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5000年的悠久歷史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和完整的禮儀規(guī)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所以懂禮貌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教育孩子講規(guī)矩懂禮貌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教育孩子講規(guī)矩懂禮貌
一是父母要做好榜樣。
身教重于言傳,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父母平日里熱情待人、禮貌處事,會讓孩子覺得文明禮貌地與人交往是一件愉悅而正常的事情,也會自然地去模仿。另外,在同孩子一起與人交往的時候,父母可以提示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比如如何打招呼、如何有禮貌地詢問對方、如何與人協(xié)商等。
二是給孩子定規(guī)則的時候,最好讓孩子參與到制訂規(guī)則的過程當中。
這樣他會更愿意遵守。比如去超市前就跟孩子說好只買什么不買什么,只待多長時間,這樣孩子心理上有一個準備,他就不會索要無度地哭鬧。即使他真的做不到,父母到時候也更容易說服和引導。另外,一旦定了規(guī)則,就不要輕易改變,保持規(guī)則的穩(wěn)定和有效。父母如果自己都是經(jīng)常說了不算,肯定不能指望孩子聽你的了。
三是耐心引導,期望和激勵。
多關(guān)注孩子的優(yōu)點和做得好的地方。其實,每一個孩子心里都想朝著父母期望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出于他們對父母的愛。所以父母正面的期望和激勵會給孩子積極的心理動力。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當孩子做得不好的時候,也可以從正面鼓勵他下次做好,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做到。
四是給孩子時間去適應(yīng)和鍛煉。
孩子的社會性是逐漸發(fā)展的。在與家人、同伴、陌生人的交往中,孩子逐漸去適應(yīng)和鍛煉,逐漸懂得什么行為是好的,什么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少催促,少批評。孩子探索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方法,然后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加優(yōu)秀的人。
不同年齡孩子的禮貌培養(yǎng)
父母可根據(jù)不同的年齡特點來指導孩子學習禮貌:
第一階段:言傳身教。適合年齡:出生至兩歲
兩歲之前的孩子與社會的互動方式主要是模仿,因此父母可通過親身示范的方法,教給孩子禮貌的行為。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謙讓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身處其中的孩子就會無意識地模仿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行為。遇到類似的情形時,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學你的做法。
第二階段:教給孩子對與錯。適合年齡:2~4歲
兩三歲的孩子能夠聽懂一些簡單的語言了,這時父母就需要預先想到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的行為,并明確告訴孩子“什么是能做、什么是不能做的”,并用他們能懂的語言解釋“為什么要這樣做”和“應(yīng)該怎樣做”。
第三階段:糾正孩子的不禮貌行為。適合年齡:4~5歲
4~5歲的孩子自制力還不是很強,仍需要父母反復向他們強化“禮貌”行為,并告訴他們每種禮節(jié)背后的道理,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可以帶給別人快樂,也可能會傷害他人。另外,平日里遇到孩子故意說臟話,請避免當即批評指責,轉(zhuǎn)移注意力就好了,這樣孩子說臟話的行為就不至于反復、持續(xù)太久。
要知道,禮貌培養(yǎng)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父母要教育孩子從小就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請”“歡迎”“再見”等禮貌用語,并告知他們禮貌用語要長掛嘴邊。只有長期堅持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禮貌習慣。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