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健康>寶寶護理>寶寶呵護>怎么養(yǎng)出聰明的孩子呢

怎么養(yǎng)出聰明的孩子呢

2020年06月28日 11:05閱讀次數(shù):212
你可能聽過老人們這樣說:能說會道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差。這是經(jīng)驗之談,但也有科學依據(jù):在人的各種智力中,語言智力被列為第一。

你可能聽過老人們這樣說:能說會道的孩子,未來都不會差。這是經(jīng)驗之談,但也有科學依據(jù):在人的各種智力中,語言智力被列為第一。

那么,怎么養(yǎng)出一個聰明的孩子呢?不如先定個小目標——讓他高效有質(zhì)量地說話。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從胎兒時期就開始了,這時起,我們就需要做好一件事,為孩子以后開口說話打好基礎,那就是:大量持續(xù)的語言輸入。

雖然孩子在胎兒時期自身機制還未發(fā)育完全,但從15~20周就開始有了聽覺,24周左右就開始對外界聲音有所反應,這時候持續(xù)大量的語言輸入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讓他認識、區(qū)分并記住聲音,只要你在說他在聽,待到機制發(fā)育健全自然就會有解析輸出。

因此,從胎兒時期直至語言敏感期止,家長則需從兩個方面來幫助孩子完成輸入:

1. 讓孩子大量地聽話。

日常生活中,我們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可以成為讓孩子開口說話的素材。這個時候就不要惜字如金了,見到什么就都給寶寶描述一下:這個是什么?這個叫什么?我們在干什么?……。讓寶寶先認識這個聲音,知道它代表什么,從而理解這個語言是什么樣子的。

2. 親子互動。親子共讀共唱共玩。

我們?nèi)粘I钣谜Z受所處環(huán)境和語境限制,能用的詞語也就有限了,親自共讀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彌補這點不足,讓孩子接觸更多情境和詞匯,而且,很多書本和故事的選詞和表達更正式更具邏輯性,可以讓孩子學到更多種表達句式。而互動性更強的詩歌、兒歌共唱,以及親子游戲除了帶來更多不同的語境之外,還可以增加語言輸入的樂趣,強化孩子的記憶,幫助孩子建立更強的語言好感度和好奇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從胎兒時期開始就通過感官接受來自父母、家人以及周圍人的語言輸入,所以,父母、家人平時的言語數(shù)量和質(zhì)量是影響孩子語言輸入的第一要素。除了多說以外,家長們平時也該多注意自己的用語、用詞,確保高效有質(zhì)量地輸入才能實現(xiàn)高效有質(zhì)量地輸出。那么怎樣去做呢?

1. 對寶寶用標準的成人用語。和寶寶互動,除了發(fā)音清晰,語速放慢,其他一切都應正常。不要認為他還小或者好玩,就故意隨著他用兒話,這樣一來就妨礙了寶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還有就是,要避免使用疊詞,“吃飯飯、喝水水、睡覺覺”這樣的表達聽起來是很萌軟,但是時間一長,就容易讓孩子形成習慣,反而延長了孩子過渡到下個語言表達時期的時間,還不如一步到位標準表達。

2. 不要重復更不要強調(diào)孩子的錯誤發(fā)音或表達。孩子剛開始開口說話,總免不了出錯:''喝水''說成“喝遂”,“人”說成“銀”,“煤油燈”說成“油煤燈”,“不知道”說成“知不道”,……聽到這些,父母可能捧腹大笑覺得可愛,會跟著學跟著重復,一遍一遍地強調(diào),但這也容易讓孩子養(yǎng)成不健康的語言習慣。此時,父母最該做的是用正確的表達代替孩子的錯誤表達,漸漸地引導孩子實現(xiàn)正確表達。

3. 耐心傾聽,善于啟發(fā)。前期進行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到了語言爆發(fā)期,孩子可能一下子就變成了說話不那么利索的‘小話嘮’,說不清楚還咿咿呀呀,斷斷續(xù)續(xù)還急不可耐!這時,就需要家長耐心等待,慢慢啟發(fā)引導了,家長千萬不要因為等不及而打斷孩子或者直接幫孩子把話說了,這樣做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感覺自己被否定從而出現(xiàn)退縮、焦慮等情況。

4. 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溫馨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讓孩子身心更放松,毫無壓力,知道即使自己說錯了也不要緊。再加上家長們的耐心引導和啟發(fā),孩子自然就愿意去開口表達自己。

想要孩子聰明,就先從說話開始吧!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