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皮球,你還給我!”小女孩嚷嚷著。
“我玩會兒嘛,小氣鬼!”小男孩不甘示弱。
“你男生欺負女生┅┅”小女孩快要哭了。
“誰欺負你啦,不就玩會兒你的皮球,你追到我,我就還你┅┅”小男孩抱著皮球就跑開了。
孩子在一起玩耍和游戲的過程上,通常會發(fā)生矛盾糾紛,這是孩子交往過程中的正?,F(xiàn)象。父母對于孩子間的糾紛采取同種態(tài)度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處理方式能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成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矛盾糾紛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意識,能增強出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力。
因此,當孩子與伙伴發(fā)生糾紛時,作為父母,既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回家“閉門不出”,限制孩子與同伴交往,更不能“御駕親征”,造成鄰里關系緊張。
父母要巧妙介入,建議不忍采取以下的步驟:
1、 鎮(zhèn)定自己的情緒,弄清事情的經(jīng)過。
孩子發(fā)生糾紛時,父母首先要冷靜,鎮(zhèn)定自己的情緒,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說:“誰欺負你了,找他算帳去!”等類似的話語。這樣,孩子會產(chǎn)生“爸爸媽媽向著我”的感覺,父母應該心平氣和地問孩子:“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啊,爸爸媽媽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發(fā)表意見?!币龑Ш⒆尤鐚嵉貙⑹聦嵉慕?jīng)過講清楚,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的誠實品質(zhì),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孩子的講述過程中,父母不能給予諸如“是誰先動手打的”、“你沒有動手,對嗎?” 等錯誤的誘導和暗示,要鼓勵孩子講真話,做個誠實的孩子。
2、 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決的辦法。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發(fā)生的根源,即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發(fā)表意見,應該先讓孩子想一想該怎么辦。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對待糾紛的真實態(tài)度,便于父母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當然,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從旁指導。對于別的孩子無意造成的過失,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原諒對方的胸懷;自己的孩子錯了,要啟發(fā)和引導孩子向?qū)Ψ降狼浮L热魧Ψ胶⒆邮堑湫偷摹靶〉竺瘛?,父母要鼓勵鼓起勇氣去和對方講理,培養(yǎng)孩子遇“強”不弱的性格。
自己的孩子做錯事,父母不要即刻責備或者打罵,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