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智力發(fā)展>手抄報>關于春分的手抄報

關于春分的手抄報

2019年06月04日 17:06出處:親親寶貝網作者:yw閱讀次數:4639
標簽:春分手抄報
關于春分的手抄報,春分是一個春天的節(jié)氣,二十四節(jié)氣在我們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傳統(tǒng)了,也有了很多的習俗,二十四節(jié)氣也將我們的一年四季分成了二十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每一個部分的特點。
1

手抄報一:春分的基本介紹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jié)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薄洞呵锓甭丁り庩柍鋈肷舷缕氛f:“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節(jié)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禮記》:“祭日于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顒佑校海ㄒ唬┓棚L箏,婦女小孩放風箏。并在風箏上寫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二)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三)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定義

春分通常特指太陽視黃經位于0°的時刻,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前后(公歷約為3月20日~21日期間)。

在時間段上也指太陽位于黃經0°和15°之間的位置,即從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時段,公歷則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

天文現象

每年公歷3月20日左右,太陽位于黃經0°(春分點)時,為春分。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幾乎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繼續(xù)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于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稱升分。

而在南北兩極,春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xù)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2]

值得注意的是:北半球各地從冬至開始白晝越來越長,但是從春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長;從夏至那天開始白晝越來越短,但是從秋分開始白晝才比黑夜短。

原因是: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長。春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長于黑夜。到了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隨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晝越來越短。秋分過后,太陽直射點移到南半球,北半球開始白晝短于黑夜。

計算

[Y*D+C]-L

公式解讀:年數的后2位乘0.2422加20.646取整數減閏年數,21世紀春分的C值=20.646。

舉例說明:2092年春分日期=[92×0.2422+20.646]-[92/4]=42-23=19,3月19日是春分。

例外:2084年的計算結果加1日。

2

手抄報二:春分的趣味民俗

豎蛋

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游戲”,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豎蛋的奧秘

春分這一天為什么雞蛋容易豎起來?雖然說法頗多,但其中的科學道理真不少。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有利于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于豎蛋成功。更重要的是,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吧健备?.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之間。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并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么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生下后4~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松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雞蛋的豎立。

豎立雞蛋不僅有許多科學道理,而且還包含很多豐富深邃的哲學思想。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橫渡茫茫大西洋,發(fā)現了美洲新大陸,有人對其發(fā)現不以為然,甚至譏其為“純屬偶然”。在一次慶功大會上,哥倫布提議宴會上的先生女士小姐嘗試一下,能不能把桌上的雞蛋豎立起來,結果沒有一個成功。哥倫布說,看我表演。他把雞蛋磕下去,雞蛋殼破了,蛋也就豎立起來了。然后他說,這就是我的發(fā)現,的確十分容易,但是,為什么你們不會?

雞蛋勻稱光滑的曲線是它難以豎立起來的原因,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曾經廢寢忘食兩年多,天天練畫蛋曲線,這為他后來成功地塑造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民間把臉龐稱為“臉蛋”,并以蛋形作為臉龐美麗與否的標準,充分說明了我國人民高超的美學鑒賞水平和蛋形的美學屬性。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一直找不到蛋形曲線的數學表達式,就連數學家也只能憑借直尺和圓規(guī)來近似作出蛋曲線。難怪畫了成千上萬個蛋圓的畫家也說,沒有兩個是一模一樣的。直到現代,數學家才找到下列蛋曲線的數學方程:x^2/a^2 + y^2/(ky+b)^2 = 1,其中|k|>1,終于解開了蛋曲線作圖這個困惑幾代人的難題。今天,造型為蛋形的汽車、飛艇、橋梁、隧道、體育館、音樂廳和其他建筑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它們完善地實現了科學與文化、科學與藝術、科學與美學的結合。

右圖所示蛋球體(立體蛋圓)即為計算機繪制,具體方程式為( x^2 + z^2 ) / 16 + y^2 / (0.2y + 5)^2 = 1

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zhèn)的謝姓,有個不成節(jié)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xiāng)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币荒曜源海藗兤砬蟮倪€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jié)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放風箏

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guī)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qū)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閉,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jié)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洲有功,死后成為漳洲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多茹素齊,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二月二十五日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春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祭日

在周代,春分有祭日儀式。《禮記》:“祭日于壇?!笨追f達疏:“謂春分也”。

日壇坐落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這一天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親自祭祀,其余的年歲由官員代祭。

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大多設在京郊。北京在元朝時就建有日壇,北京的這座日壇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它被正方形的外墻圍護,每次祭祀之前皇帝要來到北壇門內的具服殿休息,然后更衣到朝日壇行祭禮。朝日壇在整個建筑的南部,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從東方升起,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壇為圓形,壇臺1層,直徑33.3米,周圍砌有矮形圍墻,東南北各有欞星門1座。西邊為正門,有3座欞星門,以示區(qū)別。墻內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做拜神壇,高1.89米,周圍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征大明神太陽,這本是一種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布置,但到清代卻改用方磚鋪墁,使日壇遜色不少。

祭日雖然比不上祭天與祭地典禮,但儀式也頗為隆重。明代皇帝祭日時,用奠玉帛,禮三獻,樂七奏,舞八佾,行三跪九拜大禮。清代皇帝祭日禮儀有:迎神、奠玉帛、初獻、亞鮮、終獻、答福胙、車饌、送神、送燎等九項議程,也很隆重。如今的日壇已經告別了祭日敬神的時代,成為了人們休閑娛樂的公園。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