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咋弄這么久嘞?還不開始做作業(yè)?”
“做作業(yè)你這東玩一下西玩一下的,啥時候能做好?”
“快點睡,磨磨蹭蹭的,明天早上又起不來!”
“快點快點,要遲到了,出個門,磨磨蹭蹭半小時!”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你越催,他/她還越磨蹭,整個人頭都大了。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磨蹭那些事兒~
一、孩子的磨蹭:我都長什么樣?
1、天生慢性子
有的孩子從小就性子比較慢,無論做什么都是慢慢地,生活也好,學習也好都這樣兒。
比如說,打掃衛(wèi)生、疊個被子、做作業(yè)什么的,都是慢騰騰的。其實啊,這種不叫磨蹭,也不是什么壞事,甚至還可以說是孩子的一個優(yōu)勢。
天生性子慢的孩子,往往做事都比較有條理、有深度,而且還不容易沖動,我們雖然慢,但是做事可靠呀,對不對?
2、生活上沒有規(guī)律,從小做事就很隨意
有的孩子小時候,做事有些小磨蹭、拖拉,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嚴格,看到了就說說,但真的就只是“說說”而已,說過就過,“毫不留戀”啊,也沒什么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孩子就依然這樣兒。慢慢地,孩子養(yǎng)成了沒有條理、磨蹭、拖拉的習慣。
學習上呢,秉持著一貫的隨性,沒有什么時間意識,顯得有點漫不經(jīng)心。
3、做事缺乏連續(xù)性和完整性
有的孩子經(jīng)常邊做邊玩。小學的時候,注意力容易分散,小動作特別多,父母雖然也強調(diào)過,但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孩子依然東戳一下西戳一下慢慢地邊做邊玩,樂在其中。父母看著的時候又稍微好點,認真的做一下,不看“又開始了”,日子久了,就形成了習慣。
到了中學階段,學習難度加大,作業(yè)又多,寫著寫著手上就又開始玩起了東西,東張西望的,有的時候,甚至還要中場休息“幾分鐘”?這時候就難辦了,父母叮嚀、陪伴和監(jiān)督好像也沒什么用了。
4、從小到大家長嬌慣、包辦,事事如此
小時候,不管什么事情,父母親特別是母親,都要幫孩子安排好,覺得自己這樣是為了孩子好。
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反正都有我媽,也沒必要擔心”的想法,有的甚至連這種想法都可能沒有,認為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shù)模匀欢坏氖虑?,沒什么不對,很難形成自主意識,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回到家里,沒有父母的催促,就不會開始做作業(yè),還經(jīng)常記不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書本也丟三落四的。
5、多次努力,不見成效,逃避
有的孩子學習跟不上,除了基礎(chǔ)差,學習方法不對頭以外,想要努力,也多次努力,但就是不見成效。
逐漸地開始逃避學習,不想學習,但是又不得不學習,不愿意做作業(yè)又不得不做作業(yè)。
然后,上課、做作業(yè)的時候就無精打采的,提不起興趣,被迫無奈,所以就故意地磨蹭,能磨一時算一時嘛,不用做更好。
同時,這種孩子可能在其他的方面卻精神抖擻,動作靈活,絲毫不見磨蹭、拖拉。
6、磨蹭來自于過于追求完美
有的孩子“別問,問就是處女座”,事事都要求完美??匆姇鴮懖徽麧?,擦了或撕了重新寫,反反復(fù)復(fù)很多次,改了又改,時間都花在了追求完美上。
二、孩子的磨蹭:我從哪里來?
1、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一面鏡子,孩子都是照著鏡子長大的。父母缺乏好習慣的養(yǎng)成、缺乏時間觀念、做事沒有什么條理,孩子也照著復(fù)印過來,所以說,孩子的磨蹭行為其實也就是父母的磨蹭。
2、家是孩子成長的搖籃
家是孩子最初成長的地方,也是孩子學生時期待得最多的地方之一。
如果一個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是懶散、凌亂、亂糟糟的,家里邊沒有什么規(guī)則、秩序,每個人都很隨意,缺乏“儀式感”,有問題了隨便說說,說過就過,沒有什么標準,那么孩子會怎么樣呢?
3、催來催去,催成仇
面對孩子的磨蹭,大多數(shù)父母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催,仿佛我多催催,他/她就不磨蹭了。
催起床、催刷牙、催整理書包、催出門、催吃飯、催做作業(yè)……什么都在催!孩子出現(xiàn)磨蹭父母為什么要去催呢?
催促不但打亂了孩子自己的秩序,影響孩子自律的建立,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心理暗示:我是需要催促的,我是磨蹭的;反正做什么事情都有爸媽催促,我不用想太多。
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產(chǎn)生抵觸情緒:就知道催,催催催,自己也不見得做得有多好,我偏要慢慢來,你能咋地?
三、孩子的磨蹭:你拿我怎么辦?
1、冷靜,不生氣,不生氣
面對孩子磨蹭時,我們應(yīng)該察覺到自己的狀態(tài),冷靜下來,告訴自己“不生氣,不生氣”,退一步海闊天空,生氣、煩躁也解決不了問題是不是?
不要急著去與孩子爭執(zhí)對與否,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管理好情緒,催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讀懂孩子磨蹭背后的心理感受和語言
“做作業(yè)當然困難啦,你行你來呀”、“我不能接受不完美,這阻礙了我做作業(yè)的效率”、“我的動作快不起來,我也想快一點呀,可我的速度就是這樣的嘛”、“我就是不喜歡做作業(yè),你非要我寫”……
每當聽到孩子的這些話,肺都要氣炸了,恨不得抓起來打一頓,想想又有點舍不得,太難了。
但是,我們能否想一想孩子說這些話的背后心理感受和語言呢?孩子可能是想表達:我努力了但仍然做不好,我腦殼都想痛了,還是不懂嘛,我只好放棄了;我不喜歡的事情,你干嘛非要強迫我做,能不能問一下我的想法;你越是強迫我做,想控制我,我偏要那么做,偏不讓你如意……
孩子需要釋放內(nèi)心的焦慮,又找不到方法,就只能這樣了,其實他/她也很無奈啊。需要我們跟孩子一起找到共同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3、愛他/她,就無條件地、非批判地接納他/她
當我們面對孩子磨蹭的時候,也感受到了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我們應(yīng)該非批判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不傷害他/她。
接納是為了和孩子一起去尋找方法如何改變孩子的磨蹭。
4、有意識地建立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
“關(guān)系好了,好辦事”,與孩子也一樣,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能夠讓孩子愿意與我們溝通,然后,在溝通中啟發(fā)、影響孩子,讓他/她愿意去改變自己。
可以一起討論時間和效率的一些話題,各自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聽聽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再一起想想接下來我們應(yīng)該怎么辦。
比如說,一起討論制定一些小目標,回到家里就開始做作業(yè)和復(fù)習啊,要讓孩子自己確定,我回家了就要開始做作業(yè)了。
5、夸贊孩子,要“走心”
我們要擅于去發(fā)現(xiàn)孩子一點一滴的積極變化,然后進行夸贊,但夸贊的時候不要以一種夸大的方式“娃兒,你真棒,你太厲害了”,聽著自己都說服不了,孩子能當回事兒?夸人就要“走點兒心”,具體點,“今天做作業(yè)的時候,你堅持了1個小時,很專注,沒有玩,很棒啊”,多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