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每個人的成功力離不開集體,社會就是一個集合體,每個人都能在其中吸收到養(yǎng)分和能量,所以我們要叫孩子盡快融入集體,那么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融入社會呢?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教育才能讓孩子融入社會
解決交往發(fā)生的問題
孩子在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與矛盾,我們要幫助他們通過商量的辦法去解決。
對于低齡兒童交往來說,沖突往往是圍繞爭奪玩具展開的。家長一般不需要過多干預。由于對玩具控制權(quán)的爭奪,會對雙方有一定的約束性,從而使他們學習注意別人的需求與情感反應(yīng),以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攻擊性太強,家長需要及時干預,讓孩子知道自己東西被搶走的感覺,并且多加強禮貌教育。
對于大些的孩子,沖突往往圍繞其破壞紀律展開的。當小伙伴一塊玩滑梯、攀登架、球類的時候,要避免孩子獨占性太強或不遵守紀律,并使孩子逐步學會按秩序、等待、謙讓、互助等更復雜的積極的交往行為,要讓孩子盡早明白那樣就會有更多的好朋友。
克服害羞
由于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一個寶寶,家長對孩子的過分關(guān)注和保護,使很多孩子有害羞的現(xiàn)象。
研究表明,約有11%~15%的孩子有過分害羞的傾向。這在交往中會是一個麻煩,因為對社交場所的膽怯,會造成孩子的離群,并使此惡性循環(huán)繼續(xù)。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最簡單的方法是請小朋友到家里做客,使孩子成為聚會的主人,讓他來招待小伙伴,因為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是非常容易克服膽怯的。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一些小型表演,并與孩子提前幾周一塊練習,以使孩子增強自信。通過分享食物、送給別人禮物及一起玩玩具等行為,也可增加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在與人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克服害羞,培養(yǎng)與人交往的自信。
參加戶外游戲和運動
希望孩子活潑、開朗、勇于與人交往,平時就應(yīng)該讓孩子多與外界接觸,當孩子大些的時候,可以增加孩子戶外玩耍的時間。當一群孩子一塊玩的時候,即使內(nèi)向的孩子也會被不自覺地吸引并融入進去。對于那些在家里玩游戲的孩子,更應(yīng)該讓其多參加戶外的群體運動和游戲,因為家中游戲的“人物”不會和孩子發(fā)生爭吵,也沒有相互的配合、謙讓,只會使孩子形成自大、任性的性格。
學會承受社會壓力
由于社會壓力的加大,有些家長從小就會讓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使寶寶小小年紀就琴棋書畫、運動音樂樣樣精通,這無疑會對沒有學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如果家長在這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好勝心,無疑對孩子來說是一場災(zāi)難。如果家長認為當自己的孩子與優(yōu)秀的孩子玩耍幾次后,可能就會遭受挫折,而產(chǎn)生抵觸情緒,甚至有可能會形成自卑情緒——但實際上,這樣的想法可能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對于心理健康的孩子來說,這并不是問題,也不會變成他的壓力。
小孩子們眼里的世界遠比大人純凈,他們通常有自己的驕傲,而不是父母們想象的那些。他們所需要也只是一塊玩耍的伙伴,而不是“精英”,他們可以一塊玩沙子、一塊玩球,玩耍的過程會學到很多東西,并在其中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點。因此,讓孩子與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一塊玩耍吧,他們會找到自己的共同語言和樂趣。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