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家長,都有過這種期待
等孩子大一點了,上學(xué)了,我就能輕松了。
現(xiàn)實總是很殘酷,孩子小有小的麻煩,大了,也有大了的問題。
我家小孩上小學(xué)六年級了,還事事都要問我,學(xué)校的大事小事都打電話回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越來越?jīng)]有主見了,我要怎么改正她這個毛???
Q、孩子沒有主見,總要別人給他拿主意,家長如何幫孩子獨立起來?
1、培養(yǎng)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己力量的充分認識和估計,它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可能達到的成就不肯定,完全從屬于別人的評價,因此父母要經(jīng)常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的各方面表現(xiàn),切記少用或不用否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比如
你看,***做的多好
你看,***衣服多好看,你再看看你自己
等等
這很容易使孩子懷疑自己,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dǎo)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2、幫助孩子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年齡小,道德觀念尚未形成,是非判斷標(biāo)準(zhǔn)也很模糊,他們只能憑借自己的喜愛與厭惡程度來判斷對事物的是與非。
孩子的模仿能力強,自我控制力差,往往不分好壞,看別人怎樣,自己就跟著學(xué),難免會有些不當(dāng)?shù)难孕校瑢Υ?,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表現(xiàn),也不能用懲罰或羞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正確的做法是,耐心的,正面引導(dǎo)和糾正孩子的行為,讓孩子通過成人對TA的評價逐步認識到自己行為的是與非,從而提高對事物的分辨能力。
比如孩子如果學(xué)他人說臟話,家長要向孩子解釋這句話是傷害他人的,罵人的話,不應(yīng)該學(xué),這是不文明的。這樣屢經(jīng)疏導(dǎo),孩子就不至于因為從眾心理,而仿學(xué)不良行為,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
3、家長要給孩子表達意愿的機會
相當(dāng)一部分的家長,習(xí)慣于事事為孩子作出決定,很少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征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大人的想法,就對孩子大加責(zé)備。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在任何時候,家長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給他們表達自己意愿的權(quán)利和機會,給他們自主思考和決定的機會。
比如
帶孩子去超市,可以問他自己想買什么,在合理范圍內(nèi)滿足他們自己的意愿;
替孩子洗澡前,讓孩子自己做準(zhǔn)備;
帶孩子出門前,讓孩子決定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帶孩子去旅行前,詢問孩子需要做什么準(zhǔn)備;
……
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孩子自己也會變得愿意主動去做這些事,漸漸地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4、家長要善用啟發(fā)式的口吻,替代命令式的語氣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命令的句式。
比如
你就這么做……
你該去……
你必須……
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強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會高興。
家長把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fā)式語氣
比如
這件事,你覺得怎么做更好呢?
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是不是該去做……啦?
這種語氣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家長尊重,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引發(fā)孩子的獨立思考,學(xué)會用自己的意愿解決問題。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