差是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令很多家長苦惱。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把一些4歲左右的孩子帶到一間陳設(shè)簡陋的房子,給他們每人一顆好吃的糖果。同時告訴他們,如果馬上吃糖果,只能吃一顆;如果20分鐘后再吃,將會再次得到一顆糖果。
也就是說,如果能控制住自己吃第一顆糖果的欲望,總共可以吃到兩顆糖果。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耐住性子、閉上眼睛或頭枕雙臂做睡覺狀,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語或唱歌來轉(zhuǎn)移注意、消磨時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從而獲得了兩顆糖果。
心理學家繼續(xù)跟蹤研究參加這個實驗的孩子們,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yè)。
跟蹤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
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兩顆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仍能等待機遇而不急于求成,他們具有一種為了更大、更遠的目標而暫時犧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力。
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顆糖果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xiàn)得比較固執(zhí)、虛榮或優(yōu)柔寡斷,當欲望產(chǎn)生的時候,無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滿足欲望,否則就無法靜下心來繼續(xù)做后面的事情。
換句話說,甘于等待的孩子的成功率遠遠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對孩子們來說,自控力是成功的重要要素之一。
綜上所述,培養(yǎng)一個自控力強的孩子,是何其的重要。
二
孩子自控力差,可能是你的錯
孩子年齡小,大腦機制發(fā)展還不健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家庭教育的準確與及時對孩子自控力的影響更為明顯。
1、過于溺愛孩子
家庭成員對孩子的無休止的溺愛是孩子自控力差的首要原因。
我小侄子的父母老來得子,一出生全家人就都圍著他轉(zhuǎn),處處以他為中心,只要孩子喜歡做的事,奶奶全部都滿足。
漸漸地,孩子養(yǎng)成了做事只憑自己喜好來選擇的習慣,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自然也不會去做。
2、家庭教育的不統(tǒng)一
有的家庭,父母和祖輩的教養(yǎng)方式不一樣,每當孩子出現(xiàn)行為偏差時,爸媽剛想糾正,老人就急于護短,造成爸媽的管教無果。
孩子長期處在這種教育方式中容易形成錯誤觀念,覺得控制、不控制自己的行為都會被大人允許,便果斷地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
3、父母自身的控制力差
孩子屢屢犯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自覺地表現(xiàn)出暴躁、焦慮的情緒和行為,常常發(fā)火并對孩子大嚷大叫。
孩子正處模仿力較強的階段,對父母的行為耳濡目染,直接影響到其以后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
4、缺乏有效的溝通方法
有些父母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孩子犯錯時也能平靜且溫柔地和孩子進行交流,但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
如果爸媽只和孩子講述大道理,沒有滿足孩子內(nèi)心的發(fā)展需要,會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孩子的自控力越來越差。
5、前后不一致的決策
有時父母在要求孩子按照計劃去做事時,因為一些突發(fā)情況就改變已逐漸形成的好習慣,覺得孩子一次、兩次不這么做也無所謂。
如此放縱了孩子,在孩子心中形成了可以不遵守計劃的僥幸心理。
三
家長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
既然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做呢?
1、給孩子適當?shù)恼T惑
當孩子提出某種不合理要求時,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來轉(zhuǎn)移他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學會耐心等待。
譬如,孩子沒有寫完作業(yè)就要出去玩,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現(xiàn)在出去玩可以,1小時后要回來寫作業(yè);如果你完成作業(yè)再出去玩,你就可以玩2小時。
在誘惑面前,讓孩子明白事理的過程可能要很久,但對他們自控力訓練的效果卻是立竿見影的。
2、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改變,每當想對孩子發(fā)火時,可以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在心里默念十個數(shù),用深呼吸來控制自己的怒氣。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卻足以感染孩子去模仿。
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樣告訴孩子自己內(nèi)心起伏的變化,讓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更深刻地理解父母如何從沮喪、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使自己開心和快樂的。
潛移默化中,孩子也能照著父母的樣子去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此外,家長還要用心幫助孩子區(qū)分不同伙伴的行為,引導他們認清哪些同伴的行為是正確的、適宜的,哪些行為是消極的、需要改正的。
3、做好孩子的情緒疏導
大人的目標得不到滿足尚且會傷心、會惱怒,更何況孩子,因此一定給孩子宣泄情緒的時間和空間。
當孩子的意愿達不到時,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情感變化,做到感同身受。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在合適的場地放聲歌唱或者大聲喊叫來發(fā)泄內(nèi)心的不滿;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狂奔、打球或者做其他運動來平息心中的怒火;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譬如打游戲、看動畫片等,甚至陪著他們傷心、落淚也好,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獨的個體。
父母所做的情緒疏導為他們今后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打下了好的基礎(chǔ),也培養(yǎng)和加強了他們對自己情緒自控的方式方法,自然而然自控力會得到好的發(fā)展。
4、引導孩子敬畏規(guī)則
一些常規(guī)要求、必須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待人處事的規(guī)則意識,一定要求孩子長期堅持做到,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習慣成自然,當孩子養(yǎng)成了習慣,就能很好地約束自己,規(guī)則的建立是幫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的必要手段。
家長從最初就不能放縱孩子的自由散漫,不放過任何一個訓練他們自覺性的機會,加強他們的自控力,持之以恒,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做善于溝通和鼓勵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態(tài)度和行為直接決定了孩子的表現(xiàn)和能力。
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用孩子喜歡的方式去增強他們的自控力,而不是用指責、辱罵來壓制孩子,相信孩子會更信任父母并聽從父母的建議。
★父母可以找一些相關(guān)的繪本或視頻小動畫來幫助孩子體會自控的重要性;
★父母可以通過一些棋類游戲、拍球或跳繩比賽等來鍛煉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心;
★父母可以用有趣的戶外游戲“老狼老狼幾點啦”“跳皮筋”等來幫助孩子學習控制自己的動作;
★父母可以與孩子輪流進行某項活動,依次進行的方式能讓孩子學會等待;
★父母可以與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感受其存在的問題,提高孩子的同理心。
當孩子表現(xiàn)出變化和進步時,父母要肯定他的表現(xiàn),學會夸獎孩子,孩子會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去改變。
鼓勵可以鼓舞勇氣,提高信心,有利于自控力的鍛煉,家長對孩子的友好和尊重所建立的自尊心及自信心,都是自控力最好的武器。
6、學會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我見過增強孩子自控力的最好的方法。
心理實驗表明,要求孩子站著不動,如果僅為保持一定姿勢,孩子就不易控制自己;
如果在活動中擔任一個角色,比如學習士兵站崗,孩子則能保持較長的時間。
孩子在家里隨地亂扔東西還不收拾,家長不要直接命令他應該做什么,可以換個說法:
“你是今天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這個榮譽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只有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干干凈凈的人才能獲得?!?
孩子一旦意識到自身責任,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自控力,指引他去做。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yè),邊玩邊學,家長可以請他當老師:這些題好難啊,爸爸媽媽都不會做,趕緊做完,給爸爸媽媽講一講到底怎么做。
孩子自然會很感興趣,主動去抓緊時間完成作業(yè)。
自控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反復、持續(xù)不斷的訓練與積累過程,家長要根據(jù)幼兒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來培養(yǎng),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使自控力更好的發(fā)展。
愛孩子,就要培養(yǎng)讓孩子幸福的品質(zhì),愿每個孩子都能在成長的道路中學會自我控制,最終體驗成功的快樂和人生的幸福。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