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大的幸福。因此,常常把孩子整個地保護(hù)起來,滿足他的每一個要求,替他做每一件事情。但是,被寵壞的孩子并不就是個快樂的孩子。溺愛如同漩渦,讓孩子和父母都越陷越深。趕快從中擺脫出來吧!
場景:
星期六早晨,媽媽把精心準(zhǔn)備好的早餐放到了桌子上,可5歲的安安一點也不領(lǐng)情,鬧著要吃雞蛋。媽媽馬上給他炒了一盆雞蛋,可這時安安又吵著要吃果醬面包了。好不容易弄好了果醬面包,媽媽還沒坐下來,安安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雞蛋都是我的,你們不許吃”??吹桨舶柴R上就要準(zhǔn)備哭出來的表情,做媽媽的馬上讓步了。
在那些溺愛孩子的家庭里,常常會看到類似的場面。許多父母都會為自己辯護(hù)說:“我只是希望讓孩子得到最大的幸福?!钡鞘聦崊s是:溺愛只會害了孩子。這樣的“愛”是不負(fù)責(zé)任的,是“甜毒品”——雖然表面上似乎香甜可口,但其實,它就像毒品一樣,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壞的影響。
溺愛的“三宗罪”
一、使孩子軟弱無能
很多教育專家都認(rèn)為,如果父母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幫孩子去做的話,就會使孩子軟弱無能。同時,通過幫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我這樣做是為你好,因為我對你不放心。
如果孩子一直接受這樣的生活觀念,對他的心靈成長是一點好處也沒有的,反而會使孩子的自我價值觀越來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xué)會堅強(qiáng)。而且,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為父母為他解決了一切阻礙他成功的障礙。
二、不善于與他人交往
因為父母的溺愛,常常會讓孩子的自我期望值過高,并在與其他孩子交往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因為他在家里被當(dāng)成了小王子、小公主,到了幼兒園里,他就希望能夠得到同樣的待遇,但老師和其他孩子并不把他當(dāng)成小王子、小公主看待,這就會讓孩子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影響他與他人的交往。
三、不受別人的歡迎
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也會產(chǎn)生很多問題。他沒有理解這樣一個道理:不僅是他有需求,其他人同樣也是有需求的,有獲取,也必須要有付出。受到溺愛的孩子往往只知道過多地獲取,卻很少給予,所以往往不受同伴、同學(xué)的喜歡。
我們怎么會溺愛孩子的?
理由一:只有一個孩子,不對他好對誰好
專家指出,現(xiàn)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更會寵溺自己的孩子。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一個很自然的原因就是,現(xiàn)在大多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