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
前段時間鄭州市某幼兒園的一個2歲多的孩子吃完飯后突然昏迷,失去了意識。旁邊的人一片驚慌,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也都不敢輕易上前救助。這時一位家長經(jīng)過,二話不說就抱起孩子進行急救。這位家長在孩子后背進行拍打,過了整整3分鐘孩子將酸水吐出后,才漸漸恢復了呼吸。
這種急救的方法叫“海姆立克法”,當有異物堵塞住喉嚨,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幫助把異物吐出。這種方法適用于任何年齡段的人,不過不同年齡段具體的救助方法是不同的。
嬰兒
把孩子的身體扶到施救者前臂上,用手支孩子的頭部跟頸部之間,另一只手在患兒的兩肩胛骨處拍打5次,直到孩子把異物吐出。
1到3歲兒童
先把孩子抱起來,還是讓孩子趴在自己前臂上,不同的是要用支撐孩子的那雙手的手指捏住孩子的顴骨兩側,手臂緊貼孩子的前胸。如果孩子體重較重,救助者承受不起,可以借助膝蓋的力量。穩(wěn)定好之后用另一只手在患兒背部拍打1到5下,直到孩子把吐出異物。
成人
要把成人像小孩子那樣抱起來施救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當患者是成人,施救者要做的站到患者背后,從背后抱住患者的腹部。然后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包住握拳的那只手,兩只手一起用力在患者肚臍跟肋骨之間快速擠壓,一直重復這個動作,直到患者吐出異物。
生活中除了被卡住,也存在很多別的危險。緊急情況下很可能沒時間把患者送醫(yī)院,掌握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就很必要了。
一、心肺復蘇法
心肺復蘇法分三步。首先檢查患者的口腔,如有東西堵在里面及時清除。接著把患者的頭部仰起,讓患者的脖子抬高,打開氣道能夠呼吸。下面要進行人工呼吸,先深吸一口氣,再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巴,把吸進的空氣呼進患者嘴里。一直重復這個動作,一分鐘做12到20次,做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患者的胸廓會不斷起伏。最后是胸外心臟按壓法,用一只手護住患者頭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二指按壓患者胸部,然后不斷按壓。成人不同的地方是胸外按壓時要用雙手,把兩手交叉再按壓胸部。
二、孩子被燙傷、燒傷
孩子被燙傷首先及時用涼水沖洗燙傷部位來降溫,直到患兒疼痛消失或減輕。千萬不要涂牙膏、醬油這些會引起感染。沖完水后觀察患處,如果燙傷的部分只是輕微發(fā)紅,就不用進行包扎,盡量讓其自己恢復。情況稍微嚴重的可以涂一些燙傷膏。出現(xiàn)水泡千萬不要擅自挑破,可以用干凈的紗布包裹一下。
如果是特殊位置,比如眼睛、耳朵被燙傷,不能使用冷水,以免水進入眼睛或耳朵里,可以用干凈的毛巾沾上冷水進行降溫。當進行這些施救時,只能暫時緩解孩子的痛苦,家長還是應該到醫(yī)院進行專業(yè)的檢查,由醫(yī)護人員根據(jù)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yǎng)、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